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简章目录正文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0-03-19 11:09 1689 来源:海文考研

2017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34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科目之一。旨在检验考生新闻传播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
1
.必考范围:新闻采访、新闻报道写作
2
.选考范围:新闻评论、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
(备注:选考的四个部分中由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择相应的部分)

三、考试形式与答题时间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内容比例与试卷结构
 
(一)必答部分包括下列内容(占总卷面分数的60%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60

 
(二)选答部分包括下列内容(占总卷面分数的40%
   
在新闻评论、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4部分内容中,选其中1部分答题,占总卷面分数的40%

 

(三)题型

简答题   写作题   分析论述   操作

(四)参考书目
1
、必答部分:

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第二版).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何志武:《《新闻采访》(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8

 

2、选答部分
新闻评论方向: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1月第2.

 

广播电视专业方向:石长顺:《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修订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1月版;

郭小平:《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8月版

网络传播方向:网络传播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主编:钟瑛;副主编:罗昕、张军辉、范梦娟

广告实务方向: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陈先红著《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新闻采访

第一章  采访与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的涵义及其特点

 

 第三章  采访与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的类型和特点;把握新闻报道的度;新闻采访的时机。

 

 

第四章 记者与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的地位和作用;采访对象的特点;采访对象的选择。

 

第五章  记者的交往圈与采访路线

用脚采访的重要意义;建立采访基地的特殊价值。

 

第六章 新闻发现(一)

新闻发现的价值;新闻发现的含义;新闻发现的本质。

 

第七章 新闻发现(二)

       新闻发现力的培养和训练;发现新闻的途径。

 

第八章 采访准备

       采访准备的作用;采访准备的内容;报道方案的策划和拟订

 

第九章 现场访问

       访问的价值;访问的选择;问题的设计。

 

第十一章 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功能;现场观察的目标。

 

第十二章 体验式采访

显性的体验式采访之方法;隐性采访的涵义及作用;关于隐性采访的争议。

 

第十三章 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新媒体技术带来的采访方式变化、对传统的采访观念提出的挑战。

 

第十四章 采访方法

上下结合的方法及点面结合的方法

 

第十五章 采访的核实

新闻失实的表现;新闻失实的原因、对策。

 



二、新闻报道写作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1
.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
.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
.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
.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1
.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
.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的特点。
3
.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因。
(三)新闻报道写作技法
1
.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系。
2
.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
.写出感觉来:“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六S”报道的特征。
4
.要“讲故事”:新闻报道从现场写起有的好处;“讲故事”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最好方式;“华尔街日报式”的小技法。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
.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当代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
.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评论
(
)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入世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
)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份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
)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
)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
)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
)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
)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
)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
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四、电视实务

(一)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片、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特性及风格。

(二)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纪录片的本质与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与创作的多元化、纪录片经营的市场化。

(三)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电视调查报道的界定与发展;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四)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与形态;集纳型新闻栏目的编排及其个性化;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

(五)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科技类节目创作;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的栏目分析;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六)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基本样式、节目特征;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的“热潮”;娱乐节目的接受心理;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市场化细分、规则化控制、个性化经营

(七)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与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交流特质、时空跨越与改进策略。

(八)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编排的基本原则:基本要素、时段划分与基本原则;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九)视听新媒体传播概览

视听新媒体概述:媒介融合下的视听传播变革、视听新媒体的界定及其主要形态、视听新媒体的特征;IPTVIPTV的界定与基本特征、我国IPTV的主要运营模式及特征;手机电视:手机电视的界定、手机电视的内容生产(主体、内容特征与影响因素); 公交移动电视:移动电视的界定及其传播特征、移动电视的受众特征及传播的优劣势;

(十)视听新媒体的变革前沿:新形态、新业态及其规制

视听新媒体的新形态:互联网电视(OTT TV)与社交电视;大数据与电视收视调查、内容生产模式创新;电视报道中的数据新闻:可视化、众包新闻 新媒体电视剧:电视剧的互动思维与电视剧产业规则、新媒体电视剧的视听语言与互文性;三网融合与视听新媒体规制:视听新媒体规制的必要性、三网融合下视听新媒体的法律与行政规制、大数据、隐私与视听新媒体的伦理困境。

