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大京. 艺术管理[M]. 第三版.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6. |
[2] 齐悦. 剧场品牌管理[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8. |
[3] 李康化. 文化市场营销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硕士(MFA)艺术设计领域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方向。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报考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硕士(MFA)艺术设计领域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方向的专业理论课,考试内容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及每一时代下的发展特点。本门课程考试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基础性强;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史理论知识,关注工艺美术领域热点现象和新动态。
二、考试题型、分值和考试方式
考察考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理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分共计150分。考试为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三、考试范围
1、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装饰的萌芽
石器工艺
陶器工艺
其它工艺
2、商代的工艺美术
青铜工艺
陶瓷工艺
雕刻工艺
其它工艺
3、周代的工艺美术
青铜工艺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漆器工艺
玉雕工艺
4、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青铜工艺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漆器工艺
其它工艺
5、秦汉的工艺美术
铜器工艺
金银工艺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漆器工艺
石雕和玉雕
其它工艺
6、六朝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其它工艺
7、隋唐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家具工艺
其它工艺
8、宋代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其它工艺
9、元代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10、明代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家具工艺
雕刻工艺
11、清代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雕塑工艺
其它工艺
12、近代的工艺美术
太平天国的工艺美术
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工艺美术的衰落
解放区的工艺美术
13、新中国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编织工艺
雕塑工艺
现代工艺
其它工艺
四、推荐教材
[1] 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M]. 第2版.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10.
《中国书法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中国书法史》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硕士(MFA)美术领域书法专业招生考试。
《中国书法史》是报考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硕士(MFA)美术领域的书法专业基础课,考试内容为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各时代书法的发展特点。本门课程考试的特点是基础性强;要求考生灵活掌握中国书法史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思考书法领域的热点现象和新动态。
二、考试题型、分值和考试方式
考察考生对中国书法史理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题型分为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分共计150分。考试为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三、考试范围
1、先秦和秦代书法
汉字的起源、演进与书法的发展
商代书法
西周书法
春秋战国书法
秦代书法
2、两汉书法
西汉、新莽书法
东汉书法
汉代的书法教育
两汉著名书家
书法材料和用具的改良
3、魏晋南北朝书法
三国两晋名家书法
东晋南朝名家书法
北朝名家书法
刻石书法
简牍、写本墨迹
4、隋唐五代书法
隋代书法
初唐书法
盛、中唐书法
晚唐五代书法
唐代写经和墓志书法
唐代书法域外传播
5、宋金元书法
北宋前期书法
北宋后期书法
南宋、金书法
元代书法
宋元刻帖
6、明清书法
明代前期书法
明代中期书法
明代后期书法
清代前期书法
清代中期书法
清代后期书法
四、推荐教材
[1] 王镛主编. 中国书法简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中国美术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中国美术史》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硕士(MFA)美术领域文物修复和中国画、内画专业方向的考生。
