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历年真题正文

山西大学2018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2020-04-21 15:42 2802 来源:海文考研

2018 年教育学311统考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一、选择题
1.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批判
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亲自给孩子上课。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
( D)
A. 正面显性功能 B. 负面显性功能
C. 正面隐性功能 D. 负面隐性功能
【解析】正向功能是有助于;负向功能是阻碍;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
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
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
2.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是( D)
A. 差异性和阶段性 B. 差异性和顺序性
C. 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 阶段性和顺序性
【解析】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
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故本题选
D。
3.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
区别不同人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 B )
A. 冲突论 B. 文凭理论C. 结构理论 D. 劳动力市场理论
【解析】筛选假设理论,又称文凭理论,它承认教育与工资的正相
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通过筛选作用而实现的。但认为教育只反映了
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的能力。故本题选 B。
4.农耕时代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
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者的培养。信息时代更注重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这说明教育的目的受限制于( 生产力)
A. 文化传统 B. 生产方式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
17.1912 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
方针,其中超越政治的教育为( )
A 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 B 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
C 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D 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
【解析】蔡元培认为“教育有两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
治者。”前者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分别相
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后者有世界观教育。而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
纽带。 故本题选 C。
18.20 世纪 20 年代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有一派认为,工读就是用
自己的劳动延续求学经费而已,不必去理会什么主义,这一派的代表
人物是( )
A 周予同 B 胡适 C 李大钊 D 王光圻
【解析】工读主义分为三种:一是做工的人求学;二是求学的人为了
实验学理而劳作;三是贫苦学生为补助学费而半工半读。以胡适等为
代表的是纯粹的工读主义,胡适认为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
去换点教育经费而已”。故本题选 B。
19.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戊辰学制”的指导原则,对 1922 年
新学制标准进行了调整,特别提出( )
A“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B“使教育利于普及”
C“根据本国国情” D“谋个性之发展”
【解析】“戊辰学制” 的七条原则:1.根据本国情;2.适应民生需要;3.增高教育效率;4.提高学科标准;5.谋个性之发展;6.使 教育易于普及;7.留地方伸缩之可能。 “1922 新学制” 的“七项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 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 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戊辰学制 新增了“根据本国国情”的内容,故本题选 C。
20.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规定
大学的办学目标是( )
A 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
B 教授应用科学,培养专门人才C 教授应用科学,培养技术人才
D 研究高深学问,培养技术人才
【解析】1929 年,教育部公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把大
学(包括独立学院)宗旨确定为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的场
所。故本题选 A。
21.下列选项符合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的( )
A 直接的知识要优于书本知识,故书本知识应予以摒弃
B 打破学科组织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
C 儿童经验固然是重要的,但学科课程体系也不可破坏
D 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按照儿童的兴趣组织课程内容
【解析】陈鹤琴认为儿童在学前和小学阶段还没形成学科概念,若按
照学科分类的形式组织课程,将与儿童的生活和认识习惯相背离。因
此,“活教育”课程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五指活动”)进行教学,故本题选 B。
22.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设立乡农学
校,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这种乡农学校性质上属于( )
A 农业职校 B 农民夜校
C 教育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D 教育与军事合一的机构
【解析】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设立乡农学校,其组织原则之 一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即乡农学校是教育机构和行政 机构的合一,故本题选 C。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以成人教育为核
心,其最广泛、最普遍的教育形式是( )
A 工读校 B 半日校
C 列宁学校 D 冬学
【解析】群众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冬学、夜校、雨校、半日学校、识字
班等。其中冬学是最主要的形式,它是利用冬季农闲的时候开办的,故本题选 D。
24.创设文法、修辞、辩证法科目,为后来七艺成型奠定基础的是
( )
A 智者派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德哥拉斯学派
【解析】智者确立了“七艺”当中的前“三艺”,故本题选 A。
25.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在雄辩家培养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
( )
