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择校:选学校是个大问题,每年10月份换学校的考生仍然不算少数。早期坚定目标院校会更有利于自己的复习,一方面是心态稳定,另一方面是时间会更充足。
选学校需要考虑的因素(总结前辈观点,仅供参考):
① 学校和专业都不错,但是地理位置相对差点。如武大、川大。
② 学校不错,但是理工科专业更有优势。譬如理工科类名校,上交、南开等。
③ 地处传媒发达地区的院校,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
④ 学校尚可,专业不错的如南师大、安大。
⑤ 学校好、专业好、地理位置好: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中传等。
⑥ 除了上述因素,我自己还认为可以把各高校的最新真题下载一份,看哪个学校的题目自己最有优势、最感兴趣,这样复习的时候状态会更好,譬如有些学校考新闻史、有的学校不考;有的学校考综合知识而不考评论,有的学校更注重灵活的应变能力,有的学校专注书本知识点等。
学弟学妹可以思索自己上研究生后最需要的是什么,名校身份还是实践经验、实习机会还是学术氛围、对于考研结果是求稳定还是孤注一掷,综合对自己的实力、坚持度评估,选定性价比最高的院校。
出于多方考量,我最终选择了报考武大的新传学硕。武大的334新闻传播专业基础很难,至少说我考的那一年题目很难,不是随便胡诌上去就能拿分的,不过17年的试卷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所以第一年我栽在了334上面,专业课都没有过线。我非常懊恼,以至于很讨厌武大,觉得老师给分标准有问题,因为这门课复习时间最长,准备的比较充足,而440技术部分几乎没怎么看却考了120。所以我当时对武大有了一些情绪,便开始琢磨着参加省考或者找工作。
4月份的时候很幸运的被一家事业单位的媒体录用了,每天采访、做网页、推微信,做H5,该有的技能基本都学到了,事实证明有这么一份工作经历对于考研复试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复试时老师都是围绕我的工作经历来问问题的,应付起来相对容易。然而我渐渐地厌倦了人情来往,厌倦了对每个采访对象谦卑或者说低声下气的交流(因为我采访的都是些有钱的大老板)我当时开始思考难道我不想读研究生了吗,难道我要一直过这样的生活吗,得出的结论是我需要改变,我想提高自己的学历也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很多人都说只有真的明确自己考研的目的你才能坚持下去这话一点都不假。
选定院校,制定计划。目标明确后,开始准备初试。从各种经验中综合整理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与时间。什么叫适合自己呢,譬如有的同学英语底子比较弱,每天花在英语的时间比较多,但看到旁边的小伙伴大半天都在复习专业课会很慌张,思索自己是否要减少投入英语的比例,但是其实他没有考虑到这位小伙伴可能是英语六级600加的大神(虽然四六级的成绩与考研英语的得分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可能说明基础比较扎实),他的复习各个科目投入时间不一定适合自己。
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自己的问题指定学习计划表格,每天坚持打卡,不给自己懈怠和慌张的机会。
譬如:打卡表格示范
专业课440
参考书籍:彭兰《网络传播概论》洪杰文《新媒体技术》
总的来说书籍的话这两本书真的够了,至于王洪的计算机基础好像真的太老了不需要看了,洪杰文老师的书是新出的,基本涵盖了网络传播的技术考点。彭兰老师的书让你对网络传播的理论考点有了框架。当然光看这两本书就去考试是完全不够的,剩下就是需要你读论文,前面已经讲过看论文的方法了。推荐的一些期刊就是《新闻记者》《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每期选几篇最热点的论文来看,其次就是一些大咖的论文,可以专门搜集,不限于本校,例如喻国明、陈力丹、彭兰、石义斌、李良荣、刘海龙、张志安、单波、陈昌凤等等。还有就是在考试前基本会有一些考研机构出押题卷,可以买,因为他们比较熟悉学界的关注点,所以买来看看会有重点的加深记忆。
技术部分的题目比如说HTML文档的结构和特点、搜索引擎、位图和矢量图,你复习时间再长可能也没背到,但是大家都一样所以对于这门课你不要怕,老师给分比较松,自己写满了就好了(瞎编能力要求高)。因此技术部分不建议花大量时间,重在网络传播理论。
至于两门专业课的练笔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可以从十月份开始尝试着做历年真题,先是写出一些答题要点,到11月份的时候可以规定时间做真题,对于手速的训练包括短时间的快速思考都是很有帮助的,没有写过真题就上考场那么考试过程中你会很煎熬。
最后把考研过程中时常勉励自己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少一点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褪去你的浮躁,真真正正的去学一些东西,这样才会真正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