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工程技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耒耜经》、《齐民要术》等是公认的世界最早的有关农业工程技术的论著。20 世纪3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农业工程相关学科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40年代 中后期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先后开始招收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并设立农业工程系,开始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农业工程学科。1949年以后,我国一些农业院校相继设立了农业工程类专业,进 而成立了专门的农业工程高等院校,一些高等工科院校也相继设立了以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或农
业水利工程为主的农业工程系或学院。1949年后的前30年,农业工程学科的专业建设基本参
照苏联模式,设置的主要专业有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和农业电气化等。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工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农业机械装备工业及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迅速发展,建立了以国家电网供电为主,地方小水电等多种农村能源互补的农村电力结构,农业工程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
应用和推广,并发展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和农业系统工程等新的研究领域。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益走向融合交叉,农业工程学科作为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
工程、农业生物系统工程等学科方向。
农业工程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农业工程学科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保护生态环境,高效利用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农业工程学科,不仅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与基础设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与农村及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
争力,是国家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功能,建设新农村,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
的劳动观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工程科学与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使农业生产形式、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农业发展的外部关联度均发生了变化。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领域: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发展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本学科主要研究高性能农业机械与装备,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利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提高操作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研发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机械与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
农业水土工程领域:我国面临水资源紧缺、洪涝灾害频繁、水污染严重、水土环境恶化等四大水问题。本学科涉及农村给排水、农田水利、农村水环境3个方面,主要研究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农村安全供水技术、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污水处理技术,其研究领域由农业生产用水向考虑生态过程、水土资源环境和农村饮水安全的水土资源高效安全利用方面拓展,
以确保我国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领域:随着我国设施农业产业和能源工程的快速发展,本学科主要研究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环境控制、农村能源的高效利用、设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实现设施农业的环境调控智能化、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生产管理精细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生物质能源化和农村能源清洁化。
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领域:根据“智慧农业”、“智能电网”、“农业物联网”、“低碳经济”等发展需求,本学科主要研究农村电力与新能源发电、农业电子与自动化和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技术。
农业生物系统工程领域: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物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需求,本学科主要探索在农业生物系统多变、不稳定和不确定情况下的工程设计技术,研究与农业生物系统相关的工程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农业生物质循环利用和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的技术与装备,为农业生物系统的合理设计和农业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