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21年计划招收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578名,其中接收推免生150名。各研究方向的最终录取人数将根据生源情况确定,应试生招生人数以招生计划减去实际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人数为准。
关于申请推荐免试和报考研究生的具体要求请见《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以下内容为我院招生说明。
一、招生专业、方向和考生科目
专业 代码 | 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注 | 拟招生人数 |
085400 | 电子信息 | 01软件工程 02网络安全 03 智能科技 04软件工程实验班 | ① 思想政治理论 ② 英语一 ③ 数学一 ④ 计算机基础综合 | 270 | |
05集成电路 06电子通信 07集成电路实验班 | ① 思想政治理论 ② 英语一 ③ 数学一 ④ 电子信息基础 | 110 | |||
08金融科技 | ① 思想政治理论 ② 英语一 ③ 数学二 ④ 经济学综合 | 198 | |||
09计算机技术 | 数字艺术与技术、增强与虚拟现实方向: ① 思想政治理论 ② 英语二 ③ 数学二 ④ 数字艺术综合 | 科目《数字艺术综合》考试内容包括“数字艺术基础(50分)”和 “数字艺术命题创作(100分)”两部分。其中,“数字艺术基础”考核学生对数字艺术领域相关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数字艺术命题创作”考核学生的数字艺术应用及创意和创作能力,包括策划、设计数字艺术作品等。 | |||
语言信息工程方向: ① 思想政治理论 ② 英语一 ③ 数学二 ④ 语言信息综合 | 科目《语言信息综合》考试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50分)”和“语言应用能力(100分)”两部分。其中,“信息技术基础” 考核学生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基础编程能力,以及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文本处理的能力,考生可以选择使用任何一种编程语言;“语言应用能力”侧重考核学生的英语及汉语的阅读以及写作能力(包括事件描述、观点表达等)。 | ||||
合计 | 578 |
二、 电子信息专业方向简介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设有:软件工程、网络安全、智能科技、集成电路、电子通信、金融科技、计算机技术等七个领域方向,并设有软件工程实验班、集成电路实验班等两个实验班。软件工程实验班和集成电路实验班的毕业实习与论文选题围绕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研发任务进行。
(1)软件工程:包括软件开发、系统软件、云计算与服务工程等。
(2)网络安全:包括网络与系统安全、大数据与云安全、软件安全等。
(3)智能科技:包括智能计算、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等。
(4)集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与EDA、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智能系统集成技术等。
(5)电子通信:包括智能无人系统、嵌入式智能系统等。
(6)计算机技术:包括数字艺术与技术、增强与虚拟现实、语言信息工程等。
(7)金融科技:包括金融大数据、创新与创业投资管理等。
(8)软件工程实验班:包括人机物融合操作系统、高可信云计算平台、智慧化行业应用软件等(依托软件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与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学院软件研究所联合培养)。
(9)集成电路实验班:包括智能芯片与未来计算、先进微纳器件与集成、微纳传感器与智能系统等(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信息学院微纳电子学研究院联合培养)。
三、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务办公室
咨询电话:010-61273723
电子邮件: zhaosheng@ss.pku.edu.cn
地址:北京市大兴工业开发区金苑路24号研发楼1109室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