A 高尚品质的培养 B 雄辩技巧的练习
C 优雅举止的训练 D 文雅风度的练习
【解析】在教育目的上,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认
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故本题选 A。
26.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 )
A 家庭教育 B 礼文教育
C 侍从教育 D 社会教育
27.17 世纪,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与牛津大学、剑桥大
学相比,更重视( )
A 大学自治 B 教授治校
C 科学教育 D 古典教育
【解析】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典型,选择出与中世纪
大学相对立的点即可,故本题选 C。
28.为十八世纪后期德国泛爱主义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
和理论指导的是( )
A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
C 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D 裴斯泰洛奇要素教育理论
【解析】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泛爱主义教育运动,
即 18 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因其主要代表人物巴西多
所创办的“泛爱学校”而得名。巴西多根据卢梭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一
系列教育主张,故本题选 A。
29.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科目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的两
项基本原理是( )
A 相关与集中 B 平行与分配
C 均衡与差异 D 连续与顺序
【解析】赫尔巴特在课程论中根据统觉原理指出,新的观念和知识总
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
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由此他提出了“相关”和“集中”原则 ,故本题选 A。
30.20 世纪 30 年代联共(布)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
定》,确定该时期苏联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 实施综合教学大纲 B 恢复班级授课制度
C 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 D 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
【解析】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建议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
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要求在学校中采
取有助于培养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
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纠正了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
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故本题选 B。
31.运用心理胚胎期和敏感期概念表述儿童发展过程阶段性特征的教
育家是( )
A 福禄贝尔 B 赫尔巴特
C 第斯多惠 D 蒙台梭利
【解析】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特点:独特的心理胚胎
期;心理具有吸收力;发展具有敏感期;发展具有阶段性。以此为基
础提出来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阶段性、规律性等特征。故本题
选 D。
32.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是( )
A 返回基础 B 普及科学
C 天才教育 D 大众教育
【解析】经过二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美国教育从数量上统计已跃居
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在 70 年代美国教育又暴露出一些新的弊端,
主要是中小学校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普通教育缺乏基础训练。针
对存在的问题,70 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出现了两个概念,即生计教育和
返回基础,故本题选 A。
33.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办学原
则的教育法案是( )
A 《大学令》 B 《帝国大学令》C 《高等教育法》 D 《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解析】 1968 年在法国巴黎大学生“五月风暴”运动的直接触动
下,11 月份法国议会通过并颁布了《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
法案》)。这个法案主要精神是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
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条办学原则 ,故本题选 D。
34.在小莉眼里所有物体都有生命,她常常会对玩具、小草说话,根
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莉处于( )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本题选 B。前运算阶段(2~7 岁)的儿童,他们还不能很好
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
所谓的泛灵论。
35.根据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经过 4 次复述刚好可记住某个
英语单词,那么他学习该词最适宜的复述次数应该是( )
A.5 次 B.6 次 C.7 次 D.8 次
【解析】本题选 B。过度学习属于复述策略之一,在达到掌握水平之
后,继续进行过度学习,有助于加强记忆和保持。研究表明,150%的
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
36.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而面对不喜欢的老
师则不愿意努力学习。此时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就动机 B.认知动机 C.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动 机
【解析】本题选 C。教师本人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榜样。
37.“曹冲称象”反映了曹冲的( )
A.抽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解析】本题选 D。发散思维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
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
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
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38.将电话号码 8585885 编成“帮我帮我帮帮我”以帮助记忆,这 种方法可称之为( )
A.语义复述 B.精加工 C.组织策略 D.情景性复述
【解析】本题选 B。题干中所使用的方式属于认知策略中精细加工策
略的方法之一:谐音记忆法。
39.某本科生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为“中小学课堂奖励的 负效应及其规避策略的行动研究”。这一选题最容易受到质疑的方面 是( )
A.创新性 B.价值型 C.具体性 D.可行性
【解析】本题选 D。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
性。包括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
