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考研政策正文

学术科研最新进展摘要(3/4~ 3/8)

2024-03-08 10:34 2091 来源:海文考研

1、清华大学电机系先进电磁材料与系统团队合作报道基于薄膜铌酸锂的高灵敏度电场传感器

清华新闻网3月4日电 微弱电场测量在工业、国防、科研领域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光学电场测量响应快、带宽大。过去数十年,基于体铌酸锂的集成光学电场传感器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材料、工艺限制,仍存在灵敏度不够高、缺乏长期稳定性等难题。近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先进电磁材料与系统团队在高灵敏度、微型化电场传感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薄膜铌酸锂(LNOI)厚度仅为百纳米,作为新材料,为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可能,但传统工艺完全无法加工。2018年起,研究团队针对LNOI难以加工的关键难题,经过几年摸索,独立研发了低损耗、高效率的加工工艺,实现了传输损耗为0.13dB/cm的波导高质量刻蚀。与以往利用数厘米长干涉光路实现电场传感不同,项目组基于LNOI设计并实现了尺寸为百微米的高品质因子微环谐振腔,通过增加微波和光波的相互作用,从本质上大幅提高了灵敏度。与Pound-Drever-Hall方法结合,形成了激光锁频的微腔电场传感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灵敏度。最终实现了探测灵敏度为5.2μV/(mHz1/2)、可实时测量电场强度和相位的电场传感器。......阅读原文



2、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杨玉超课题组在忆阻器耦合振荡动力学计算系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传统电路元件在处理外界物理信号时存在面积和效率的瓶颈,而新兴的忆阻器件具备丰富的内禀非线性动力学,这类器件底层的物理动力学带来了全新的计算资源,是产生自底向上智能涌现的关键。其中,具有时空耦合特性的莫特忆阻器及其耦合振荡动力学能够实现复杂且可控的群体动力学行为,从而能够实现对复杂传感信号的处理。这样一种新的计算系统有望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感器和处理单元之间的冗余数据移动,满足可穿戴电子设备、虚拟现实等技术对于先进的传感系统在速度、面积和能效方面需求。

针对领域关键需求与挑战,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杨玉超教授课题组首次硬件实现了电容耦合的VO2相变振荡动力学计算系统。传感数据遵循分层处理原则,包括传感预处理(编码、过滤和特征增强)到后处理(识别、分类和定位)。针对预处理模块,团队首先制备出具有高度均一性的氧化钒忆阻器件,并基于此构建具有传感功能的VO2振荡器。进一步利用电容电路耦合多个VO2振荡器构建出同步动力学特征,其中,信息被编码在同步后的相位差中。该耦合VO2振荡器网络用于构建传感预处理的连续时间动态系统,具有极低的能量延迟积。在后处理模块中,团队针对耦合振荡器连续时间输出的特征设计了具有高选择特异性的决策网络模块,从而构建出完整的动态传感与处理的计算系统。硬件实验结果证明了耦合网络在触摸识别和手势识别等感官处理任务中表现出色,相比传统的硬件实现在器件数目和能量延迟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阅读原文


3、南科大沈庆涛课题组在神经胶质肿瘤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沈庆涛课题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ysregulated inter-mitochondrial crosstalk in glioblastoma cells revealed by in situ cryo-electron tomography”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了胶质瘤中新的线粒体互作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机制,并建立了定量模型准确区分了肿瘤细胞和非癌细胞。......阅读原文


4、哈工大化工与化学学院陈冠英教授首次揭示尺寸依赖的稀土离子能量传递机制

哈工大全媒体(梁英爽 李凤 文/图)近日,我校化工与化学学院陈冠英教授团队在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领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以《尺寸依赖的镧系离子能量传递增强上转换发光量子产率》(Size-dependent lanthanide energy transfer amplifies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s)为题,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改变了科学界对稀土上转换发光尺寸效应的传统认知,为稀土掺杂发光材料设计提供全新思路。

稀土上转换纳米晶是一类新兴的反斯托克斯发光材料,在信息安全、生物医学、微纳激光器、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三维立体显示和能源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然而,由于纳米结构存在严重的发光猝灭效应(包括体缺陷猝灭、尺寸诱导的表面猝灭等),激发态能量迁移过程存在严重的能量耗散。因此,纳米尺寸上转换材料的量子产率通常比块体对应物材料低几个数量级(约10-1000倍),极大制约其相关应用研究。实现高量子产率的上转换发光对稀土发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原文


5、浙江大学或将造福肿瘤患者的新疗法,从冻干果蔬里找到灵感

日前,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顾臻教授、李洪军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赵鹏主任医师、陈栋主任医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肌体组织变为活性生物材料,进而装载药物发挥疗效。在本项研究中,体内取出的淋巴结经冷冻干燥处理后,其多孔结构以及大量的活性成分有效保留,将其作为储存和递送抗肿瘤细胞药物的媒介,达到治疗更强效更持久的目的,在动物模型上验证了该技术可有效抑制恶性肿瘤术后的复发。

这项成果于3月6日,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自然·材料》上。......阅读原文


来源:各高校官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速看!这些院校出通知到复试间隔仅1-2天! 下一篇:考研人进!这八大政策变化一定得注意!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