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 “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研学营”公告
2024-06-05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全国A+学科。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迎接大数据时代挑战而成立的教学、科研实体,是学校的学术特区。研究院于2015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始终坚持“立足统计学科、面向数据科学、拥抱人工智能”,持续提升我校统计学的国际性与基础理科属性,建设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双轮驱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统计学科,推动统计学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构中国自主统计科学体系,以中国统计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研究院实行预聘-长聘制教师管理制度,已初步建成一支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具有国际对话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青年教师团队,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
研究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厚重家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的创新拔尖人才,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至今,研究院共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已有的博士毕业生,分别前往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银行、腾讯等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就职,其博士期间已在国际统计领域四大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硕士毕业生大多前往政府部门、华为、京东、建行总行等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及金融企业工作。
为有志于在统计学、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继续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开阔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前沿,以加强青年学生对统计学、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研究的了解,研究院将于近期举办“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研学营”活动。
一、项目介绍
(一)本科直博项目
1.学科:统计学
2.研究方向:统计学方向、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方向
3.培养方案介绍
(1)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方向)
培养掌握统计科学基础理论方法及前沿知识,有能力不断拓展知识结构及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统计科学新算法、新思想,且能从事前沿原创性研究的高水平统计学与数据科学专业人才。
总学分设置不少于34学分,其中,公共课(含外语)不少于5学分、学科核心课12学分、必修专业课9学分、专业选修课(含科研实践)不少于6学分、方法课不少于1学分、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1学分。
学科核心课和必修课:数据科学概率论基础、统计模型与推断(I、II)、数据科学中的计算机技能、高等应用统计与数据分析、统计大样本理论、机器学习等。
选修课:贝叶斯统计与推断、随机过程、高等统计计算、深度学习、统计学习、时间序列、空间统计、科研实践、数据科学实战、大数据专题、因果推断、运筹优化专题、数据采样专题等。
(2)统计学专业(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方向)
培养融合统计学、计算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相关理论和知识,能够解决数据驱动的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中实际问题并丰富前沿理论及方法的新一代高水平数据科学家。
总学分设置不少于31学分,其中,公共课(含外语)不少于5学分、学科核心课12学分、必修专业课9学分、专业选修课(含科研实践)不少于3学分、方法课不少于1学分、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1学分。
学科核心课和必修课:数据科学概率论基础、统计模型与推断(I、II)、数据科学中的计算机技能、高等应用统计与数据分析、统计大样本理论、机器学习等。
选修课:贝叶斯统计与推断、随机过程、高等统计计算、深度学习、统计学习、时间序列、空间统计、科研实践、数据科学实战、大数据专题、因果推断、运筹优化专题、数据采样专题等。
4.学制:所有学生基本学习年限均为5年
5.报名时不分导师
(二)专业硕士学位项目
1.学科:应用统计专业
2.研究方向: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方向
3.培养方案介绍
培养掌握扎实统计学、计算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卓越的领导能力,能够解决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实际问题的数据工程师。为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咨询和研究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专门人才。
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9学分,专业实习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公共课不少于6学分,业界论坛、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1学分。
学科核心课、必修课和选修课: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统计基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算法 、编程基础、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可视化、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分布式计算、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等。
4.学制: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5.报名时不分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