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考研政策正文

我国学者发展不稳定斑块体内光声成像新方法

2020-09-03 09:00 1959 来源:海文考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671003、91639108、81770272、81970425)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郑乐民研究团队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非侵入性在体光声成像(PA imaging)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该成果以“靶向性纳米探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非侵入性在体光声成像(Non-invasive nanoprobe for in vivo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为题,于2020年8月16日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

  心血管疾病(CVD)是对人类健康造成最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中国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动脉粥样硬化(AS)是引起CVD的主要病理原因,而巨噬细胞是引起AS的主要炎症细胞。巨噬细胞可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转化为泡沫细胞,同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诱导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甚至斑块的破裂。临床研究发现,泡沫细胞是AS不稳定斑块的主要成分,且易促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从而引发致命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和卒中。因此,特异性地识别AS不稳定斑块对于CVD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团队利用二碳化三钛(Ti3C2)纳米片做载体共负载OPN Ab和ICG分子,所设计并合成的OPN Ab/Ti3C2/ICG纳米探针在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分别呈现出了对泡沫细胞和AS不稳定斑块组织的靶向识别性。OPN Ab/Ti3C2/ICG纳米探针通过静脉注射到apoE-/- AS斑块模型小鼠体内,在富含不稳定斑块的主动脉弓部位呈现出了明显的光声信号。这些结果表明,OPN Ab/Ti3C2/ICG纳米探针可在分子水平识别AS不稳定斑块组织。

  该研究发展的高灵敏光声纳米探针,在分子水平实现了非侵入性地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进行在体光声成像,为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我国学者在线性多糖的化学全合成领域取得新突破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如何走心?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