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历史学正文

文博考研经验分享

2021-04-16 17:32 6828 来源:海文考研

专业复习

我的复习用书主要就是张之恒先生的《中国考古通论》、李晓东先生的《文物学》和王宏钧先生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此外,我也参考了一些这两年新出版的教材,包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工程教材三本(考古学概论、文物学概论和博物馆学概论),以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由于《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老了,所以建议备考的同学必买博物馆学相关的两本新书,对了解新内容帮助很大。

我的复习主要包括阅读课本、整理笔记和背诵这三个阶段。

阅读课本阶段,我把三本书从头到尾看了两遍,花了大概两个月左右(我是从去年三月份开始复习的)。我建议在阅读课本的时候就勾画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热门考点),并且在读完每一章后都梳理出框架,这样会对书本把握得更清晰。

整理笔记阶段,我花的时间最长,从读完课本开始一直整理直到九月多才结束,并且后期也不断增加内容(文博的知识点很杂,内容很多,而且我是手写整理了大部分以后又觉得自己写的这些还有很多进步空间,就又在手写的基础上修改成电子版)。由于这一阶段花费的时间太长,过程中我也焦虑过很多次,担心自己进度太慢。但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在自己一字一句整理笔记的过程中(我也参考了上岸学姐的复习资料,但是绝大部分笔记都是我自己原创手打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提升,对于知识点的认识也更深刻,并且这本身也是一个反复记忆的过程,可以说是慢工出细活了。建议大家在有充足时间的情况下自己整理笔记,别人的资料可以用来参考。

关于笔记整理,我建议采用专题的形式,分类整理,这样方便记忆,也减少了遗漏的可能,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本身也可以摸索出一定规律。比如名词解释方面,我将古墓葬、古城址、考古学文化等等都进行了分类整理,并且在每一个专题内都按时间顺序排出先后。

背诵阶段就拿着自己整理的笔记反复记忆就好了,可以使用14天记忆表格什么的每天简单复习之前背诵的内容。不要担心自己背不下来,只要肯用心,一定是可以记熟的,只是花费时间多少的问题(实在记性差,多花时间就是王道,千万别给自己找借口)。如果笔记整理得好的话,其实背诵起来也是比较快的。

此外,建议大家多关注一些考古文博方面的公众号,留心热点话题。许多热点话题可能就会成为考点,并且从公众号中也可以积累很多答题素材。我比较推荐的公众号有国家文物局、弘博网、文博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等等,当然,还有文博考研资讯~

态度、方法、效率

关于学习,我认为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得学习效率大幅提升,事半功倍。例如在“把知识学活”这句话的理解上,我曾经听到很多学长学姐说过这句话,也曾在考研公众号上看到过它。这句话看似很虚,实际上就是强调学习方法的灵活应用,而不仅仅只是记忆一个个干巴巴的知识。以“三叠层”为例,三叠层本身可以成为一个简单的名词解释,但是它也可以成为阐述殷墟在考古学史方面意义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梁思永”这一名词解释的内容,还可以成为阐述考古地层学中叠压关系的举例……总之,要多思考知识点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讲求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

除了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也要保持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今年川大文博出题风格大变,比如以前没有考过城址,但是今年一口气考了三个,再比如对于新博物馆学运动的考察等等。平心而论,这些都是本来就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不能算偏题怪题。作为跨考生,本身基础就比本专业考生薄弱,在复习时更应该以达到本专业考生水平为目标,而不能有侥幸心理。

在态度和方法都对路的情况下,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个人觉得这样做也比一味追求复习时长的策略更好。

关于自信

很多人或者公众号都说考研过程中要对自己有自信,我却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我想说的是,或许我们在考研这样略显孤独迷茫的阶段里,可以不需要纠结自己有没有自信(我本身也是一个没有什么自信可言的人),埋头努力一步一步复习就是了。请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在复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自信,因为自信有时候是通过成功得来的,在成功之前又凭什么有充足自信?我相信大部分上岸的人在最后的预录取结果出来前,都不是百分百自信的。当你通过学习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自信也就慢慢产生了。

关于歧视

不需要纠结自己本科学校不好是否会受歧视这种问题。如果真的很想考某所学校,既然已经决定要考,与其纠结不如拿出自己实际的努力;如果实在很纠结觉得会受歧视,那我建议你换所目标院校,这样你或许可以安心点复习了…….我认为本科学校的差距不是考研成败的决定因素(虽然也不可否认本科学校好的同学可能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自己付出努力的多少。

上一篇:考研经验分享--历史学 下一篇:【备考经验】二本逆袭北大不是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姓名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