《中国美术史》考试内容为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各时代的发展特点。本门课程考试的特点是基础性强,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掌握中国美术史的理论知识,关注美术领域的热点现象和新动态。
二、考试题型、分值和考试方式
考察考生对中国美术史理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总分共计150分。考试为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三、考试范围
1、史前美术
石器工艺
陶瓷工艺
史前雕塑
史前建筑
2、夏商西周春秋美术
青铜工艺
绘画工艺
雕塑工艺
建筑工艺
3、战国秦汉美术
绘画艺术
画像石艺术
壁画艺术
漆器工艺
雕塑工艺
4、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绘画艺术
佛教艺术
工艺美术
5、隋唐美术
绘画艺术
佛教壁画和墓葬壁画
工艺美术
书法艺术
6、五代两宋美术
绘画艺术
宗教美术
工艺美术
书法艺术
7、元代美术
绘画艺术
雕塑艺术
工艺美术
书法艺术
8、明清美术
绘画艺术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书法艺术
9、近代美术
清末海派艺术
四、推荐教材
[1] 黄宗贤. 中国美术史纲[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广播电视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科目。考查学生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与基本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对广播电视前沿现象的把握和分析能力,对广播电视创作理论和创作环节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广播电视基础概念与基本原理,熟知中外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熟知当代广播电视行业动态,具有较为丰富的广播电视作品阅读量,并可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广播电视热点现象,具备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题型、分值和考试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及案例分析题等,总分共计150分。
考试为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指导范围
(一)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史
1、中国广播电视电视发展史
2、中国广播电视发展进程中的知名作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
3、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简史
4、世界广播电视发展进程中的代表作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
(二)广播电视基本理论
1、广播电视基础概念
2、广播电视传播特性
3、广播电视艺术特征
4、广播电视艺术的分类及界定
5、广播电视艺术美学基础
(三)广播电视理论和前沿现象的批评与解读
1、广播电视艺术的传播与接受
2、当代广播电视艺术发展新态势
3、当代广播电视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
4、广播电视艺术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5、技术发展与广播电视艺术发展的关系
6、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关系
7、广播电视艺术的媒介特制、语言系统与艺术特质
8、广播电视艺术的社会责任
9、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
(四)广播电视艺术创作
1、广播电视作品的类型与风格定位
2、广播电视作品的创意开发
3、广播电视作品的策划与执行
4、广播电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5、广播电视作品的宣传与推广
6、广播电视作品的意义与社会效果
7、广播电视作品创作
四、参考书籍
[1] 陆晔, 赵民.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
[2] 胡智锋. 电视节目策划学(第二版)[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
[3] 李思婳 , 李康. 电视导演基础[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9.
[4] 盛伯骥. 中国电视文艺精论[M]. 北京: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19.
《音乐教育理论与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总体要求
1、适用范围:
《音乐教育理论与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硕士(MFA)音乐领域音乐教育方向,主要涉及音乐教育学、音乐学、音乐史学等。
2、考试目的:
《音乐教育理论与基础》是对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综合考查,范围涉及音乐教育及音乐学的相关问题。具体内容不仅包含音乐教育学、音乐学、音乐史学的理论知识,还涉及了声乐教学和器乐教学的理论问题。
二、考试题型、分值和考试方式
考察考生对音乐教育理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总分共计150分。考试为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三、考试范围
1、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育学的概念与内涵
音乐教育学与人类学
音乐教育学与哲学
2、音乐、音乐教育及其改革
