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文学正文

2020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真题解析(“四全媒体”)

2020-11-26 15:41 3291 来源:海文考研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上考场了,不知道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学姐给大家来一道真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备考成果,不会的考生一定要抓紧时间查缺补漏!

简答题:对四全媒体的理解。
(出自:2020清华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论述题)

参考答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9年1月25号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全媒体,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全媒体是指采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综合利用多种媒介形态,针对不同受众不同需求,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平台、载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型的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消费全面应用的当代媒体。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主体维度、效能维度来观察,全媒体有四个基本特征: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第一,全程媒体,是指由于信息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网络技术迭代升级,使媒体基本可以同步记录、传输,新闻报道、信息传播无时不有,实现了信息或事件的全程记录、几乎同步传播。  

第二,全息媒体,是指由于物联网、多维成像等技术的成熟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物理空间智能仿真呈现度大幅提高,物理信息源的失真误差大幅减少,标准化、数据化记录,多角度、多方位再现,新闻报道、信息传播无处不在,几乎实现了信息或物体在空间的全方位呈现和多角度同步传播。  

第三,全员媒体,是指由于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媒体进入门槛大大降低,参与主体显著增加,一元主导、强力引导的宣传舆论场变成多元共治、柔性制衡的公众舆论广场,单向传播转化为多向互动、同频共振,人人都是媒体、个个都有话筒成为媒体生态和舆论场现实场景,新闻报道、信息传播几乎无人不会,新闻媒体内部也面临随时须在现场、专业报道不能缺席的新要求,呼唤涌现更多全媒型、专家型记者,更好地发挥引领主流舆论作用,促进全民媒介素养提高。  

第四,全效媒体,是指多种媒体载体、技术的丰富应用,媒体给受众更广泛的体验认识和释放更强大的效能。一是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信息交叉综合更丰富、更立体、效果更全面;二是移动化、分众化、碎片化融合传播使人们感受更直观、更鲜明、效率更快捷;三是功能区分、集成、创新使信息、社交、政务、商务等服务功能融为一体,使内容形式更符合需要、方法手段更适应需求、媒体受众效益更满足期待;四是因为受众不同程度的参与、互动、联动使媒体传播效果较过去更全面、更有体验感、更有获得感。
“四全媒体”是近两年的新考点,同学们一定要予以重视。以上就是本期的真题解析啦,祝愿大家一战成硕!

上一篇:22考研:《翻译硕士英语》翻译常用词汇 下一篇:重庆大学新传考研专业解读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姓名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