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专业实力强,就业前景好,工作机会多,是许多外语类考研同学的目标院校,每年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一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专业考试情况,为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学科概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2000年2月,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5个(其中有26个语种专业)、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与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联合培养翻译博士,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联合培养旅游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其中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政界、外交界、文教界的杰出人士。
二、就业前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庆熙大学、东亚大学、国民大学、中央大学、忠北大学、大邱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印度索迈亚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的校际交流关系,为在校生创造了出国留学机会。
并且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上为了强化国际化办学力度, 以国内外联合培养为特色,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实行与韩国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的方案,一种模式是通过相互交换学生或自费到韩国大学学习1年,互相认定学分的培养模式;另一种模式是通过一年的出国学习,硕士研究生将同时获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韩国联合培养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双学位培养模式。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包括国际会议、大型国际赛事、外事接待的志愿服务工作和知名企业的专业实习活动。许多学生作为陪同翻译曾先后随胡锦涛、温家宝、张德江等国家领导人访问朝鲜或韩国,增长学生见识,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学科每年的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以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听说能力和优良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实现了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的高层次就业。
三、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本学科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专业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国际交流意识强,理论性和思考能力强,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为: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通过三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
2.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基本上达到母语水准;
3.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毕业后能够在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研究、教学工作。
5.本学科将对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英语)的学习要求提高,力求把硕士研究生培养成够能熟练运用韩国语(朝鲜语)和英语的“通才”。
四、核心课程
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主要课程为:
韩国文学概论、韩国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韩国历史、课中韩交替传译、文学翻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韩国文学史研究 、韩国文学作品研究、韩中文学比较研究、韩中语言对比研究、韩国语法研究、韩国语教育教学研究、韩国作家研究、韩国经典随笔赏析、文学研究方法、韩国学概论、韩国语词汇学研究、文艺理论、中韩文化交流史、韩国民俗文化研究
五、学科排名
目前教育部没有发布关于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的权威排名,但发布了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院校排名,所以我们就来看一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相关排名。
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位列排名第35名,被评为B级,在100多所学校中排名靠前,专业实力较强。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北京大学 A+
2 北京外国语大学 A+
3 上海外国语大学 A+
4 黑龙江大学 A
5 上海交通大学 A
6 南京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A
9 清华大学 A-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1 北京师范大学 A-
1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13 复旦大学 A-
14 华东师范大学 A-
15 南京师范大学 A-
16 山东大学 A-
17 中国人民大学 B+
18 北京语言大学 B+
19 南开大学 B+
20 延边大学 B+
21 东北师范大学 B+
22 同济大学 B+
23 苏州大学 B+
24 厦门大学 B+
25 武汉大学 B+
26 湖南大学 B+
27 湖南师范大学 B+
28 中山大学 B+
29 四川大学 B+
30 西南大学 B+
31 四川外国语大学 B+
32 西安外国语大学 B+
33 北京科技大学 B
34 首都师范大学 B
3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B
六、院校考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包括:
01韩国语言
02韩国文学
各研究方向均为全日制式学习,学制3年。
(1)招生政策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等学力考生限报本人专科所学或相近专业,在复试前还需提供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的专业论文一篇,否则不允许参加复试。
同等学力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须加试2门业务科目,形式为笔试,内容区别于初试科目,难易程度参照本科教学大纲。
(2)初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61英语(二外)或 262日语(二外)或 263法语(二外)或264德语(二外)或 265俄语(二外)或 266西班牙语(二外)
(3)619基础韩国语
(4)819综合考试(韩)
(3)复试考核
复试包括:
1.外国语水平测试,成绩计算实行10分制。
2.专业课复试:分专业课笔试和专业课面试两种,成绩计算均实行100分制。
同等学力加试2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为笔试,实行100分制。
复试成绩=外国语水平测试成绩10%+(专业课笔试成绩权重+专业课面试成绩权重)90%,复试成绩实行100分制,60分合格,不合格不予录取。
(4)综合计算方式
考生的最终成绩为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权求和,其中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录取总成绩=初试成绩(折合100分制计算)60%+复试成绩40%。
对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总成绩分别排序,先从合格的一志愿考生名单中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未满招生计划的,再从合格的调剂考生名单中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满为止,
(5)报考情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的招生人数少,近几年的统招人数在5人左右,2021预计拟招生8人,但包含了推免生3人,也就是说统招录取人数在5人左右,招生人数没有变化。但可以看出推免生的人数占比还是比较大的。
并且最近几年的专业报考人数在逐年增加,在专业招生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专业报录比也在逐年增大,预估2021年报录比达到8:1的比例,竞争非常激烈。
从专业复试分数线可以看出考生成绩普遍偏高,考生初试成绩平均分达到了390分,分值非常高,考试难度很大。
专业名称 年份 全国报考人数 统招录取人数 推免人数 复试分数线 初试最高分(折合100分) 初试最低分(折合100分)
亚非语言文学 2020 / 5 3 367 81.4 76
2019 30 4 2 373 80 74.6
2018 29 6 1 370 78.8 74.6
(6)调剂情况
根据学校各专业一志愿上线生情况,上线生不足的专业拟接收校外调剂,调剂要求如下:
1.须符合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4.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5.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能调入以上7个专业。
七、经典教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亚非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可参考书目为:
1.《韩国语》(1-4)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编,李先汉等编著,民族出版社,2008年。
2.《韩国语教程》(1-6级)韩国延世大学韩国语学堂编著,张光军等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
3.《韩国文学史》(韩文),尹允镇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4.《韩国社会与文化》(韩文),李承梅等编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
5.《韩中翻译教程》、《中韩翻译教程》,张敏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从以上情况来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历年的招生名额很少,但每年的报名人数很多,并且考生成绩也比较高,可以说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学校对考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也较高,所以报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还是有很大难度的,需要同学们早作准备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