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
题的兴趣。
40.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 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 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设计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伦理原则
【解析】本题选 D。伦理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承担保护
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
41.某研究者欲全面了解并研读近五年来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
“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研究成果,应检索( )
A.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B.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C.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D.CNKI 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解析】本题选 D。教育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
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它以记事为主,内容通常包括:专论或综
述,统计资料和附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42.某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小组成员依据“小学生自主学 习课堂观察记录表”,互相观摩课堂教学,开展课堂观察研究。这属于( )
A.半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B.半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C.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D.非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解析】本题选 C。非参与式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被观察对象的
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可采取公开的。结构式观察
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合理设计,同
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的可控性观察。
43.某幼儿园教师欲对班上每个孩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参与情况
(如滑滑梯、玩积木、做手工、看图书等)进行观察研究。他最适宜
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事件取样记录法 B.行为检查记录法
C.时间取样记录法 D.轶事描述记录法
【解析】本题选 C。时间取样法:即在特定的时间里(如一节课 等),观察所发生的教育现象,对这一时间内发生的行为作较全面的 记录,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
44.在选拔性考试中,某试题得分的标准差极小,表明该题存在的问
题是( )
A.难度低 B.效度低 C.信度低 D.区分度低
【解析】本题选 D。标准差各量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的平方根。区
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验的心理特征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通常
情况下,用于选拔和鉴定分等的测验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者有较
高的鉴别力。区分度低的题目,好生与差生的得分无规律或差不多。
45.下列相关系数值中,表明两个变量相关程度最高的数值是( )
A.—0.90 B.—0.10 C.0 D.0.50
【解析】本题选 D。相关系数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
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称为相关系数,一般用 r 表示。相关系数的取 值范围在-1.00 到+1.00 之间。
二、辨析题
46 . 核心课程即主要课程。
【解析】 错误。 核心课程:又称“问题中心课程”,由学习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中 心课程”和学习核心课程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周边课程”组 成的课程类型。主张打破学科的界限,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 教学内容,如环境保护等。
主要课程:完成学位培养目标需要学习的课程,如文学、历史、数学
等。 核心课程有不同的理解,如学科取向的核心课程观;社会取向的核心 课程观等,题干缩小了核心课程的范围,故本题错误。
47.1958 年美国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旨在通过学校加强全民的国
防意识。
【解析】 错误。进入 50 年代,由于苏联卫星上,美国朝野极为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 更加高涨。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提出加强普通 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提高师 资的质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 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 该法案是作为改革美国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紧急措施推出的,法案 冠以“国防”二字体现了美国当局对改革的重视,改革的目的在于提 高教育质量,培养科技人才 ,而非加强全民的国防意识,故本题错误。
48.发现学习属于主动学习,接受学习就是被动学习。
【参考答案】 错误。
(1)发现学习含义。
(2)接受学习含义。(3)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不能绝对地、机械地归为主动或被动。理由: ①发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去亲自获得知识。接受学习强调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通过自己头脑的积极主动的反应才实现的。 ②尝试与错误“迷宫”问题解决等属于被动学习。
三、简答题
49~53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49.简述我国现行学制。
【解析】 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 (1)学前教育:招收 3-6、7 岁的幼儿。
(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 6、7 岁儿童入学,学制为 5-6 年。成人教育方面为成人业余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学校。
简述各类修业年限。
(4)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
种形式的业余大学。简述各类修业年限
5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解析】 (1)学校教育的内涵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作用: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b.学校 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国家 的授权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
51 .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
