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前身为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成立于1980年),以地震监测、地震预测理论方法与观测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负责全国地震分析预测科学技术集成的研究工作。地震预测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空间电磁学、遥感科学技术、仪器科学技术、计算科学技术等,以多学科的渗透、融合为特色,是我国唯一以地震预测理论及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地震科学研究所。
研究所现有职工17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3人,含院士1人、正高级28人、副高级59人。研究所现为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两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2人。
自2004年以来,研究所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局)支持的科研项目14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42项(其中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0项)。研究所科技人员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研究论文104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
新时代,地震预测研究所作为地震科技创新链条一环,要承担地震长中短临预测预报理论、方法和观测技术研究,组织实施“解剖地震”计划,建设国家地震地壳运动学科中心,牵头地震预测科技发展动态研究、地震预测预报业务流设计、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外场实验”、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向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转型、数值地震预测研究及地震预测从经验预测向物理预测的转型探索等科技创新任务。展望未来,地震预测研究所将通过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推动地震预测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破冰式前进,引领地震预测科学发展。
1.招生专业
地震预测研究所在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和构造地质学二级学科等学科专业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1)地球物理学
以地震学、地壳与地形变、大地测量学、震源物理、地震电磁学、地球动力学、地震观测技术等学科为基础,开展地震孕育及发生过程的观测和地震预测等研究,探索大陆强震的成因和前兆机理,建立理论与观测相切合的数学物理模型,发展地震预测理论和方法。
(2)构造地质学
以大地构造学、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等与构造地质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为基础,开展中国大陆动力环境与强震孕育构造活动等研究,探索地壳形变与断层活动对中国大陆强震的控制作用,发展地震动力学预测的方法和理论。
2.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服务,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3.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统一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者(大专毕业生需工作两年以上)。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在职人员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其他人员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
4.报名日期
报名日期请参照当年本省、市全国统一硕士研究生招生通知。
5.报名手续
报名手续请参照当年全国统一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6.招生名额
2019年计划招生:地球物理学14人、构造地质学8人。我所2019年招收若干名推荐免试生,欢迎具有推免资格的考生积极报名。
7.学习方式和年限
我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为学术型,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8.学费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研究生收取学费,收费标准为:3000元/生学年。
我所同时完善了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奖助学金,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9.奖助学金及在学期间待遇
(1)助学金和研究生奖学金
非定向培养研究生享受助学金和研究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的覆盖面为全体非定向培养研究生。
(2)助研津贴
非定向培养研究生享有助研津贴,覆盖面为全体非定向培养的研究生。
(3)其他待遇
二、三年级研究生享有和与本所职工相同的餐补和出差待遇等。
10.毕业生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学生毕业后回定向或委培单位;非定向培养学生自主就业。
11.本章程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冲突,按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招生导师
院系所、专业、 研究方向 |
导 师 |
计划 招生 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 注 |
|
|
22 |
|
|
070800地球物理学 |
|
14 |
|
|
(全日制)01数字地震学 |
吴忠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6地球物理学或806普通物理(乙)或859信号与系统 |
|
张晓东 |
||||
高 原 |
||||
赵翠萍 |
||||
王伟君 |
||||
付媛媛 |
||||
(全日制)02 地震电磁 |
张学民 |
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6地球物理学或859信号与系统 |
|
(全日制)03 地震活动性 |
吴忠良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6地球物理学或806普通物理(乙)或859信号与系统 |
|
邵志刚 |
||||
蒋海昆 |
||||
(全日制)04 震源物理 |
付广裕 |
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6地球物理学或806普通物理(乙) |
|
(全日制)05地壳形变 |
孟国杰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6地球物理学或806普通物理(乙)或859信号与系统 |
|
王武星 |
||||
董彦芳 |
||||
(全日制)06 地震风险评估 |
王晓青 |
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6地球物理学或806普通物理(乙)或843遥感概论 |
|
(全日制)07 地震观测技术 |
薛 兵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6地球物理学或806普通物理(乙)或859信号与系统 |
|
朱小毅 |
||||
高尚华 |
||||
|
||||
070904构造地质学 |
|
8 |
|
|
(全日制)01地震构造 |
田勤俭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或620普通地质学④829构造地质学或828 第四纪地质学 |
|
张军龙 |
||||
(全日制)02岩石物理与流体地球化学 |
李 营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或620普通地质学④829构造地质学或828 第四纪地质学 |
|
周晓成 |
||||
刘 雷 |
||||
(全日制)03 遥感与GIS应用 |
窦爱霞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6地球物理学或806普通物理(乙)或843遥感概r |
|
孙 珂 |
||||
姜立新 |
||||
帅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