音乐的功能与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的改革
国民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生活的民族意义
3、音乐的审美和精神的审美
审美的精神与精神的审美
音乐形式功能和表现功能的美学问题
音乐美的鉴赏
4、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音乐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发展方向
有关中、小、幼音乐教育的几个问题
音乐教育要不要跟上现代化的时代步伐
音乐教学实践的基本环节与途径
小学音乐教材建设的具体规划
5、音乐学学科理论基础知识
音乐学
音乐史学
音乐民族学
音乐美学
音乐考古学
音乐形态学
音乐图像学
音乐文献学
音乐声学
音乐批评学
音乐社会学
音乐心理学
音乐教育学
6、西方音乐史
古希腊罗马的音乐
中世纪的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
20世纪的音乐
7、中国音乐史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周、秦的音乐
两汉三国的音乐
两晋南北朝的音乐
隋唐五代的音乐
宋、金、元的音乐
明、清的音乐
8、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
民间歌曲
民间歌舞
说唱音乐
戏曲音乐
民族器乐
四、推荐参考书目
[1] 廖乃雄. 论音乐教育[M].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
[2] 田可文. 音乐学考试读本[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表演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科目全面考察考生熟练、系统地掌握表演艺术专业理论知识。准确把握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侧重于电影表演艺术理论的深入考察。同时要求考生根据指定的电影角色、作品或演员,结合表演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个人表演创作实践经验对作品中的表演创作或演员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
二、考试题型、分值和考试方式
考察考生对表演艺术概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总分共计150分。
考试为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三、考试范围
1、表演艺术的发展
表演的概念
表演艺术的演变
表演史的三次界定
电影时代
2、电影的界定——人演人
融入“手段”的表演艺术技巧
不融入表现传达“手段”的表演艺术创造
演员和表演唯一性解体的误解
演员的艺术定位——由单一主体到综合主体
3、电影的成熟与电影表演作为一门艺术
电影表演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电影成熟的标志
电影使电影表演艺术成为独立艺术的标志
4、电影时代成熟的标志——表演艺术恢复对人的关注
四种表演艺术关系的定位
电影表演艺术的单一归属和舞台表演艺术的双重属性
由“讨好”生活中的人到关注艺术中的人
5、电影是电影表演艺术个性发展的缘由
电影的发展
电影发展中的表演艺术个性
6、电影表演艺术总体特点的两个概括
电影创造工艺中的四个不等式
电影表演技巧的一个核心和两个依赖
7、再谈电影表演艺术的个性
电影复原人生形态
电影把能力的特殊性转化为能力的一般性
电影迫使电影表演艺术压缩任务
电影行动是对规定情境无制约的总体回答
电影使表情成为电影角色感觉的窗口
电影要求演员以角色感觉重新组装自我
电影获取角色感觉的综合技巧
电影迫使演员研究自身“素材”
电影创造了一种流派两种倾向
电影角色性格的鲜明性——非舞台表现性的自然表现
电影表演时空对性格表现力的选择
完成对影片风格的适应
8、电影角色与影片分类
电影角色的需要
演员视点中的影片分类
电影表演“症结”的剖析
9、《电影艺术词典》——电影表演
四、推荐教材
[1] 许南明, 富澜, 崔君衍. 电影艺术词典[M]. (修订版).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2] 齐士龙. 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4.
《艺术设计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艺术设计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硕士(MFA)各专业方向,其中包括现代艺术设计、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书法、珠宝首饰设计、工业设计。
《艺术设计概论》是报考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硕士(MFA)所属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考试要求考生全面、深刻的理解艺术设计概论范畴、方法、程序等诸方面的问题,不仅掌握其普遍性,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刻性;不仅掌握概念和理论,同时要与实际设计相结合。
二、考试题型、分值和考试方式
考察考生对艺术设计概论中主要的艺术理论及灵活运用程度,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等。总分共计150分。考试为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三、考试范围
1、设计研究范围
艺术设计学研究的对象
艺术设计的美学特点
艺术设计的属性
2、设计源流
设计与工业革命
西方19世纪设计
现代设计运动
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3、设计的类型
4、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论
功能论方法
系统论方法
5、设计与文化
民族风格
设计哲学
技术美学
形式美
人体工程学
6、未来设计
生态设计
非物质设计
信息设计
四、推荐教材
[1] 李砚祖. 艺术设计概论[M]. 武汉: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9.
