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废话
前些天实习面试,面试官问我,迄今为止你遇到的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是什么呢?我想了想回答说是读研吧,为了它我几乎走遍了所有可能的路,夏令营、保研、考研一战、二战、调剂。我都参加过。
我软妹子一枚绝非大神,本科是一所排名八九不离十的985,一战上海二战帝都,受幸运女神眷顾擦线逆袭进了人大经院,每一科都是很均匀的不高,我深知自己酱的小小弱和论坛上写经验贴的400+大神们相比差得简直不是一两个数量级,所以尘埃落定后一直隐居山林不敢抛头露面,但因我考研期间的确是频频受到了高人的指点和前辈的照顾才有幸进了RUC,录取后也一直有朋友求经验,细心回想自己两年考研路确实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供学弟学妹们参考,作为一名始终相信人品守恒的好青年,想到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最终还是决定写篇经验贴希望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顺便挥洒下妹纸的一把辛酸老泪,此文只为薪火相传攒人品。
▶数学(70→131)献给数学“困难户”
我真的是纠结了很久才敢把这个丢人的分数写上去,没错我就是来激励你们的。一战上海的时候十月末开始复习考研,当时数学全书过了一遍后匆匆开做真题,做了能有两三遍后就直接上战场了,最后结果如此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是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对数学有了阴影,深深滴陷入自己数学不好的牛角尖中,毕竟总分330只是一脚栽在了数学上能不心塞吗。决心二战之后,发誓要有所改变,并努力相信自己慢慢一步步一定可以做到。
▶二战数学
4、5、6月(预热课本视频)
从14年4月决定二战开始,就对数学投入了全部的情感,打算忘掉过去,一切从零开始。因为正处于毕业季,所以说能够专心复习绝对是骗人的,我就利用不忙毕业论文的时间一边溜着清华出版的数学课本,一边找来数学的考研强化视频来看(基础的木有看),课本没有做过课后题,只是认真地从头到尾做了例题,因为去年也做过两三遍真题,所以书上的哪个考点考过哪个没考过还是能了然于胸的。看视频也是门学问,辅导老师的讲课水平真是天壤之别,想想自己也走了很多弯路啊。至于时间安排,所有不忙毕业论文不出去玩耍的时间都用来泡自习室看课本看视频,这项工程在7月前完工。
7,8,9月(全书看3遍)
7月1日正式开启学霸模式,我的原则是每天上午必须雷打不动做数学,一成不变。俗话说考研成功的人都有一样神器:活页本,就是那种可以随时插页的本子用起来真是不能更方便,当然我也迷信地准备了两本,一个做数学笔记,另一个做专业课笔记。好的装备配好了下面开始进入正题。教材大家可以选择大红色的那本最新版《复习全书》,我用的还是14版考研时候的粉色李永乐复习全书,因为上面笔记太多实在不忍扔掉重买一本,所以就将就着看了。当时对数学的计划是要把复习全书看三遍,第一遍用上40天,第二遍用上30天,第三遍用上20天,第二遍时候顺便干掉660题,perfect!不过只是计划你懂的。开始复习第一天我用数学全书的总页数除以40天得出了每天要看的页数,得出每天最少看14页。因为去年复习的时候心思很大一部分花在如何赶进度上,每天只是想着要完成的页数导致成效极低,所以今年我看全书的时候,更加注重效率,说人话就是看完了后回想起来知道自己看过了什么,每道例题我都先自己做一遍,做完之后再看着答案做一遍,做错的标好记号以便第二遍复习用,再想一想作者的思路和自己思路有什么偏差,顺便把自己不熟悉的公式总结下,尤其是那种变了形之后技巧性大增的公式,很多人说我真是太闲了有必要记么,谁用谁知道。我使用的是弹性计划制,如果今天看的东西偏简单,很早就完成了任务,那就多看几页一直到中午吃午饭,因为说不定哪天碰到的题难看的就少扯平了。用过旧书的人都知道,之前的复习全书章末习题是和例题在一起的,这就产生了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习题到底什么时候做,做了会拉后复习进度,不做万一知识没学到怎么办?我在痛苦纠结地拉后进度疯狂做完一二章习题后,发现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于是乎果断把章末习题抛到了第二三轮复习,从此心情大好啊,一心看知识点做例题。
