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大学王建民、龙明盛团队提出极端降水临近预报大模型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王建民教授、龙明盛副教授团队提出了极端降水临近预报大模型,将数据驱动与物理驱动两大科学范式紧密结合,显著提高了公里尺度下0~3小时极端降水的预报能力,在全国62位气象预报专家的过程检验中大幅领先国际上的同类方法。以“高技巧极端降水临近预报大模型”,发表在《自然》。……阅读原文
2、中国科技大学突破全固态锂电池电解质在性能和成本上的双重瓶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马骋教授报道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它的综合性能和目前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近,但成本不到后者的4%,很适合产业化应用。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阅读原文
3、北京理工大学姚裕贵教授团队在转角光子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姚裕贵教授团队成员段嘉华教授与合作团队,在转角光子学中多重光学魔角实验验证和中红外纳米光场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Materials》,编辑邀请相关专家以“A twist for nanolight”为题在News & Views栏目同期报道。……阅读全文
4、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通过实验发现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N08课题组的许杨特聘研究员与合作者发展了一套光学“里德堡激子探测”的方法,即利用二维半导体WSe2的里德堡激子态对介电屏蔽效应敏感的特性,实现对临近二维体系中新奇电子态的有效探测,成果发表在《科学》上。……阅读原文
5、北京大学王健课题组与合作者在二维铁基高温超导体中发现配对密度波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课题组与合作团队,在二维铁基高温超导体Fe(Te,Se)薄膜中发现了本征配对密度波。该工作系首次在铁基超导体中观测到本征配对密度波,为研究非常规超导体中的物理规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低维高温超导平台。该工作以《单层铁基高温超导体中的配对密度波态》在线发表于《自然》。……阅读原文
来源:各高校官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