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浙江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 浙大发本〔2021〕70 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浙大本发〔2023〕6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与领导
由学院负责教学、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各所教授代表组成推荐遴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和实施本院的推荐工作。
推荐遴选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李翔
副组长:詹美燕(纪委书记)
成员:房刚、程鹏、刘之涛、刘兴高、谢磊、黄平捷、顾超杰、张宇、谢颖峰、宣凌锋、于玲
二、推荐免试研究生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思想品德好;
2、符合学校制定的当年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3、学业成绩优良,按专业年级培养方案已获有效总学分不少于125学分。经初审能按4年学制预期毕业;
4、第二课堂学分不少于3分,第三课堂学分不少于2分,第四课堂学分不少于2分;
5、有一定的科研经历,如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等;
6、在校期间未有违反校纪校规、院纪院规的记录。
三、推免遴选指标
推免遴选指标包括思想品德评价和学生综合成绩两个方面,全面考察学生在本科阶段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学习成效。学生综合成绩由学业评价成绩和素质评价成绩两部分组成。根据学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原则遴选拟推免学生。如学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以学业评价成绩优先,如学生综合成绩和学业评价成绩均相同,则以素质评价成绩优先。
学业评价成绩、素质评价成绩均以绩点形式计算。
(一)思想品德
申请推免的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行为规范,诚实守信,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品德评定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由学生学籍所在学院评定。思想品德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推免流程。
(二)学业评价
原则上推免生的学业评价成绩由学生学籍所在学院根据推免计算细则执行。
(三)素质评价
学院将学生本科期间科研成果、竞赛获奖、参军入伍服兵役、社会服务等符合全面发展价值导向的因素纳入遴选指标体系,计入学生的素质评价成绩。
经学校相关主管部门认定的2+2 模式专职辅导员、1+2 模式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学校特殊人才培养项目(如国精班、竺院工高班、竺院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竺院公共管理强化班、竺院本博贯通项目)初选学生等,加分上限1.0。
学院素质评价上限分总和不超过1.0。
四、计算细则
(一)学业成绩:
以学校本科生院提供的三年的个人学业成绩为基础。所包含课程为专业前三年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所列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大一、大二实践教学环节)。所有取得学分的课程,课程成绩以第一次考试成绩为准;未按规定修读的课程或已修读、但未取得学分的课程,课程成绩以0分计入;参加学校对外交流项目等特殊情况导致的所缺课程不进入学业成绩计算。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1.2的权重系数,课程清单见附表5;学业成绩计算公式:
学业成绩=主修专业课程累计平均绩点*70%+所有课程累计平均绩点*30%。
(二)素质评价:
1.发表学术论文
| 项 目 | 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 | 备注 | |
| 科技、学术论文 | 核心期刊以上论文 | 0.1 | 按上限计一次,最高1.0分 | 
注:1)相关成果由学科专家评审认定。学术论文必须与学业相关且正式发表才能计分;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须为浙江大学。
2)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的学生,可由3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综合考察,并给出明确的素质评价加分意见后,报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审查认定,认定后参加学生所在专业的综合成绩排名。学生有关说明材料和教授推荐信应由学院提前公示。
2.学科竞赛获奖
| 竞赛等级 | 加分标准 | 
| 国际级学科竞赛 | 一等奖及以上加分0.8,二等奖加分0.5,三等奖加分0.3 | 
| 国家级学科竞赛 | 一等奖及以上加分0.5,二等奖加分0.3,三等奖加分0.06 | 
| 省(部)级学科竞赛 | 一等奖及以上加分0.2,二等奖加分0.06,三等奖加分0.04 |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 代表浙江大学参赛并获得三等奖(铜奖)及以上奖项且团队自然排名前三的,国赛由学校确定加分分值,见附表 1;省赛一等奖(金奖)及以上加分0.3,二等奖加分0.1,三等奖加分0.06 | 
| 排名权重 | 第一完成人系数1.0、第二完成人系数0.9、第三完成人系数0.8 | 