第二轮是在8月中旬开始的,第二遍知识点看起来就快多了,同样也是每个例题都做,慢慢发现思路越来越接近了,第一遍错了的重点做重点看,第二遍复习时因为害怕复习前面后面又忘了,所以我算好每天总共看18页就行后,富余的时间倒着做了章末习题,概率的从最后一章题做到第一章,线代的也是,最后剩下高数的习题第二轮还是没做完。第二轮复习同时开始的还有《660题》,今年考完朋友说前面很多《660》上的,我没做完所以没啥感觉,刚开始还真傻到认为一个月可以搞定它,后来发现自己真是想多了,每道选择题都要当成大题来做的感觉,我占用了下午复习专业课的时间来做660题,先做的选择题,每天做题的数目不固定,一天来上十几道便是极好的,边做边总结,总结简直是抄题啊,冒出好多新知识,已被吓晕,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一直到第三轮复习。全书第三遍看起来会轻松些,但也并不是一目十行的节奏,一般的例题自己在草纸上随便写下思路就好,碰到之前错的题这还是要认真对待好好算,最后一轮注意总结题型,哪一部分有几种题型怎么考的得有印象,同时可以把高数一直没做的习题抽着做做看,还要翻看概率和线代章末习题的错题及知识点,总结到本子上,660也尽量跟着做,第三轮完工差不多10月了。
10、11、12月
10月上旬第三轮全书过完之后,开始做真题,从99年到13年一天一套题,我发明了一个好方法,自己买了一本实验报告,八开的大纸,每道题画上格子打上线,模拟答题卡,再配上一张A4纸作为演算纸,掐时间从8:30-11:30模拟考试时的状态,答完后自己批出来,忘掉的知识点用记号笔标出,刚开始分数在130左右,后几年也不知是什么鬼,都是几近满分,我很骄傲地对朋友说,你看,我都快满分哦,人家答,什么叫快满分应该都答满分啊,你去年都做过的!我特意留了一套14年真题虐自己,结果一套做下来110左右,自己苦笑道,还行涨了40分呢。做真题遇到忘记的知识点可以翻翻全书,要知道忘掉是正常的不必惊慌,但是在翻全书时心中要明白哪种题型考过了哪种还没考,切记不只是考过的是重点,没考过的很容易成为创新的考点!我暑假时一直推脱没时间听,直到10月份我才意识到自己也该接受些非主流的东西,于是每晚11点多回寝室后,听上一节视频,听过就感觉自己数学白学了,及其捉急以及后悔没早看,为了配合视频买了本配套的讲义,发现其题型归类做的特别好,但是真心没有时间仔细翻,就这样一直到了11月份。很多人说做真题就棒棒了,不用做模拟,I don't think so!我感觉模拟必须得做,至少为了见识新题型。主流的模拟题是《400题》,共10套,11月开始做第一套题的时候被虐的特别惨,只能通过打电话给好朋友吐槽求安慰才能活下去,为排解郁闷中午还会吃很多,后来发现,郁闷啥这仅仅是个开始而已。400题两天一套的节奏,是为了见新题型不是掐时间练的,做了能有六套之后真心做不动了,开始做一些模拟题,严格掐时间做,差不多一天一套,做这个才慢慢找回信心,感觉自己不是那么低水平了,只是书上会有少量错题还有一些表达方式不一样,要淡定。8套做完后开始做400题剩余的4套题,本着长见识的原则先挑着做的大题后做的选择填空,这些都处理完差不多11月也完结了,12月份又把所有做过的真题,模拟重新做一遍,发现自己哪个版块比较弱就翻翻讲义,看看题型,重点突破,当时《合工大》的题也出来了,做了第一套后毁了一天复习的心情,于是决定破罐破摔再也不做,最后就反复刷真题和做过的模拟题,就这样一直到考前。
▶专业课(802经济学综合)111分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的观点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考研这种事真心不敢投机取巧,而且不仅考过的是重点,没考过的知识点也很容易成为创新的考点,每个学校专业课有着自己的特点,这点就和我第一年专业课复习方法有所不同,需要各位看官尤其是二战换学校的朋友留意下。