《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艺术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硕士(MFA)各专业方向,其中包括现代艺术设计、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书法、珠宝首饰设计、工业设计、影视艺术、音乐艺术等。
《艺术基础》是报考北京城市学院艺术硕士(MFA)所属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考试内容为艺术的基本原理。本考试的特点是基础性强;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掌握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关注艺术热点现象和艺术新动态。
二、考试题型、分值和考试方式
考察考生对艺术基本理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分共计150分。考试为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三、考试范围
1、艺术的起源
摹仿说
表现说
游戏说
巫术说
劳动说
2、艺术的发展
艺术发展的外部原因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
3、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本质: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历史本质
艺术的特征:主体性特征、形象性特征、情感特征、规律性特征
4、艺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的教育作用
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
5、艺术的分类
实用艺术,审美艺术
再现艺术,表现艺术
动态艺术,静态艺术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综合艺术)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
6、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
艺术作品的内容:作品题材、作品主题、作品精神
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形式的潮流、艺术形式的感性和理性、艺术形式的再现与表现
7、艺术创作
艺术家
艺术创作
艺术思维
8、艺术风格与流派
艺术风格
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9、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欣赏的审美过程
艺术批评
10、各艺术门类的重要人物(名家)、代表作品(名作)及主要流派
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
戏剧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
电影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
广播电视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
舞蹈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
美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
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
四、推荐教材
[1] 王一川. 艺术学原理[M]. 第2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2] 傅小英. 艺术概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是为招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中药基本知识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评价的标准是中药学及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及格以上水平。本科目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本科目适用于参加北京城市学院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题型、分值和考试方式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其中《中药化学》分值为75分,《中药药剂学》分值为75 分,《中药鉴定学》分值为75分,《中药学》分值为75分。
2.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3.试卷题型
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鉴别题、简答题、论述题、实验设计题及案例分析题。每份试卷涉及其中4个题型。
4.考试时长:三小时
三、考试范围
1.中药化学
第一章 绪论
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中药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等概念;
掌握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及作用。
第二章 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掌握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
掌握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糖和苷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醌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中药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秦皮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熟悉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
熟悉苯丙素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黄酮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黄芩、葛根、槐米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第七章 萜类化合物
掌握萜和挥发油的概念;
掌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掌握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掌握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人参、甘草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和提取分离方法。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甾体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熟悉毛花洋地黄、蟾酥、牛黄所含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第十章 生物碱
掌握生物碱的含义;
掌握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掌握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生物碱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中药;
熟悉麻黄、黄连、洋金花、延胡索、乌头、苦参、防己、马钱子、紫杉所含主要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第十一章 鞣质
掌握鞣质的含义;
掌握鞣质的结构特征;
掌握鞣质的理化性质;
掌握鞣质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熟悉鞣质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
熟悉脂肪酸类成分的结构特征;
熟悉脂肪酸类成分的理化性质;
熟悉氨基酸、蛋白质、酶的重要性质;
熟悉氨基酸、蛋白质、酶的提取与分离;
掌握含硫有机化合物、茋类化合物、矿物药等中药的化学成分及代表中药。
第十三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了解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意义、研究进展;
了解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2.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 绪论
掌握中药药剂学的概念、任务和常用术语;
掌握中药剂型的分类及选择原则;
了解国家相关药品标准与法规;现代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制药卫生
掌握制药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灭菌方法和无菌操作;
掌握常用防腐剂性质及应用;
熟悉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
第三章 中药调剂与医疗机构制剂
掌握汤剂、煮散、中药配方颗粒的概念和特点。
第四章 粉碎、筛析与混合
掌握粉碎的目的、方法;筛析的目的、方法;
掌握粉体学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其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熟悉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了解常用粉碎与筛析机械的应用特点。
第五章 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
掌握浸提原理、影响浸提的因素及常用的浸提方法与选用;
掌握常用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
掌握常用精制方法与选用;
掌握常用浓缩、干燥方法与选用,影响干燥的因素。
