1.研究对象 畜牧学是以遗传学、育种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技术为基础,研究畜禽和特种动物遗传规律、繁殖机理、营养代谢与调控等生命规律,以及畜禽产品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生态安全与环境控制、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动物福利等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以求在有效保护畜禽品种资源,确保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用最低的成本和最安全的组织方式生产出在质和量上都能满足人类消费需求的各种畜禽和特种动物产品。其研究问题主要包括各种畜禽、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和伴侣动物的驯化养殖、遗传育种、
繁殖、饲料营养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畜产经济、养殖工程等。
2.理论 畜牧学以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生物学、化学、数学、统计、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畜牧工程与机械、计算机技术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3.知识基础 畜牧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有: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生物统计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生态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微生物学等。
4.研究方法 畜牧学科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构建了自身理论体系,在遗传、育种、繁殖、营养、饲料、饲养、环境、生态、畜产品安全生产领域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畜禽性状遗传规律与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包括交配实验与遗传方式判别、遗传力和重复率等遗传参数估计、质量性状遗传、数量性状度量、遗传资源评估与保护、基因功能研究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基因组测序和转基因技术等。
(2)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选种选配和新品种选育研究方法。具体包括:育种对象、选种、种畜测定、系谱记录、单性状育种值估计、多性状育种值估计、BLUP育种值估计、全基因组关联与选种、质量性状与阈性状的选择、近交、品质选配、杂交繁育与纯繁、配套系及其利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库建立、育种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新品系选育、新品种选育和胚胎生物技术与育种等。
(3)动物繁殖研究方法。具体包括:发情鉴定、妊娠诊断、生殖免疫、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人工授精、体外受精、显微受精、胚胎分割、性别控制、动物克隆和核移植等技术方法。
(4)饲料和动物产品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气象色谱法、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等。
(5)饲料配合和加工调制方法。具体包括: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工艺、饲料生产设备和饲料调制等方法。
(6)饲料养分的摄入、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的实验方法。具体包括:体内消化(代谢)试验法和体外消化(代谢)实验法。体内试验有全收粪法、尼龙袋法、痿管技术、同位
素示踪法和指示剂法等。体外试验有酶水解法、近红外光谱法、产气法和人工瘤胃技术等。
(7)饲料资源的开发与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技术、酶解技术、天然抗菌肽的提取、人工肽的制备与合成,以及寡糖和益生菌的研发等技术。
(8)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方法手段。如环境控制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营养—基因—环境互作过程中涉及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技术和公共与饲料卫生学等技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