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杨家沟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在企业内部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3)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抗美援朝(4)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三反五反。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中共八大: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给中国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会议”这部分内容有点多,我们分三期分享哦~小伙伴们下一期不见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