第六章 中药制剂新技术
掌握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
熟悉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熟悉固体分散的含义与特点,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和制备方法;
熟悉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方法;
了解脂质体的概念、特点、制备材料和制备方法。
第七章 中药制剂的包装与贮藏
不作要求。
第八章 浸出制剂
掌握各类浸出制剂的概念、特点、制备方法;
掌握各种浸出制剂所使用的药用辅料;
了解浸出制剂质量控制。
第九章 液体制剂
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和分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应用;
掌握乳剂、混悬剂的制法和影响稳定的因素;
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第十章 注射剂
掌握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掌握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
掌握热原的组成、基本性质、污染途径、除去方法及检查方法;
掌握注射剂附加剂的种类、性质和应用;
熟悉输液剂、粉针剂、混悬型注射剂、乳浊液型注射剂、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
了解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一章 散剂
掌握散剂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
掌握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
第十二章 颗粒剂
掌握颗粒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了解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第十三章 胶囊剂
掌握胶囊剂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特点和制法;
熟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
第十四章 片剂
掌握片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片剂质量检查方法;
掌握片剂辅料种类、特点与应用;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法,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
掌握片剂包衣目的、种类与方法;
熟悉干法制粒压片法、全粉末直接压片法。
第十五章 丸剂
掌握水丸的赋形剂特点与制法;蜜丸的特点与制法,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滴丸的特点、原理、基质选择与制备;
熟悉浓缩丸、糊丸、蜡丸的特点与制法;
熟悉丸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标准。
第十六章 栓剂
掌握栓剂的特点、分类,药物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
掌握栓剂基质的种类与特点、栓剂的制法与置换价的计算;
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包装与贮藏。
第十七章 外用膏剂
掌握外用膏剂的特点、分类;软膏剂的与制法;橡胶贴膏的组成、基质及制法;黑膏药的基质与制法;
掌握外用膏剂透皮吸收机制与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熟悉软膏剂的质量评价与注意事项;
了解白膏药、凝胶膏剂、糊剂、涂膜剂、贴膏剂的特点、基质与制法。
第十八章 气体动力型制剂
掌握气雾剂、喷雾剂的含义和特点;
熟悉气雾剂的组成和吸收机理;
了解粉雾剂含义、分类。
第十九章 缓控释制剂与靶向制剂
掌握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与释药原理。
熟悉靶向制剂的含义与分类。
第二十章 其他剂型
掌握膜剂的特点和制法;
掌握胶剂的特点、原辅料选择及制法;
熟悉阿胶的制备方法;
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
了解丹药、锭剂的含义、特点。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掌握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方法;
熟悉经典恒温法计算药物有效期的方法。
第二十二章 中药制剂的生物有效性
掌握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掌握影响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的因素;
了解药物的转运方式及体内过程。
第二十三章 中药制剂的配伍变化
掌握认识中药制剂体内配伍变化的重要意义;
了解体外物理配伍变化、化学配伍变化及注射剂配伍变化的内容。
第二十四章 中药制剂的设计
掌握中药制剂的工艺设计;
了解中药、天然药物注册申请分类。
3.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 中药鉴定的发展史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掌握中药材采收时间确定原则、各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及目的,了解中药材贮藏的方法。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了解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50种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狗脊、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广防己、防己、木防己、板蓝根、苦参、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龙胆、白前、白薇、徐长卿、丹参、黄芩、茜草、天花粉、党参、木香、川木香、泽泻、川贝母、麦冬、知母、山药、高良姜、天麻、山慈姑)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熟悉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掌握茎木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8种茎木类中药材(川木通、木通、大血藤、苏木、鸡血藤、通草、小通草、钩藤)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熟悉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七章 皮类中药
掌握皮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9种皮类中药材(桑白皮、牡丹皮、厚朴、肉桂、白鲜皮、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熟悉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八章 叶类中药
掌握叶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4种叶类中药材(石韦、大青叶、蓼大青叶、番泻叶)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九章 花类中药
掌握花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7种花类中药材(丁香、辛夷、金银花、红花、款冬花、西红花、菊花)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熟悉这些药材的常见伪品。
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掌握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16种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五味子、木瓜、葶苈子、覆盆子、苦杏仁、桃仁、枳壳、酸枣仁、小茴香、山茱萸、连翘、栀子、枸杞子、砂仁、豆蔻、益智)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熟悉这些药材的常见伪品。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掌握全草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10种果实与种子类中药材[麻黄、槲寄生(附:桑寄生)、紫花地丁、金钱草(广金钱)、广藿香、益母草、穿心莲、肉苁蓉、车前草、石斛]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熟悉这些药材的常见伪品。
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掌握藻、菌、地衣类中药材的定义、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7种藻、菌、地衣类中药材(海藻、冬虫夏草、灵芝、云芝、茯苓、猪苓、松萝)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熟悉这些药材的常见伪品。
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
掌握树脂类中药材的分类、组成及共性特征;
掌握3种类中药材(乳香、没药、血竭)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熟悉这些药材的常见伪品。
第十四章 其他类中药
掌握其他类中药材的分类、组成及共性特征;
掌握6种其他类中药材(冰片、青黛、芦荟、海金沙、五倍子、竹黄)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概述
掌握动物类中药材的分类及共性鉴别特征。
第十六章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掌握14种动物类中药材(地龙、石决明、全蝎、蜈蚣、龟甲、鳖甲、蛤蚧、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麝香、羚羊角、牛黄、鹿茸)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熟悉这些药材的常见伪品。
