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满足国家线→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初试成绩+材料评议成绩→综合成绩排名→按照一定的复试差额比(不低于120%)确定复试考核名单→复试考核成绩→由初试成绩+复试考核成绩综合得分排名,确定最终拟录取名单……
看明白了吗?
其实,早在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启动的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就引起了学生广泛关注。而最大的关注点是: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 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
有同学反映这样筛选学生的标准更合理,初试分数低,意味着能进复试的人多了,但中国传媒大学公布的细则指出,即使总成绩高,如果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不合格,不予录取;复试考核成绩低于60分,不予录取;同等学力任何一门加试科目成绩低于60分,不予录取!
当然,这份方案也不是人人满意,对双非、跨考的学生或许会产生另外的影响。本校没有很好的平台和资源,履历看起来可能没那么光鲜,本科突出但涉及到科研创新等能力等方面明显差强人意;跨考学生在专业实践能力上几乎一片空白……此外,我们在选择目标院校时保研率也不可忽视。有些学校保研率(推免/保研率=保研公示人数/本科生总数)太高,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很有限,竞争力自然大了起来,这样的结果,复试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会不会受到“歧视”?有没有可能上岸?
虽然这些客观因素看起来是对一些考生的逆袭道路设了路障,但这些都不是重点,还是应该着眼于自己能力提升上。例如,抓住创业大赛等机会多进实验室见见世面,提前熟悉一些实验操作,感受一下实验室氛围,培养一些科研思维,尤其是专硕同学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实力至上,在考研上同样适用。无论如何改革,只要你坚定信心、认真对待,踏踏实实复习,勤勤恳恳读书,按部就班提交准备资料,你怎么知道不能妥妥上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