802经济学综合试卷总共包含12道大题,每科4道,或论述或计算,考题的顺序依次为政经、微观、宏观。可作答的答题纸总共有11页(第一页填信息),所以千万不要像我一样写到最后才发现11页啊,
相信大家都知道802经济学综合包括三部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具体用书如下:
微观: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拓展》第九版
尼克尔森课后习题答案(英文原版)
《平新乔十八讲课后习题答案》
尼克尔森课本中会有很多数学公式推导和很多函数模型,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记住最后的结论,书中有很多错误,看的时候不要太较真才好。坊间流传前16章是重点,但是,你敢信吗,你敢不全看吗。反正我是全看了。尼克尔森的课后习题是重中之重,要反复做多次做,因为802改版后很多真题里都会有课后习题的影子,谁做谁知道啊,金的那本平新乔课后题答案也要反复做多次做,之前14年也出过第三讲强化里面的原题。
宏观: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曼昆课后习题答案(英文原版 )
曼昆课本框架和高鸿业不太一样,但是绝对通俗易懂,一口气可以看几十页,对于这本书一定要做到精读细读,课后材料里的小字都不要放过,想想这么多天只看这本书你就知道该看到什么程度了吧,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了,课后习题也要反复多做,有几章最后一两道题一看就知道自己做不出来的那种已经被真题抽的差不多了。所以剩下的背也要背下来,尽力抓住你能抓住的分数吧。至于流派,我一看大神们推荐的姚开建老师的《经济学说史》好厚啊,就直接被吓退了。我是按照历年真题自己总结了下,结合高鸿业第五版课后对流派的理解自己整理的。
政经: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九版及课后答案
蓬锦聚《政治经济学》第四版及课后答案
程恩富的《政经习题集》
政治经济学分为三个部分,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传统的复习方法是宋涛的资本主义,蓬锦聚的社会主义,两本书的一般理论重合部分以宋涛的书为主。然后,我就凌乱了。不过通过研读历年真题楼主慢慢发现,一般理论最好以蓬的为主,就连导论也千万不能放过啊,比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对象是什么,那些你认为怎么可能考的问题赫然出现在考卷上时,这点体会得真是太深刻,这部分的课后习题也要重点背,毕竟以前出过原题你懂的。资本主义部分看宋涛的就好啦,宋的课后习题答案就是扒书啊没必要买,还是老老实实去背书吧,书中有一些涉及简单的计算的最好弄清楚,都不难的知道其中的原理就好。社会主义部分感觉一直很乱,我超听话的看完了蓬锦聚的社会主义部分,还梳理了历年真题上的社会主义部分习题,甚至还背了点儿政治毛中特部分的讲义,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最后的最后,今年出了道某4上的大题我也是醉了。
一本历年真题
政经的历年真题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至于微观和宏观,主要看看改版后的考题,尤其是阿尼和阿曼上能找到的原题,在让你熟悉难度的同时,会告诉你哪些题已经考过了不会再考了。
专业课复习计划
5、6月
决定考人大经院后,就开始纠结要不要看高老的西方经济学,这个问题一直伴随我整个考研历程,前辈们都说没事儿不用看,可是你真的敢放心大胆的不去看吗。没错,我这两个月就没事儿偷偷翻翻高鸿业的微观和宏观。如果你不太放心看阿尼和阿曼,恰好精力旺盛时间充足,是可以看看的。