【解析】 裴斯泰洛齐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 些要素就能够很好地学习。教育也如此。 (1)智育。数目、形状、语言。 (2)体育。 (3)道德教育。 裴斯泰洛齐从要素教育观点出发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 (1)计算教学。(2)测量教学。
(3)言语教学。 影响:在语言教学上,至今人们都还延续着从词开始的这种要素教育 的方法。这种思想为我们指出一种有效的,便捷的教育途径,教育史上的一大贡献。
52.简述操作技能学习中练习进程的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
(1)练习是操作技能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2)练习含义:以形成某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动
作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
(3)练习进程的一般规律:
①练习曲线:练习次数与工作量、所需时间、错误量的关系②练习成绩逐步提高(三种形式)
③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暂时停顿与突进)
④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53.简述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参考答案】
(1)基本格式:G1O1 X O2 (实验组) G2O3 O4 (控制组)
(2)优点:有控制组、前后测比较,一定程度控制选择偏差等,提高
研究的内在效度;对比效果。
(3)缺点:①不是随机取样分组,影响实验效度;②有前测,前后测
交互作用。
四、论述题
5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最近,三(2)班品德与社会课的话题是“维护公共秩序”。倪老师先
让学生们说一说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在那里干什么,进而指导他们根
据功能的不同概括出七类公共场所。最后从每种类型中挑选出一个方
便调查的场所,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从这其中场所的调查中概括出公共
场所的一般生活规则,作为集体作业提交,并在班级里交流。小明所在的小组恰好有七位同学,经商量决定每人调查一种场所。小明就住在剧院附近,还有亲戚在剧院上班。他自告奋勇,承担剧院调查的任务。小刚说他周末恰好会跟爸爸去看球赛,顺便可以了解体育馆的观众守则。另外五位同学则分别负责调查社区服务中心、公交车站、超市、医院和图书馆。小明发现其他小组采取了类似的分工,他把各组去剧院调查的同学叫 到一起,组队进行调查。小明的姑妈接待了调查小组,她告诉孩子 们:观众来剧院观看演出要准时入场,不能迟到,也不能早退,必须 在演出间歇进场退场。观看演出是要保持安静,不能说话,不能随便 鼓掌叫好,不能吃东西,不能拍照,不能接打电话,手机必须静音…… 剧院宣传与推广部的负责人还邀请同学们观看了一出儿童剧,让他们现场体会看戏规则的道理所在,出了剧院,小明发现剧票的背面就写 有《观众守则》,但是没有提到姑妈所说的“坐中间的观众尽可能先 入座,坐两旁的观众稍后入座”之类的礼仪,一位同学说,幸亏有姑 妈的介绍,让大家了解到书面规定之外的一些公共生活礼俗。大家你 一言我一语,总结出维护剧场秩序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小明带着调查结果回到自己的学习小组,和调查其他公共场所的同学 一道交流,总结公共场所一般都要遵行的行为规范,大多数情况下, 小组成员都能迅速达成共识,但在“保持安静”上发生了争论,小刚说:在体育馆看球赛时不一定要保持安静,反倒可以呐喊鼓掌吹号击鼓,为球队加油助威。小刚的异议令人不快,但是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实话,所以在小组研究报告中,除了陈述一般规则之外,还讲到了一些例外。
这份研究报告获得了全班最高分,倪老师在班上表扬这组同学对公共
场所的行为规则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全组欢呼雀跃,一一跟小刚击
掌相庆。在以往的小组活动中大家多少有些嫌弃小刚,因为他调皮捣
蛋,老是给小组制造麻烦。这一回,大家对小刚刮目相看。没有想到
小刚不同寻常的发现。他在讨论中坚持的不同意见,居然有如此重要
的意义。 小刚兴奋得满脸通红,心里乐开了花,他突然意识到今后可以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赢得同学的尊重。他的父母听了他的讲述,为他的进步感 到欣喜,鼓励他改正缺点,用良好的表现在班上树立威信。
小刚妈妈悄悄地给倪老师打电话,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倪老师放
下电话,陷入沉思,她终于明白小刚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原来时为了博
取大家的关注,一个帮助小刚的改善计划在她的脑海里迅速酝酿……
请回答:
(1)分析教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序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与方法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 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首先,明确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
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
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并将小组
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材料中第一段中,倪老师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去过
哪些公共场所,在那里干什么,进而指导他们根据功能的不同概括出
七类公共场所,最后从每种类型中挑选出一个方便调查的场所,对学
生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任务。其次,合作探究。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 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材料中第二段中,小明所在的小组经商量决定每人调查一种场所,并 在演出结束总结遵守的行为规则。教师与家长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材 料中小明姑妈接待调查小组,告知孩子注意事项,引导孩子遵守秩序。然后,交流学习。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 方进行集体研究。材料中小明带着调查结果回到自己的学习小组,和调查其他公共场所的同学一道交流,总结公共场所一般都要遵行的行为规范,同时小刚也提出异议,讲到一些例外情况。 最后,反馈结果。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鼓励学生爱学、会学。倪老师在班上表扬这组同学对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同时一个帮助小刚的改善计划在 她的脑海里迅速酝酿。
(2)评论教例所显示的教育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
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
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
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
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3)结合教例论述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
外延(教育所指的对象范围):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正规教
育、非正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55、请分别阐述孔丘、荀况和韩愈的教师观,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
侧重点的变化。
【解析】
(1)孔子的教师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以身作则 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2)荀况的教师观:
①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
