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硕士招生简介
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拥有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节能减阻添加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纳米杂化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与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一支包括中原学者、省校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为主要学术带头人的高素质科研队伍,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建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两个综合科研平台,拥有5000余平方米的基础研究实验室、8000余万元大型仪器设备,以及占地50亩的中试基地、2000余万元中试设备。
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国家特别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对新材料的迫切需求,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对中西部地区材料资源产业进行深层次改造升级,建立了纳米材料产业化研发基地,在包括纳米材料、化学与化工等领域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工业化生产的系统创新体系。先后承担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国家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解决了一些关键性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问题,发展了纳米润滑抗磨添加剂、低渗油田减阻增注剂等高新技术及产品。在J. Am. Chem. Soc., Adv. Mater.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5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实现工业化转化项目7项,开发产品20余种,已有2个系列 6 种产品走向工业化生产。
自2003年研究生招生以来,已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先后多人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侯镜如奖学金、河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招生政策
2020年中心面向全国招收“化学一级学科、材料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光学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优惠政策如下:
1. 进入中心后享受相应的科研生活津贴和中心科研奖励(在SCI及EI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学生,按中心分区奖励:一区10000元(顶级期刊),top期刊4000元,非顶级一区或SCI-B区(二级学科前3名期刊)3000元;二区(中科院分区):2000元,三区1000元。四区500元,EI论文500元。
2. 根据国家规定,2020年录取的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2019年学费标准为8000元/人),我校通过设立奖学金(国家奖学金20000元/人、国家学业奖学金(表1)、侯镜如奖学金3000元/人、优秀学术论文1000~2000元/人、优秀研究生奖学金1000元/人、中心优秀研究生500元/人等)、国家助学金(6000元/年)、助学贷款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支持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提高硕士研究生待遇水平。学费缴纳、奖学金、助学金发放等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公布。
层次 | 等级 | 获奖比例 | 获奖标准(元/人/年) | 经费来源(元) |
硕士生 | 一等 | 40% | 12000 | 省筹8000、校筹4000 |
硕士生 | 二等 | 30% | 8000 | 校筹8000 |
硕士生 | 三等 | 30% | 8000 | 校筹4000、中薪筹4000 |
表1 2019年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发放标准
以上调剂原则与程序,若与河南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政策不符的,以学校政策为准。
欢迎登陆中心网站http://ercn.henu.edu.cn了解更多信息。
联系人:贾老师
E-mail: hedacenter@163.com;咨询电话:0371-25152697
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型)
单位代码:029 联系人:贾老师 咨询电话:17839261901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 拟招生 人数 | 拟接收 推免生 人数 | 考 试 科 目 | 复试笔试 科目 |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全日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02 (全日制)纳米润滑材料 03 (全日制)纳米能源材料 04 (全日制)催化材料 05 (全日制)生物医用纳米材料 | 4 | 1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35 材料科学基础 | 材料综合 | ①大学化学②仪器分析 |
070300 化学 01 (全日制)纳米材料制备化学 02 (全日制)合成化学 03 (全日制)有机功能材料 04 (全日制)摩擦化学 05 (全日制)材料与能源化学 06 (全日制)催化化学 07 (全日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8 (全日制)电化学 | 21 | 2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30 无机化学 ④829 有机化学 | 化学综合 | ①大学化学②仪器分析 |
初试参考书目 | |||||
630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北师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4 版) 829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 版或第 3 版) 835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 | |||||
化学综合:《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第 2 版) 材料综合:《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 |||||
大学化学:《大学化学》曹瑞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分析化学》曾泳淮、林树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3 版) |
特别说明: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需提供“本专业学术期刊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招生专业目录(专业学位)
单位代码:029 联系人:贾老师 咨询电话:17839261901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 拟招生 人数 | 拟接收 推免生 人数 | 考 试 科 目 | 复试笔试 科目 |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
085400 电子信息 01(全日制)光学工程 | 5 | 0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22 光学、电磁学 | 招生学院自定 | ①模拟电子技术 ②数字电子技术 |
初试参考书目 | |||||
922 光学、电磁学:《光学教程》姚启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第 3 版),《电磁学》梁灿彬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4 年第 2 版) | |||||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 |||||
《模拟电子技术》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 5 版) |
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围绕“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这一前沿研究领域,2014年组建了以河南大学为牵头单位、以河南师范大学、许昌学院、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新能光伏有限公司、苏州瑞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为参与单位的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的建立将充分发挥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物理、化学、材料多学科交叉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建立仪器设备、文献资源、学科优势、人才队伍等核心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和优质资源的全面共享,发挥协同优势,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大幅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协同创新中心将以体制机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重点突破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打破封闭、分散、低效的格局。通过科研组织模式、人事管理制度、科研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方式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系统的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各创新要素的活力,在构建新机制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优势。
协同创新中心将围绕纳米功能材料在能源材料的高效利用中的科学问题,在节约能源(机械和光电节能)、能源开发(低品石油的开采)以及高效利用(高效光伏清洁能源)上开展有重大创新的研究,以材料的创新带动和支撑能源的革命,重点开展节能减摩材料、光电纳米材料与器件、面向低品石油开采的纳米材料以及高效能光伏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基础、技术和应用研究。中心将发挥协同优势,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招生专业目录(学术型)
单位代码:052 联系人:贾老师 杨老师 咨询电话:17839261901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 拟招生 人数 | 拟接收 推免生 人数 | 考 试 科 目 | 复试笔试 科目 |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
070200 物理学 01(全日制)纳米结构材料与物理 02(全日制)光电纳米结构与器件 03(全日制)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 | 2 | 1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36 量子力学 ④826 光学、电磁学 | 高等数学或原子物理 | ①力学 ②热学 |
070300 化学 01 (全日制)纳米材料制备化学 02 (全日制)合成化学 | 2 | 1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30 无机化学 ④829 有机化学 | 化学综合 | ①大学化学②仪器分析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全日制)有机功能材料 02(全日制)纳米催化材料 03(全日制)纳米功能材料 04(全日制)润滑材料 | 3 | 1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基础课(数学二) ④835 材料科学基础 | 材料综合 | ①大学化学②仪器分析 |
初试参考书目 | |||||
636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钱伯初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826 光学、电磁学:《光学教程》姚启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第 3 版),《电磁学》梁灿彬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4 年第 2 版) 630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北师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4 版) 829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 版或第 3 版) 835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 | |||||
高等数学或原子物理:不指定参考书 化学综合:《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第 2 版) 材料综合:《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 |||||
大学化学:《大学化学》曹瑞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分析化学》曾泳淮、林树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3 版) 力学:《力学》漆安慎、杜婵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第 2 版) 热学:《热学》李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第 2 版) |
特别说明: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需提供“本专业学术期刊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