7、8、9月
正式开始专业课的复习是在7月1日,通过各方搜信息求前辈经验、拜读各位大神的经验贴,最后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专业课的复习一天都不能断,微观和宏观一起看。初步的计划是7月份看完一遍阿尼和阿曼,于是乎捧起计算器开始计算总共多少页数/30天=每天需要看的页数。平均下来阿尼和阿曼每天20页左右,没有做笔记。我的计划向来很有弹性,如果今天看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多往后翻几页,以防止哪天遇到的内容难影响总体进度。撕一小条纸当做书签,每天标上看过的页数,点滴记录我每天的奋斗,非常有成就感。第一遍看书,阿尼大厚书里的各种神公式自己都推了一遍,用记号笔把自己认为重点的东西都画了出来。阿曼看起来就easy多了,一小时看完好多页,只是架构和高老先生的很不一样,总体看来,阿尼每天差不多2小时,阿曼每天1小时左右。7、8月份没有背政经,只是每天都抽时间看几页政经,虽然根本不造它在说什么,理解也理解不上去,但还是咬牙默默地看了一遍。一直在纠结到底应该怎么做习题,看一章书做一章习题还是看完一遍书再做习题,在尝试两三章之后发现看一章做一章简直太慢了,于是乎自动停下,8月初,统一做完一遍阿尼和阿曼的习题,用了10天左右,剩下的时间宏微观两科又翻看了一遍课本。9月份也是在重复之前的动作,宏微观看完一遍书再做完一题,同时每天抽1小时时间背诵政经,刚开始真是死记硬背,当然效果也不好,再看书时候只是记得背过,就是说不出来。9月22日宏微观又开始新一轮做习题,微观开的平新乔,瞬间感觉思路被拓展了题型太经典以至于忍不住做笔记啊,我的神器活页本此刻又出现了,后来发现自己这不是在抄书。博弈论那里个人感觉比较变态,看看都想哭,前辈安慰我说放心吧不会考那么难的,我就开心的跳过去了第12章,最后还是坚持看完了一遍平新乔。
10、11、12月
10月初每科做了个表格,列上章节,看过一章对应写上日期,心里终于感觉不乱了,这时候微观因之前光做习题了有些东西忘了,于是终于决定动手做笔记,果然20天之后阿尼的笔记就出炉了,宏观又是看了一遍书做了一遍习题,顺便看了下高的宏观,感觉有很多是和曼昆重合的,只是梳理了下框架没有做笔记。政经开始第二遍背书,即使今天觉得昨天背过的全忘了也要义无反顾地背下去,我把蓬锦聚的课后题用手机录成了语音,每次不看书的时候都听专业课。到了11月份,又开始纠结到底要不要看高鸿业,在看历年真题时候猛然发现每年微观都会出现一道论述题,那我怎能放过,于是10月初开始重新看高,并在高的课本上标注历年考过的论述,看看考题的分布,觉得论述主要集中在高的1、2、8、9、11章,我和研友还合力压了微观的论述,最后的最后发现真是没有什么用,微观居然没有出论述。11月发现自己功力大涨,效率极高,原来一天看十几页,现在一天看几十页,11月阿尼、阿曼的课后题,平新乔的课后题各看了一遍,阿曼又看了一遍书做了一遍题,政经仔细梳理了蓬锦聚和宋涛每章的框架,感觉清晰了好多。当时已经顾不上计划了,反正书那么多看累了就换一本。12月份就是又重新做了一遍阿尼、平新乔、阿曼的课后题,之后认真地看了遍之前做过的笔记,把微观需要的所有的公式都写了出来。政经考前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可以入手有难度的计算题了,流传的是程恩富的《政经习题集》,白色的那本,绝对是那种不看答案打死也不会的习题啊,只看计算题就好啦,前几年出现过政经计算题,不得不防啊。很多人推荐的各大名校的宏微观历年真题,我是12月份才开始做的,感觉微观计算会有助于拓展思路,宏观的就不要看了。考试前三天突然感觉什么都忘了,在一阵失去信心后又努力鼓起勇气踏实复习,最后一直在看自己总结的各种公式、函数图形和政经框架。
▶英语(60→67)