第十七章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掌握矿物类中药的基本性质及分类方法;
掌握8种矿物类中药材(朱砂、自然铜、赭石、雄黄、信石、炉甘石、滑石、石膏)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别特征、主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4.中药学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了解中药与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概况。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及贮藏
熟悉地道药材的含义,不同部位药材的采集时间,中药贮藏与疗效的关系;
熟悉产地与疗效的关系,采集时间与疗效的关系,贮藏养护中药的主要方法。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熟悉中药炮制的含义;
熟悉炮制的目的;
了解常用主要炮制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及内容,四气的含义、具体表述及阴阳属性,五味的含义及阴阳属性,升降浮沉的含义,归经的含义及依据;
熟悉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熟悉升降浮沉的转化条件;
熟悉归经的表述方法;
熟悉四气所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五味分别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气味配合的意义、原则及规律,升降浮沉确定依据及所表示的作用,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为何必须与气味、升降浮沉合参,有毒无毒的确定依据及影响因素,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及使用有毒中药的注意事项,有毒无毒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及中药中毒的解救原则。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掌握配伍的含义及内容;
熟悉配伍的目的,掌握配伍七情。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掌握用药禁忌的含义及内容,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的含义;
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的内容。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掌握剂量的含义,常用的给药途径及其对疗效的影响,常用剂型;熟悉公、市制剂量的计算单位及换算;
掌握剂量变化的依据,剂量与疗效的关系,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要求,服药方法。
第八章 解表药
掌握解表药的概念、功能、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生姜、苍耳子、辛夷、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等18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熟悉香薷、藁本、蝉蜕、蔓荆子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了解苏梗、生姜汁、生姜皮、浮萍、淡豆豉、木贼等药的功效、主治。
第九章 清热药
掌握清热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芦根、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射干、蚤休、白头翁、鱼腥草、贯众、生地黄、玄参、赤芍药、牡丹皮、青蒿、地骨皮等25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熟悉天花粉、竹叶、决明子、苦参、龙胆草、白鲜皮。青黛、穿心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鸦胆子、红藤、败酱、白花蛇舌草、秦皮、椿皮、白蔹、漏芦、紫草、水牛角;白薇、胡黄连等22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了解淡竹叶、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忍冬藤、紫花地丁、野菊花、拳参、半边莲、半枝莲、北豆根、马勃、熊胆、银柴胡、山慈姑、木蝴蝶、肿节风、木芙蓉叶等18药的功效、主治。
第十章 泻下药
掌握泻下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大黄、芒硝、甘遂、大戟、巴豆等5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番泻叶、红大戟、牵牛子3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芦荟、玄明粉、火麻仁、郁李仁、芫花、商陆等6味药的功效、主治;
了解大戟的品种及各自的性能特点。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掌握祛风湿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独活、威灵仙、秦艽、木瓜、防己、五加皮、桑寄生、白花蛇、马钱子等9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豨莶草、络石藤、徐长卿、海风藤、丝瓜络、雷公藤、狗脊等 7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乌头、草乌、臭梧桐、桑枝、蚕沙、海桐皮、寻骨风、千年见、松节、乌梢蛇等10味药的功效、主治;
了解木防己与汉防己的来源及性能特点,五加皮与刺五加、香加皮的来源。
第十二章 芳香化湿药
掌握芳香化湿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苍术、厚朴、藿香、砂仁等4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白豆蔻、佩兰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草豆蔻、草果的功效、主治。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香加皮、车前子、滑石、木通、石韦、金钱草、虎杖、茵陈蒿等11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猪苓、海金沙、萆薢、萹蓄、瞿麦、垂盆草等6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茯苓皮、茯神、冬瓜皮、通草、地肤子、灯心草、冬葵子、关木通、车前草、积雪草等10味药的功效、主治;
熟悉相似药物性能主治的异同点;
了解木通与通草古今名实混淆及金钱草的品种。
第十四章 温里药
掌握温里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社会工作原理》和《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大纲参照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考试要求制定,参加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SW)考试专业课包括《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两门。
二、考试题型、分值和考试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方案设计题等,总分共计150分。考试为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三、考试指导范围
(一)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及社会学基础知识两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
1.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2.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构成
3. 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
4.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1. 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2. 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3. 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4. 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 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2.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3.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四、社会工作理论
1.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2.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
3.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4. 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五、社会福利制度
1. 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2.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3. 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六、社会工作教育
1. 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与性质
2. 社会工作教育的目标与课程
3. 社会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教育
4.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
