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举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民生福祉。”在这场表达民声民意、凝聚民心民智的盛会里,关于教育的声音格外响亮,关于教育的话题屡被热议。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教育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也正因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而有了各种新要求、新期待——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韩平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韩平说,浙江一直致力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总书记的话语让我深受鼓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始终怀抱对教育的热忱,在人才培养上积极作为,为高等教育增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奉献力量。
殷切关怀、谆谆嘱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深受启发。“‘十四五’期间,从质量到品牌,职业教育发展将迎来更繁荣的未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说,办好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发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政策落地,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起点引领新跨越,新发展激发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崔田表示,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他尤其关注“双一流”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基础研究等话题。他建议,要进一步扩大“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规模,向新兴区域中心城市统筹布局“双一流”高校,相关评估应注重高校的成长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对教育的要求,也在我省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教育始终不改的初心。”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生云说,今年该区学校迁建新建项目全面提速,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也进一步深化。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建力表示,要坚持不懈地把学科理念、能力等蕴含的宝贵资源挖掘出来、运用起来、拓展开来,运营鲜活思政课素材,做好学科课堂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大思政需要大视野、大情怀。思政课教师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出发,立足鲜活的社会生活,讲出理论的魅力、英雄的赞歌、信仰的味道。”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君表示。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师马海燕说:“新发展、新格局增强了我们继续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信心与决心,更激励着我努力成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优秀教师。”杭州第四中学教师汪胜表示,教师播撒桃李、成就育人,助力学子实现梦想、获取幸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义不容辞”。
推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也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所有家长的期盼。”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实验学校校长翁丽芬说,这份期盼在农村显得更为热切。在她看来,乡村教育未来可期,乡村学校应坚持从人文与自然的角度出发,挖掘乡村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一校一品”,进一步助推乡村、教育共同发展。“看得广才能学得深,真心希望有更多优秀教师能来乡村学校,有更多优质资源能惠及乡村教育。”在淳安县大墅镇中心小学教师余露看来,如今“乡村最美风景是校园”,乡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差的是眼界。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剑波认为,激活乡村教育的“神经末梢”,要下大力气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今年,温州将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程,计划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结对学校(校区)308所,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发展动能。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在今年两会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引发关注,这也凸显了社会协同育人、建立科学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社会是人们谋生发展的大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应该汇聚成更大合力,把一代青少年培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梦之队’。”此次韩平的提案,就是关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在他看来,立德树人作为系统工程,要发挥家庭在立德树人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学校在立德树人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在立德树人中的支持作用,建立健全协同育人的法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城乡一体化机制,才能将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效落实。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对培养一个‘健康而完整’的人是不可或缺的。”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康海东表示,该区成功探索了“家长成长学院”共育新模式,今年还将尝试与卫健、文体等部门合作,为学校配备“健康副校长”,打造区域特色的研学路线,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育人中来。
海盐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叶惠玉表示,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当下,要着力破解评价难题,实现因材施教的最大可能,今年该县将积极推进办学评价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以评价改革促进“五育”并举。嘉兴市第一中学校长卢明说,教师不要误将“育分”当作“育人”,要端正教育的价值取向,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