对于英语,楼主走的是比较古典的路线,4、5、6月份一直用百词斩背单词,每天都在坚持,毕业之前默默地做完了一遍历年真题。7、8、9月份每天早中晚各背一遍单词,每天下午做一到两篇《150篇阅读》,从基础到提高全做完了,正确率超级不稳定,当时每篇错两个对我来说都算正常水平,做过之后自己分析答案,不会的单词再好好看一看,我一直把《历年真题解析》当做课本,一战的时候已经把真题解析的阅读、翻译、完型中不认识的单词短语星号重点标注过,每天晚上拎回寝室一册某年真题当睡前读物。暑假期间中午一个人吃饭时就看看手机里范猛老师的长难句视频,之后发现自己看阅读脑中自动分割长难句了,可能是自己划分句子结构的意识增强啦。10月份翻出去年自己总结的作文模板,四方搜罗材料摘抄句子,打造成自己的作文宝典,每天背一点记一点,10月份时候开始回归历年真题,慢慢发现自己不用看答案就知道该选哪个选项了,这可如何是好,还是咬牙又做了一遍。11、12月份每隔三天下午开始做模拟,刚开始是做《6套模拟》,感觉正确率蛮高的信心爆棚,结果最后一两套差点气的背过气去。之后做的是《5套模拟》,感觉也是有时候会被虐的很惨,于是晚上又吃的好多,每天都在吐槽阅读啊阅读。
考前预测作文总是不买不安心的东西,随大流手痒地买了本预测作文,对比了下,不和去年差不多么,当时撕掉几页粘贴到我的宝典上了,今年还真是压中了,只不过我完全是自己写的。记得考前半个月完全不知道作文该怎么办了,尤其是小作文,最后就默念死猪不怕开水烫能记多少记多少,每天翻单词、看作文和真题解析。就这样,一直到了考前。
▶政治(79→65)
说到政治,因为分数不怎么好看,说多了也是泪,就暂时不分享,看到我这篇文章的同学可以借鉴其他政治考得好的大神的宝贵经验.
▶整体复习时间安排
二战复习时候每天早晨6:00起,6:30和小伙伴结伴出去吃早饭,7:00正式进入自习室,背会儿单词,心情好时做篇阅读,7:55左右撑不住时候趴桌子上休息一下,8:00开始捧着全书做数学,一做就是一上午,11:00多吃午饭,暑假的两个月还很放心地回去午休,之后干脆趴在桌子上睡大觉啦,起来来点咖啡支撑一下,下午做英语阅读,看专业课书,晚上接着看专业课,结余的时间就是如果有没完成的任务,赶紧把它干掉,实在困了就用凉水洗脸,瞬间变精神,11:00教室关门了爬回寝室,感觉每天都好充实,洗漱完看会儿单词瞬间能睡着。然后感觉生活一规律,世界都变得美好了。二战时候从来不想自己每科能考多少分,只想过学好了150根本挡不住,因为我一直认为功到自然成,在希望与绝望中坚持到底的就是赢家。
▶复试篇
我当时报考的专业是国民经济学,笔试专业课是《国民经济概论》,英语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论坛上大神们都有所总结,这里不再赘述。
面试过程是进门首先抽专业课问题,回到座位做中文自我介绍(我们这组面试是不需要英文的),然后打开专业课试题,读一遍题后立刻回答问题。之后老师提问,作答完抽英文面试题,打开试题,读题后立刻回答。
我抽到的专业课问题是:有人说国有企业是怪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对此你怎么看,你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持什么观点?
英文问题:What motivations for you to go for graduate study?
面试时候我是没有穿正装,感觉大家也都没穿得那么正式,得体即可。老师人都很nice,气氛很轻松,我感觉进去后是一直从头笑到尾,虽然我说话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颤音。面试结束后老师说,非常不错,可以放心了,希望能够在人大见到你。我当时就在想,老师我也想见你啊,只是笔试要是不及格我就完蛋啦。
▶文风突变
其实真正的煎熬是在初试结束后,等分、等分数线、等外校调剂,等调剂结果,再等人大结果,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煎熬,其中的辛酸与挣扎,没有经历过的人绝对是无法体会的。那时每天默念一百遍咒语:老天保佑我get一手压线好技能,成功逆袭送我进RUC吧。最后真的是等到所有其他学校的调剂都结束,我已经彻底没脾气的时候人大终于出结果了。只想说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人生没有失败,奋斗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