注:1)学科竞赛评价加分参照《浙江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浙大本发[2021]20号))执行,以《关于公布浙江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认定项目名单(2021 年版)的通知》(浙大本发〔2021〕24 号)中认定比赛为准。经学院认定的学科竞赛项目(浙大控制发〔2024〕1 号)(见附表2),按照上述计分标准的50%计分。
2)如有特等奖或更高奖项,其他奖项依次递减,三等奖不予加分。
3)同一学生多次参加同一竞赛项目获得不同级别奖项的,就高奖励一次,不累计加分。
4)学科竞赛加分累计不超过两次,如累计超过0.2则记为0.2或单次最高分(最大值)。
3.体育、艺术比赛(含表演)获奖
| 项 目 | 一等奖以上 | 二等奖 | 三等奖 | 备注 | 
| 国际级比赛 | 0.08 | 0.06 | 0.04 | 累计不超过两次,上限0.2 | 
| 国家级比赛 | 0.06 | 0.04 | 0.02 | |
| 省级比赛 | 0.05 | 0.03 | 0.02 | 
注:1)文体类比赛须为浙江大学派出的重大体育比赛、艺术比赛(含表演)。
2)重大体育比赛(非体育类专业)、艺术比赛(非艺术类专业)清单和加分上限见附表3、附表4,加分以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公布的加分分值为准。
4.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素质评价加分累计上限为 0.2。
(1)志愿实践
| 项 目 | 全国级先进个人,国际组织实习 | 省级先进个人,校五星级志愿者 | 校级先进个人,校四星级志愿者 | 备注 | 
| 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国际组织实习 | 0.1 | 0.06 | 0.03 | 按上限计一次 | 
注:国际组织实习的认定单位以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认定名单为准,须有四周以上国际组织实习经历或者累计国际化志愿服务小时数≥250小时。
(2)学生工作
| 项 目 | 考核优秀 | 考核良好 | 考核合格 | 备注 | 
| 兼职辅导员、兼职团委副书记、党支部(副)书记 | 0.1 | 0.08 | 0.04 | 加分上限为 0.1 | 
| 校、院两级学生会(学生组织)主席团(主任团)成员 | 0.08 | 0.06 | 0.03 | |
| 四星级及以上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 | 0.06 | 0.04 | 0.02 | |
| 班长、团支书 | 0.04 | 0.02 | 0.01 | 
注:1)原则上担任一年及以上且考核合格予以加分。考核等级以任职当年评奖评优学生工作考核结果为准。
2)若个人同时从事多项学生工作,可有多项加分,加分上限为0.1。
(3)荣誉表彰
| 项 目 | 校级及以上 | 院级 | 备注 | 
| 特殊表彰 | 0.1 | 0.05 | 按上限计一次 | 
| 优秀党员 | 0.08 | 0.04 | |
| 优秀团干、团员 | 0.04 | 0.02 | 
注:特殊表彰指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表现特别优秀,为社会作出贡献,产生重大社会影响,为学校、学院赢得良好声誉,如获得浙江大学学生求是荣誉奖章等,由校院评审委员会讨论审定。
(4)参军入伍
| 项 目 | 加分 | 备注 | 
| 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 | 1.0 | 按上限计一次 | 
| 在部队荣立三等功 | 0.5 | |
| 在服役期荣获嘉奖、“四有”优秀士兵嘉奖 | 0.2 | |
| 普通参军入伍服兵役 | 0.1 | 
五、取消推荐资格的情况
推免生发生不诚信行为的由其本人承担相应责任。推免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推荐资格:
1、在申请推免生过程中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2、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被治安处罚或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3、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未达到良好以上(或80分以上)的;
4、本科毕业时不能获得学士学位的;
5、学校规定的其他事项。
六、其它
1、学院根据当年学校下达的推免生名额,根据本实施办法按分配名额1:1.5比例确定推荐名单(含候补名单)并予以公示(竺院学生按竺可桢学院培养要求单独排序)。
2、学院严格落实回避制度。推免相关工作人员有直系亲属或利益相关人员(如收费辅导教学等)报名参加本单位推免招生的应主动申请回避。有非直系亲属等报名参加推免招生的要主动报备。相关学生申请推免资格时也应主动向学校报备声明。对未按规定报备声明回避关系且影响推免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的学生,学校应当取消其推免资格。
3、申诉联系人:詹美燕,0571-87951357,zhanmeiyan@zju.edu.cn。
4、本办法自正式公布之日起实行,由控制学院推荐遴选工作小组负责解释。学校、教育部等上级部门如有新的要求,按上级文件执行。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二五年七月三十日
附表1
“三大赛”国赛加分分值
| 竞赛名称 | 加分分值 | |||
| 金奖 | 银奖 | 铜奖 | ||
|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 | 1.0 | 0.7 | 0.5 | |
|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 创业计划大赛 | 1.0 | 0.7 | 0.5 | |
| 竞赛名称 | 特等奖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1.0 | 0.7 | 0.5 | 0.3 | 
