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大学药学院陈立功课题组与生命学院刘万里课题组合作揭示MCT1转运蛋白在IgG抗体类别转换中的功能
清华新闻网1月4日电 1月2日,清华大学药学院陈立功研究员课题组与生命学院刘万里教授课题组合作,报道了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通过丙酮酸代谢调控B淋巴细胞(B细胞)免疫活化、免疫分化和IgG型抗体的产生;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MCT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其表达缺陷或特异性抑制可以有效缓解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揭示MCT1可能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靶点。......阅读原文
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子健团队发现调控纳米颗粒内吞的新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李子健团队在Nano Letters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Nanoparticles Internalization through HIP-55-Dependent Clathrin Endocytosis Pathway”,揭示了调控纳米颗粒内吞的新机制。
纳米颗粒是成像、诊断、治疗和药物递送等领域中非常具有前景的工具。许多纳米颗粒需要进入到细胞内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纳米颗粒主要以内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其中clathrin途径被认为是介导纳米颗粒内吞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目前关于clathrin介导纳米颗粒内吞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阅读原文
3、南科大胡程志团队在可重构微型机器人及靶向治疗方面取得研究新进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胡程志副教授课题组在磁控微型机器人领域连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ncoded Magnetization for Programmable Soft Miniature Machines by Covalent Assembly of Modularly Coupled Microgels”为题发表在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以“Polydopamine-Modified 2D Iron (II) Immobilized MnPS3 Nanosheets for Multimodal Imaging-Guided Cancer Synergistic Photothermal-Chemodynamic Therapy”为题发表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阅读原文
4、哈工大机电学院杨立军教授团队基于超快激光技术精确调控平面非对称电极性能 为高性能微储能器件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哈工大全媒体(梁英爽 王联甫 文/图)近日,哈工大机电学院杨立军教授团队基于超快激光技术精确调控平面非对称电极性能,研究成果以《高精度容量匹配的皮秒紫外激光图案化面内非对称微型超级电容器》(Picosecond UltravioletLaser Patterned In-Plane Asymmetric Micro-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PrecisionCapacity Matching)为题发表在《储能材料》(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为高性能微储能器件的制备提供新思路。......阅读原文
5、武汉大学黄卫华课题组在纳米电化学定量监测沮丧吞噬ROS/RNS泄露方面获得新进展
新闻网讯(通讯员化苑)近日,《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在线发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黄卫华教授课题组在单细胞电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题目为“NanosensorDete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Leakage in Frustrated Phagocytosis of Nanofibers”(纳米电极监测巨噬细胞沮丧吞噬纳米纤维过程中ROS/RNS泄漏)。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齐昱婷为第一作者,黄卫华教授和法国巴黎高师Christian Amatore教授为通讯作者,武汉大学、法国巴黎高师和天津大学为署名单位。......阅读原文
来源:各高校官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