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科技大学董帆教授团队在TiO2纳米颗粒表面研究了可见光在硝酸盐分解反应中的作用
大气环境质量与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已成为导致雾霾事件频发和影响全球气候……阅读原文
2、北京大学张文彬课题组利用机械偶联实现蛋白质药物的改性增效
过去几十年来,蛋白质药物(如抗体、酶和细胞因子等)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生物制药领域最重要的品类之一。相比于小分子药物,蛋白质药物具有活性高、特异性强……阅读原文
3、同济大学张赫教授团队合作揭示pRB功能再生的染色体构象调控新机制
RB1是世界上被发现的第一个抑癌基因,也是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pRB在细胞周期转变、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阅读原文
4、电子科技大学巫江教授团队新进展:有望实现感存算一体化,从而为突破冯·诺伊曼瓶颈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在人脑启发下,人工神经形态器件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模拟视觉感知和记忆存储方面。此外,低维材料(如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TMDs)在开发微型化……阅读原文
5、北大张亚文课题组在纳米氧化铈体系的界面电子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的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负载型催化剂由于具有稳定的界面结构、便于分离回收,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尾气处理、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对负载型催化剂而言,金属纳米颗粒和载体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阅读原文
6、同济大学王晨飞课题组开发基于单细胞表观数据构建基因调控网络方法SCRIP
基因表达调控是许多生物学过程的基础,而转录因子结合对于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阅读原文
来源:各高校官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