 

五、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发展历史与趋势

1、国内、外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主要阶段、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等

2、网络发展趋势与前沿:前沿技术应用及影响等

(二)网络传播方式及影响

1.网络传播的主要方式:具体方式及其传播特点等

2.  网络传播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网络政务、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等

(三)主要网站类型及特征
1
.商业门户网站:竞争状况、主要问题等

2.新闻网站:发展现状、主要问题等
3
.视频网站:发展状况、管理困境等

(四)网站的商业运营及其技巧
1
.网站运营的内容及其方式 :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等
2
.网站运营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及原因等

3.  改善网站运营的途径 :具体对策及措施等
(五)网络新闻评价及管理
1
网络新闻及其类型:定义、特点、具体分类等

2 网络新闻的评价:评价标准

3 网络新闻的管理:管理方式及主要问题
(六)网络舆论及其传播规律
1
.网络舆论传播的形态:具体形态及其特征
2
.网络舆论传播的渠道:具体渠道及功能特点等
3
.网络舆论传播的规律:基本规律与主要特征等

(七)网民及其活跃群体
1
.网民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 :基本结构及其特征等
2
.网民中的活跃群体 :活跃分子与意见领袖的类型、特征等

(八)网络管理及其中国特色

1、我国网络管理现状:发展现状、具体问题等

2、网络管理模式及其特征:主要模式、基本特征等



六、广告实务
  
(一)广告与公共关系策划报告
    
广告与品牌策划报告的主要构成,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广告策略、广告计划、效果评估等。
  
(二)广告市场调查的内容、范围和方法
  
(三)产品认识、分析与定位
(四)广告与公共关系战略设计和广告预算
(五)广告与公共关系媒体特性和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优化组合、选择方法及原则
(六)广告表现策略、推进策略、实施策略
(七)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创意者的素质开发
(八)广告文案创意的基本要求,主题创意的方法,结构创意、语言创意的基本形式、方法及技巧
(九)平面广告创意概述、报纸广告创意、杂志广告创意
(十)全书的策划案例赏析和创意链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入学考试“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考试大纲

(代码:335

一、考查目标

   “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试考生的文化常识、科学知识、语言文字知识、逻辑知识和写作等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设备。

三、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方法。题型分选择题、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形式,所占分值大约分别为:选择题10分、改错题20分、简答题50分、论述题30分、写作题40分。

 

三、考查要点及比重

1.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等领域知识,以大学本科毕业生应知应会的知识为主。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所占比重:约15%)。

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历史学的特点、功能及学科体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学;社会学的创立与形成、西方社会学理论、全球性社会问题、转型性社会问题;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学、依法治国;法学的性质与功能、法学的发展历史。

2)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所占比重:约8%)。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信息等。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所占比重:约12%)。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功能与作用、科教兴国战略;古代世界科技强国发展简史近代世界科技强国发展简史、现代世界科技强国发展简史;系统科学、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复杂性理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纳米技术及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与疾病治疗、新能源技术

3)中国古文化常识    (所占比重:约10%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特点;天文与地理;官制与科举;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姓名与称谓;藏书与版本知识;古代图书分类、经史子集概说;古代科技成就。

2.汉语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规范、修辞、语法、古汉语等知识。

(所占比重:约20%

1)文字规范:汉字常识及使用规范;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及语音规范;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2)修辞:词语锤炼;词语活用;炼句;常见句式及其修辞效果;常见修辞格及其综合运用。

3)语法:词的构成;词及词形、词音与词义;异形词、同音词、多音词、异读词;同义词与反义词、单义词与多义词;句子成分;短语;单句与复句。

4)古汉语:通假字与古今字;词的本义与引伸义、古义与今义;实词与虚词;古汉语常见句式;古汉语标点;古汉语今译。

3.逻辑基础知识。 (所占比重:约10%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种类、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限制、概括与划分、运用概念时的常见错误;判断的主要类型及常见应用错误;推理的种类及常见运用错误;论证的种类及运用错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4.写作能力考查。(所占比重:约25%

就特定的话题或现象撰写一篇短文章。要求观点明确、举例适当、论述较充分、文字通顺、结构完整、逻辑正确、文体恰当、用词得体、书写整洁。

 