七、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
1. 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与目标
2. 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过程
3.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4.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发展
八、社会工作研究
1. 社会工作研究的涵义与功能
2. 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与伦理
3. 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
4.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
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功能,把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与方法。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功能
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 社会学的功能
二、社会
1. 社会及其构成
2. 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三、人的社会化
1.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意义
2.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与内容
3. 社会角色
四、社会互动
1.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
2. 社会互动的理论
五、社会群体
1. 社会群体的涵义及类型
2. 初级社会群体
3. 社会群体的变迁
六、社会组织
1. 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类型
2. 社会组织的结构
3. 社会组织管理
七、社会制度
1. 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2. 社会制度的功能
八、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 社会分层的概念与功能
2. 社会分层理论
3. 社会流动
九、社区
1. 社区的概念与要素
2. 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
3. 城市化
十、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 社会变迁的涵义与类型
2. 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内容
3.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十一、社会问题
1. 社会问题的涵义及特点
2. 社会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3. 当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
十二、越轨与社会控制
1. 越轨行为及其类型
2. 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3. 社会控制体系
第三部分:推荐教材
[1]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二)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实务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
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
一、个案工作
1. 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2. 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
3. 个案工作的原则和技巧
4. 个案管理
二、小组工作
1. 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2. 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
3.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4.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三、社区工作
1. 社区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2.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3. 社区工作的技巧
4. 我国的社区工作
四、社会行政
1. 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2. 社会行政的内容
3. 社会服务评估
五、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1. 接案
2. 预估
3. 计划
4. 介入
5. 评估
6. 结案
六、儿童社会工作
1. 儿童的需要及问题
2. 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3.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七、青少年社会工作
1. 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2.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3.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八、老年社会工作
1. 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
2. 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3.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九、妇女社会工作
1. 妇女的需要及问题
2. 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3.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十、残疾人社会工作
1. 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
2.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十一、矫正社会工作
1. 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2. 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3.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十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1. 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2.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3.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十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1.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2.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十四、家庭社会工作
1.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2.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十五、学校社会工作
1. 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
2.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十六、社区社会工作
1. 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2.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十七、医务社会工作
1. 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2.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十八、企业社会工作
1. 企业社会工作的特点
2. 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 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1. 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2. 研究的单位与研究内容
二、测量
1. 测量的水平
2. 概念的操作化
3. 信度与效度
三、抽样
1. 概率抽样
2. 非概率抽样
四、定量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2. 实验法
五、定性研究方法
1. 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2. 访谈法
3. 焦点小组
4. 观察法
六、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分析
1. 描述频数分布
2. 分布趋势
3. 列联表
七、撰写研究报告
1. 研究报告的类型与结构
2. 研究报告的写作
第三部分:推荐教材
[1]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21版)[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21.
[2]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21版)[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21.
