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专硕是近年来考研的大热专业,该专业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那主要都考察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以一道真题为例,看看新闻与传播专业都考啥!
简答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受众上的区别(10分)
(出自: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2018年440真题)
真题解析:
这道题虽然超纲,但是难度不大,同学们只需要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思考就能得出答案。题目问,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和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有何区别?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媒体时代下的受众有什么特征?建议同学们将邵培仁的《传播学》和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作为拓展书复习看看。这两本书里均谈到了大众传播时代下受众的特征,比如观看电视媒介的受众分散在世界各地,彼此之间没有联系。
新媒体时代下的受者,也就是正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我们,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下受众只能接受不能传播的局面,而且受众与受众之间也有了交流和沟通,甚至形成了一定的社群。不仅如此,以前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但是现在呢?手机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任何碎片化的信息。
这里需要注意,受众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知情权、表达权、批判建议和监督权都存在,只是新媒体时代下受众具备了传播的权利,相应也应遵守传播的义务,比如宪法和法律,遵守新闻道德等,这些都是没有变的。
作为一道10分的简答题,基本写3点就可以了,参考答案学姐写了4点,仅供参考哈~
受众是传播过程中接收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的一方。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是天然的被动者,只能等待传播者发出信息,无法自主选择信息接受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然而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地位和身份、受众之间的接触、接受信息的时空和习惯都发生了变化。
1、受众的地位不同:由受者变成传者
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是信息接受者,且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没有选择信息的权利。但是新媒体的到来,使得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还是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参与者,甚至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搜索信息。
2、受众之间接触不同:由彼此没有联系到建立社群互动
在传统媒体时代,受者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接触,也没有任何联系。受众的联系局限于小范围的家族和村落,沟通互动的渠道更是少得可怜。但是新媒体的到来,使得广大受众建立了联系。他们可以针对某个新闻进行讨论,自由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建立社群交流。
3、受众接受信息的时空不同:由固定到随时随地
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接受信息的空间是固定的,比如只能坐在沙发前看电视;接受信息的时间是固定的,比如想要看某电视剧,只能在黄金档守着电视剧播出。但是新媒体的到来,使得受众打破了在固定时空接受信息的局面。广大受众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看电视、看新闻,不再受到时空的禁锢。
4、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不同:由大众化的文字信息到个性化的视觉碎片信息
在传统媒体时代下,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是被大众传播媒介培养出来的,只能被动地等待大众媒介的喂养。受众接受的信息可能是一篇很长的深度报道,也可能是一则很短的电视新闻。不仅如此,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信息是大众化的,所有人看到的信息都一样。但是新媒体的到来,不仅让受众有了自主选择信息的能力,而且接受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视觉信息”,比如短视频新闻。不仅如此,在算法推荐技术的刺激下,受众越来越喜欢接受个性化的信息,而不是大众化的信息。
面对这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区别题,一定要善于比较。先想想传统媒体时代下如何表现,有哪些特征;新媒体时代下如何表现,有哪些特征;那么答案自然就写出来啦~祝愿大家一战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