| 备注:团队自然排名第一乘以系数1,第二乘以系数0.9,第三乘以系数0.8 | ||||
	
附表2
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本科生学科竞赛认定项目名单(2024版)
| 序号 | 竞赛项目 | 级别 | 主办单位 | 
| 1 | 菲尼克斯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大赛 | 国际 国家 |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 
| 2 | ABB杯智能技术创新大赛 | 国家 | 中国自动化学会 | 
| 3 |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 省 | 中国仿真学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注:国赛已为学校认定项目 | 
| 4 |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 | 国家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 5 |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 国家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 
| 6 | 亚太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 Asia-Pacific,RCAP) | 国家 | 亚太机器人世界杯理事会 | 
| 7 | ICRA机器人大赛(ICRA Robotics Competitions) | 国际 | 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组委会 | 
| 8 | 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 | 国家 | 中国电子学会 | 
| 9 |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 | 国家 |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 | 
| 10 | 全国工业信息安全技能大赛 | 国家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 
| 11 |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 | 国际 | 瑞士联邦政府、日内瓦州政府、日内瓦市政府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附表3
重大体育比赛(非体育类专业)清单和加分上限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比赛成绩 | 加分上限 | 其它要求 | 
| 1 | 奥运会、亚运会 | 参赛 | 1.0 | 代表中国 | 
| 2 |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洲大学生锦标赛 | 前八名 | 1.0 | |
| 3 | 全国运动会(成人组且不包括群众组)/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 | 单项前三名,集体项目前八名主力队员 | 1.0 | 经学校批准同意代表某省(直辖市、自治区)队 | 
| 4 | 全国各单项大学生锦标赛(奥运项目) | 单项冠军,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 | 1.0 | 经学校批准同意代表浙江大学 | 
| 5 | 全国各单项大学生锦标赛(非奥运项目) | 单项冠军两次及以上,集体项目前六名两次及以上的主力队员 | 0.5 | |
| 6 | 全国各单项大学生锦标赛 | 单项前六名,集体项目前八名 | 0.2 | |
| 7 | 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和浙江省大学生单项锦标赛(普通生组) | 单项冠军两次及以上,集体项目前三名两次及以上的主力队员 | 0.2 | |
| 8 | 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和浙江省大学生单项锦标赛(普通生组) | 单项冠军、亚军,集体项目前四名的主力队员 | 0.1 | 
注:上述集体项目指最终只决出一个总冠军的比赛项目。
	
附表4
重大艺术比赛(非艺术类专业)清单和加分上限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比赛成绩 | 加分上限 | 其它要求 | 
| 1 |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 提名奖及以上 | 1.0 
 | / | 
| 2 | 中国书法兰亭奖 | 提名奖及以上 | ||
| 3 | 中国音乐金钟奖 | 入围决赛 | ||
| 4 | 中国舞蹈荷花奖 | 获奖 | ||
| 5 |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 | 获得一等奖(在集体比赛中担任主要角色且团内排名前二)或十佳歌手奖 | 1.0 | 经学校批准同意代表浙江大学 | 
| 6 |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 | 获得二等奖及以上奖项(在集体比赛中担任主要角色且团内排名前二) | 0.5 | |
| 7 | 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 | 获得两次一等奖(在集体比赛中担任主要角色且团内排名前二) | 0.5 | |
| 8 | 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 | 获得两次一等奖或两次十佳歌手奖 | 0.2 | |
| 9 | 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 | 获得一等奖或十佳歌手奖 | 0.1 | 
