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朱彤团队揭示高血压人群对低温诱发血压升高更易感
2016至2017年,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团队联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昆山杜克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环境流行病学定群研究(简称“AIRLESS”),研究空气污染、气温、噪声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机制。该研究完成了对北京城区和郊区126名高血压人群和125名非高血压人群共计940次的健康测量随访。针对气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了剑桥大学开发的便携式传感器动态监测受试者气温个体暴露水平,并重复测量受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从而通过统计模型建立气温与血压的定量关联。......阅读原文
2、中国科大在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运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3月22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Eugenia Russinova团队的研究突破,题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rabidopsis ABC transporter ABCB19 in brassinosteroid export”。该研究中,团队鉴定了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跨膜运输蛋白,即拟南芥ABCB19蛋白,并阐释了该蛋白的工作机制。这项成果填补了BR激素信号研究领域的关键空白,对理解BR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原文
3、哈工大化工与化学学院陈冠英教授开发出在空气中具有极高稳定性的纯有机上转换体系
哈工大全媒体(梁英爽 王心宇 文/图)近日,化工与化学学院陈冠英教授团队在有机三重态-三重态湮灭(TTA)上转换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具有本征氧免疫性质的分子近红外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Molecular Near-Infrared 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 Upconversion with Eigen Oxygen Immunity)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成果全面揭示了氧气对传统TTA上转换系统的猝灭机制,成功开发了在空气中具有极高稳定性的纯有机上转换体系,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阅读原文
4、浙江大学中德学者合作发现“超快卡皮查-狄拉克效应”
电子是世界上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基本粒子之一。实现对电子相位的直接观测是科学家们面临的一项长期挑战。3月29日上线的Science杂志刊登了来自浙江大学林康研究员、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Reinhard Dörner教授和合作者们的研究论文Ultrafast Kapitza-Dirac effect,他们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超快卡皮查-狄拉克效应。这为研究电子性质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拍摄电子脉冲在不同时刻穿过驻波脉冲产生的衍射条纹,人们可以直接观测电子的相位信息。......阅读原文
5、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团队在植物免疫应答中的PTI-ETI信号协同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尹伟伦院士、夏新莉教授团队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一区,Top期刊)发表题为“PTI-ETI synergistic signal mechanisms in plant immunity”的综述论文。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石,植物已经进化出一系列复杂的防御机制来抵御病原体的无情攻击,包括PTI和ETI在内的多层免疫系统(图1)。这篇综述旨在提供对植物内源性免疫逐步激活的当前知识的全面概述,强调了这些途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整体植物免疫反应的贡献。......阅读原文
来源:各高校官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