四、参考书目

   1)吴鹏森、房列曙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第二版,第一、二、三、六、七、八、九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赵春红编著.现代科技发展概论(第一、二、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六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

   3)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第一、二、三、四、五、十六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基础(初级,2011年版,第五、六、七、八、九章).武汉:崇文书局,2011年。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代码:440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旨在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

传播学

中外新闻传播史

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伦理与法制

 

三、考试形式和答题时间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四、题型

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五、参考书目

 

1、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5、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埃弗里特·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写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7、屠忠俊:《传媒经营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8、牛静:《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注:部分内容参阅《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指定的参考书目。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

      三、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四、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新闻传播史

第一节 中国近代以来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近代报刊的产生

二、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三、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四、北洋时期的新闻事业

五、《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第二节 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报刊

二、十年内战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三、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等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四、人民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

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六、60年代初期新闻工作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七、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第三节  近代以来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

二、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报业生涯与报刊思想

四、黄色新闻与报业垄断化

五、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

六、20世纪末苏联及东欧剧变中的新闻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新闻传播伦理

一、传媒报道中的伦理困境

   1. 新闻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2. 新闻伦理困境的解决模式

二、新闻传播伦理现象评析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新闻真实与虚假新闻

   3. 传播媒体与隐性采访

   4. 新闻报道与媒介审判

三、新闻自律组织

第二节  新闻传播法规与政策

一、表达自由

1. 表达自由的价值

2. 表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

二、新闻报道与国家安全

   1. 媒体批评建议与煽动

   2. 新闻报道与国家秘密的冲突

三、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

   1. 新闻侵权概述

   2. 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

   3. 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


201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入学考试“出版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代码:441

 

I、考查目标

   “出版专业基础”测试考生从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检索、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史等。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设备。

三、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方法。题型采用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综合应用题等若干形式。各部分所占分值大约为:选择题、名词解释题40分,简答题、论述题60分,综合应用题50分。

III、参考书

1.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实务(初级),武汉,崇文书局2011年版。

2.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基础(初级)》(第1234章),武汉,崇文书局2011年版。

3. 欧阳明《书刊编辑学》(第12345678、、911章),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第1234章,第7章第2节,第9章第4节“一”,第11章“一”),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欧阳明《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稿》(第3章,第4章第2节、第4节“四”,第8章第2节“五”、第3节“四”、第4节“四”、第5节“四”、第6节“四”),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IV、考查要点及比重

1.信息检索知识。(所占比重:约10%

常用工具书类型;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方法;计算机信息检索;出版工作常用信息的检索方法。

2.出版理论知识。(所占比重:约30%

出版、编辑概述;出版物与书报刊的异同;出版物的种类与社会功能;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原则和主要任务;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与职业道德建设;编辑工作的特点及其在出版活动中的地位;编辑的素养;编辑人员与读者、作者;编辑工作方针。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作品及其著作权人;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与限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3.出版实务知识。(所占比重:约40%

书刊形态、结构的知识;书刊版面类型和版面结构知识;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构成与实施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我国对设立出版物生产单位的规定;我国对出版物内容、质量的管理;我国对书号、连续出版物号的管理;出版物的重大选题。

出版物的设计与编辑工作的信息采集;出版物编辑工作的选题(含策划)、集稿、审稿与稿件加工整理;发稿与校对。

选题报告、编辑方案、审稿意见的写作;编辑工作书信的写作;出版物宣传文字的写作。

印制概述;出版物印制常用材料与印前制作;出版物的印刷与装订。

出版物发行及其在出版工作的地位;出版物发行的特点、过程和程序;出版物购销;出版物发行方式与发行渠道。

4.出版史知识。(所占比重:约20%

印刷术发明前的文字、载体与制作手段;印刷术的发明、发展与传播;我国古代图书的产生与流通;我国古代、近现代著名的出版机构、出版活动、出版人物与出版物;外国书刊编辑出版活动的文献时期,抄本时期,印本时期,印刷出版与电子出版物并存时期;中国古代期刊史;中国近现代期刊史;西方古代期刊史;西方近现现代期刊史

 


上一篇: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下一篇: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大学能动学院动力工程专业调剂简章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