自动化(控制)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清单
自动化(控制)专业核心课程清单(2027届实施)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备注 | 
| 1 | 821T0150 | 微积分(甲)I | |
| 2 | 821T0160 | 微积分(甲)II | |
| 3 | 821T0190 | 线性代数(甲) | |
| 4 | 101C0350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 |
| 5 | 86120030 | 嵌入式系统 | |
| 6 | 86120390 | 自动控制理论(甲) | |
| 7 | 86120240 | 现代控制理论 | |
| 8 | 86120022 | 传感与检测 | |
| 9 | 86120371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
| 10 | 86120360 | 机器人建模与控制 | |
| 11 | 86120061 |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 |
| 12 | 10120440 | 信号分析与处理 | |
| 13 | 86120380 | 系统建模与仿真 | |
| 14 | 86120050 | 过程控制工程 | |
| 15 | 86190200 | 运动控制 | 
自动化(控制)专业核心课程清单(2026届实施)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备注 | 
| 1 | 101C0350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 |
| 2 | 86120030 | 嵌入式系统 | |
| 3 | 86120390 | 自动控制理论(甲) | |
| 4 | 86120240 | 现代控制理论 | |
| 5 | 86120022 | 传感与检测 | |
| 6 | 86120371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
| 7 | 86120360 | 机器人建模与控制 | |
| 8 | 86120061 |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 |
| 9 | 10120440 | 信号分析与处理 | |
| 10 | 86120380 | 系统建模与仿真 | |
| 11 | 86120050 | 过程控制工程 | |
| 12 | 86190200 | 运动控制 | 
自动化(控制)专业核心课程清单(2025届实施)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备注 | 
| 1 | 86120240 | 现代控制理论 | |
| 2 | 86120021 | 传感与检测 | |
| 3 | 86120371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
| 4 | 86120360 | 机器人建模与控制 | |
| 5 | 86120061 |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 |
| 6 | 86120330 | 过程控制 | |
| 7 | 86120220 | 运动控制 | 
机器人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清单(2027届实施)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备注 | 
| 1 | 821T0150 | 微积分(甲)I | |
| 2 | 821T0160 | 微积分(甲)II | |
| 3 | 821T0190 | 线性代数(甲) | |
| 4 | 86120250 |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导论 | |
| 5 | 081C0191 | 机械设计基础(甲) | |
| 6 | 86120030 | 嵌入式系统 | |
| 7 | 86120170 | 自动控制理论(乙) | |
| 8 | 86120440 | 机器人学I | |
| 9 | 86120450 | 机器人学II | |
| 10 | 86120510 | 机器人传感技术 | |
| 11 | 86120371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
| 12 | 58120601 | 机器人驱动与控制 | 
机器人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清单(2026届实施)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备注 | 
| 1 | 081C0191 | 机械设计基础(甲) | |
| 2 | 86120030 | 嵌入式系统 | |
| 3 | 86120390 | 自动控制理论(甲) | |
| 4 | 86120440 | 机器人学I | |
| 5 | 86120450 | 机器人学II | |
| 6 | 86120510 | 机器人传感技术 | |
| 7 | 86120371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
| 8 | 58120600 | 机器人驱动与控制 | 
机器人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清单(2025届实施)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备注 | 
| 1 | 86120450 | 机器人学II | |
| 2 | 86120510 | 机器人传感技术 | |
| 3 | 86120371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
| 4 | 58120600 | 机器人驱动与控制 | 






 1341
  1341 电子营业执照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