[3] 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了解八角茴香、荜澄茄、胡椒的功效、主治。
第十五章 理气药
掌握理气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橘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等8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青皮、化橘红、佛手、乌药、甘松等5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橘红、香橼、荔枝核、青木香、九香虫、大腹皮、柿蒂等7味药的功效、主治。
第十六章 消食药
掌握消食药的概述、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莱菔子、山楂、鸡内金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麦芽、神曲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谷芽的功效、主治。
第十七章 驱虫药
掌握驱虫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雷丸、鹤草芽、南瓜子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榧子的功效、主治。
第十八章 止血药
掌握止血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
掌握小蓟、地榆、白茅根、侧柏叶、三七、蒲黄、仙鹤草、白及、艾叶等9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大蓟、槐花、苎麻根、茜草、五灵脂、棕榈炭、血余炭、灶心土等8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槐角、景天三七、降香、花蕊石、藕节、炮姜的功效、主治。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刘寄奴、益母草、红花、乳香、牛膝、土鳖虫、孩儿茶、血竭等13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姜黄、泽兰、三棱、没药、桃仁、鸡血藤、骨碎补、穿山甲、水蛭、斑蝥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西红花、川牛膝、虻虫、月季花、苏木、自然铜、王不留行、干漆的功效、主治;
了解刘寄奴的药材品种及各自的性能特点。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半夏、天南星、旋覆花、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海蛤壳、礞石、桔梗、杏仁、苏子、百部、葶苈子等14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白附子、白芥子、竹沥、海藻、黄药子、胖大海、白果、桑白皮、款冬花、紫菀、枇杷叶等11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皂荚、皂角刺、关白附、胆南星、白前、前胡、浮海石、瓦楞子、昆布、洋金花、银杏叶、罗汉果、马兜铃等13味药的功效、主治;
了解二种白附子的药材品种,贝母的药材品种及各自的性能特点。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掌握安神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朱砂、磁石、酸枣仁、远志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龙骨、琥珀、柏子仁、合欢皮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珍珠、夜交藤、灵芝的功效、主治。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掌握平肝息风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
掌握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全蝎、地龙等9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珍珠母、刺蒺藜、蜈蚣、白僵蚕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罗布麻;紫贝齿的功效、主治。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掌握开窍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及分类;
掌握麝香、冰片、石菖蒲、蟾酥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苏合香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安息香的功效、主治。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掌握补虚药的概念,补气、补阳、补血、补阴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刺五加、甘草、鹿茸、蛤蚧、肉苁蓉、淫羊藿、杜仲、续断、补骨脂、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石斛、枸杞子、龟甲、鳖甲等28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大枣、蜂蜜、鹿角胶、紫河车、冬虫夏草、巴戟天、益智仁、沙苑子、龙眼肉、百合、天冬、玉竹、黄精、女贞子、旱莲草等15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太子参、扁豆、饴糖、仙茅、葫芦巴、胡桃肉、锁阳、韭子、鹿角、鹿角霜、阳起石、桑椹、黑脂麻等14味药的功效、主治;
了解南北沙参及古今太子参的药材品种及各自的性能特点。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掌握收涩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五味子、山萸肉、乌梅、莲子、肉豆蔻、赤石脂、覆盆子、乌贼骨等8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五倍子、浮小麦、诃子、禹余粮、罂粟壳、芡实、桑螵蛸等7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麻黄根、糯稻根须、石榴皮、金樱子、刺猬皮、荷叶等6味药的功效、主治。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掌握涌吐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常山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瓜蒂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胆矾、藜芦的功效、主治。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掌握杀虫止痒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硫黄、雄黄、明矾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炉甘石、硼砂、蛇床子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大蒜、土槿皮、露蜂房、樟脑功效、主治;
熟悉硫磺、雄黄、硼砂、明矾的炮制意义。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掌握拔毒生肌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掌握升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铅丹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砒石、轻粉的功效、主治;熟悉升药、铅丹、砒石、轻粉的炮制意义。
四、参考书目
[1] 匡海学. 中药化学(新世纪第三版)[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2] 李范珠, 李永吉. 中药药剂学(第二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3] 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新世纪第四版)[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4] 钟赣生. 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