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大学曾坚阳团队开发出能预测T细胞受体和抗原表位相互作用的深度学习模型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曾坚阳团队成功开发了能预测T细胞受体和抗原表位相互作用的深度学习模型,相关成果以“利用深度学习表征T细胞受体和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构象”为题,发表在《自然》子刊《自然·机器智能》上。……阅读原文
2、南方科技大学宋学军团队研究阐明意识消失后重新启动的分子神经机制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宋学军团队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自然: 神经科学》上,发表的最新研究阐明了意识消失后重新启动的分子神经机制,揭开了认识意识本质、意识障碍和意识复苏的生物学基础的冰山一角。……阅读原文
3、穿上“新铠甲”,浙江大学成果为肠炎治疗提供新策略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毛峥伟教授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伟林教授团队,以人体所需的双歧杆菌为代表,首次构建了益生菌/人工酶复合材料,有效提高益生菌在氧化应激的炎症微环境中的存活和增殖,进而提高其在炎性肠道中的定植和菌群调控能力。研究被《自然》子刊《纳米科技》在线报道。……阅读全文
4、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白雪冬课题组原位电镜确认立方冰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实验室白雪冬课题组在过去二十多年致力于发展原位电镜技术,在透射电镜内构筑器件单元和微纳测量系统,在外场条件下,观测和调控新物态与新物性。近年团队又发展了原位液体反应池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实现了纳米限域生长及其异质形核过程的原位原子尺度的观测表征,在表界面生长动力学研究中取得进展……阅读原文
5、北京大学郭少军课题组在《自然•合成》发文报道人工光合成过氧化氢的高效光催化剂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少军教授课题组在《自然•合成》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类反蛋白石结构氮化碳锚定镓原子位的光催化剂(CNIO-GaSA),发现该新型催化剂具有独特的GaN5原子活性位高效实现两电子氧化路径合成过氧化氢,并可实现未名湖水原位高效杀菌。……阅读原文
来源:各高校官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