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对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这个界面的厚度有两种理解:广义的地球表层厚度上限为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限为岩石圈沉积岩层底部,厚度为30 ~35 km;狭义的地球表层厚度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等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
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又称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能所能达到的深度(在陆地不超过地下30 m,在海洋则不超过水下 200 m),厚度一般不超过200 ~
300 m。
地理学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地理学是唯一同时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地方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差异及其造成这种差异原因的学科。第二,地理学研究当今世界发生重大事件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因此,地理学是国民经济建设,日常生活必备,以及国民素质应具备的基础性学问。
2.基本理论 地理学所研究的地表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必须在地理空间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域分异理论、空间结构和组织理论及人地关系理论等。地域分异理论鉴别、表达和解释地理要素在区域分布上的差异性以及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地理分析的基础;空间结构和组织理论把多个要素的地域分异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组织起来,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解释这些要素在一定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过程;人地关系理论包含了地理学家关于人类对地球的适应性、改变以及地球的反馈等方面的
研究。
3.基础知识 地理学的基础知识概括为5个方面:(1)空间表达:如何用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获取、处理、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信息;如何对人、地方和 环境之间的空间组织方式进行分析;如何用认知地图与空间思想组织和分析问题。(2)认识自然系统与过程:形成和改变地表形态的自然过程;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其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影响;水的特性、循环、分布及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生物群落类型、分布和空间变化与时间演化规律;土壤的发生、分类、分布、退化过程及其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3)认识人文系统与过程:人口的特征、分布和迁移;文化的特征、分布和交错形式;经济的空间类型和网络联系;聚落的形成、类型和功能;人类合作、冲突以及对世界的划分和控制。(4)认识环境演变与污染过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自然系统对人类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生态效应和健康风险;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5)认识地方与区域: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区域差异性与相似性、分区及其对复杂世界的解释;文化与传统如何影响人们对地方和区域前景的判断以及开发治理的理念。
4.研究方法 地理学用传统的测量、考察和调查方法,以及现代的遥感和全球定位方法观察地球表层现象;用水文、气象、生态、环境和其他定位观测方法,测定地球表层物质、能量和生物过程;用沉积物、冰芯、土壤样品分析和同位素、树轮、释光等测年方法,诊断地球表层理化特性和演变规律;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实验模拟、数值计算与计算机模型等表达和分析地球表层的空间特征、关系、差异性和相似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