②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 当教师的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年高而有威信,具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善于讲解知识的能力;四要能 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以浅显的话语加以阐发。此外,还要善于辩论,批评不仁之言。至于一般的传习学问,不在其列。
③师生关系 首先,学生应该尊重教师;其次,鼓励学生后来居上,勇于并最终超 过自己的老师;最后,他片面强调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教师,主张“师 云亦云” 。
(3)韩愈的教师观
①教师的意义 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重视 向师学习,尊师即卫道。
②《师说》的内容 提出教师的任务。传道:传儒家仁义之道;授业:授儒家经籍之业; 解惑:解学生道、业之惑。其中,传道是首要任务,是目的,授业与解惑只是过程与手段。提出教师标准。学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提出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即: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这一思想不仅说明教师不是万能的,而且也有教学相长的含义。
其侧重点的变化 孔丘:教师的本职;荀况:提高教师的地位;韩愈:继续提高教师的 地位。
(1)孔丘:春秋末期,经济上,土地私有制得到确认;政治上,王权
衰落,权力下移,社会动荡;思想上,传统观念动摇,新思想在萌芽。
(2)荀况:荀子抬高教师的地位和强调教师的作用,既与其“性恶论”有关,也反映了战国末期要求集权统一的趋势,从教育发展本身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3)韩愈:一是师道即君道,尊师即忠君,这是深层因素。二是社会
原因,安史之乱后,唐代国势日衰,学校教育也随之衰落,使儒家师
道观日趋淡化。三是科举使文学的地位逐渐超过经学。
56.请在 I、II 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 I 道题 的成绩计分。
Ⅰ.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路易斯是个性格文静的初三学生,他有好几门的成绩不及格,现在,
他有时来校,有时不来校,他有几个哥哥姐姐都没有读完中学,父母
也没有中学毕业。 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戴莎找路易斯谈话,问他为什么不来上学,他说,自己在四年级学习便碰到了麻烦,感觉很无助,他觉得自己很 “蠢”,而且越认为自己笨,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少,因为反正付出了努力也没有作用。由于不努力,成绩落后得更厉害,这使得老师也认为他很笨,对他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把他安置在“差”生班里, 路易斯感觉难受,干脆就不来学校了,而学校除了把这些事情告诉他父母之外,什么也没做。 戴莎老师问他:如果辍学了你会做什么?路易斯说:辍学的哥哥姐姐都找到了工作,一个做招待,一个在建筑工地做工,他们既有钱花, 在工作中也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没有完成学业而刁难他们,自己也想去打工,有钱花就可以四处游玩,看来,以前总认为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麻烦的说法都是谎言,学校无法帮助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只是浪 费时间。在仔细倾听了路易斯的看法后,戴莎老师告诉他:“我觉得你很聪 明,而且实际上你非常了解自己和其他人,但我提醒你,政府法律不允许你现在辍学。”戴莎老师还告诉他,学校有一些专门的计算机程序和辅导老师旨在帮助学生赶上学业,戴莎老师找来了一些曾经接受 过这种帮助,现在发展很不错的学生和他交流,并告诉他,可以选修一些职业技能课程,参加职业培训、学习等。这样一来在完成学业后,比起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然而,要想获得这些必须现在回学校,戴莎老师还告诉他:“我们只关心下星期,你的目标是下周每天都要来上学,接下来的几周以后再说。”路易斯认为这有点困难,自己可能坚持不了一周,戴莎老师说:“我们一天天来,我们做一个日程表,每来一天 学校就在上面做个标记。”
请回答:
(1)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路易斯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根据社会认
知学习论的互动观。分析这种水平与他在校经历之间的关系。
(2)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分析“榜样”对其辍学的影响。
(3)阅读第四自然段,分析戴莎老师主要采用哪些策略来帮助路易斯
改变自我效能感,实现对学习与行为的自我调节。
【参考答案】
(1) ①自我效能感水平:很低,习得性无助 ②社会认知学习论的互动观:班杜拉,互动观即交互决定论,学习受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坚持多因素(个人、行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学习行为的观点。 ③分析:在校经历(好几门成绩不及格、学习上遇到了很多麻烦、很 无助)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引申: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直接经 验),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2)①“榜样”:消极、负面的影响→辍学
②观察榜样,获得替代经验,负面强化;
③替代经验,负向地激发了其辍学打工的动机。
(3)策略:
①言语劝说(正面表扬与负面惩戒提示,可信度,他人经验的支持说
理); ②替代经验(告知、亲见、预期); ③设定目标(合理、能够实现的;具体的,有明确评估的;有一定挑 战的;长远目标分割为较易实现的子目标)。
Ⅱ.某研究者欲对某县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他计划在文献检查的基础上,自制调查问卷,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一个规模大约 80 人的“初中科技夏令营”上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改进建议。请回答:
(1)指出该研究在取样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2)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具体设计问卷题目之
前,研究者需要从若干维度分解研究课题。试为这份学生问卷设计至
少四个维度(指标)。
(3)下面是该研究者在问卷中设计的四个问题,请指出各自存在的错
误,并加以改正:
①你的作业题和考试题难吗?
②你不认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不可行的吗?
③你认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吗?
④专家认为知识从理解到掌握需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实现,你认为应当
增加作业量吗?
【参考答案】(1)问题:样本代表性不高。理由:抽样的基本要求之
一:要尽可能 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避免取样偏差。
(2)维度:
①时间:在校时间的课业负担;离校后课后作业负担;每天晚上休息
时间(睡眠时间);课余自由支配时间;
②作业:不同或单科的作业量;难易程度;所耗费的时间;
③教师:教师作业评判,对各个学生的作业负责度;
④家庭:父母作业指导,关心度,帮助程度;
⑤效果:对自己的成绩的影响,对自己个人发展的影响等。
(3)判断: ①错误: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 题中出现。②错误:问题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③错误:问题用语通俗易懂,容易回答。
④错误: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避免诱导性用语或带有主观意向
和情绪色彩的用语在问卷中出现。

上一篇:长安大学 2007年 618公共管理学真题及解析 下一篇:东北大学2010年805诉讼法学真题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