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内各高校相应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考生掌握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掌握金属材料中相变的基本规律,并具有运用此规律分析和研究工艺问题的能力;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性能和应用,并对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对一些典型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考试内容试卷满分150分。
三、考试内容
1.
工程材料的性能
静载时力学性能、动载时力学性能、工艺性能
2.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纯金属的结晶
金属的晶体结构、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及晶体缺陷、位错、金属的结晶、铸锭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3.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合金中的相结构、合金的结晶过程(包括平衡结晶与不平衡结晶)及合金相图的建立、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类型、合金性能与相图的关系
4.铁碳合金
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与铁碳合金中的相、铁碳相图、碳钢
5.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的塑性变形、变形对金属的组织性能的影响、回复与再结晶、金属的热加工
6.扩散
扩散定律、扩散机制、影响扩散的因素
7.钢的热处理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淬火和回火、钢的淬透性、钢的表面淬火、钢的化学热处理
8.合金钢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钢的强韧化、合金钢的分类及编号、合金结构钢、轴承钢、合金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
9.铸铁
铸铁的特点与分类、铸铁的石墨化及其影响因素、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
10.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热处理、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镁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
11.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12.机械零件选材及加工路线分析
机械零件的失效、选材的基本原则、零件设计与热处理工艺性的关系、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工艺分析
四、主要参考书目
崔忠圻,覃耀春主编。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戴枝荣,张远明主编。工程材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李涛,杨慧主编。工程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材料力学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学科基础课,也是国内各高校相应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应用基本理论分析计算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考试内容试卷满分150分。
三、考试内容
1.拉伸,压缩与剪切
胡克定律、截面法求内力;绘制杆件的轴力图;拉(压)杆的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求解简单的一次静不定问题;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
2.扭转
圆轴的扭矩和扭矩图;圆轴扭转切应力和变形的计算;圆轴扭转时强度和刚度的校核。
3.弯曲
绘制梁在简单载荷作用下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常见截面惯性矩的计算;对称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校核。
4.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广义胡克定律,平面应力状态时的广义胡克定律的应用,第一强度理论和第二强度理论、第三、第四强度理论。
5.组合变形
拉(压)与弯曲组合时的强度计算、圆轴弯曲与扭转组合时的强度计算。
6.
压杆稳定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杆的临界应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杆的临界应力,长度系数;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
实验部分
了解低碳钢及铸铁的拉伸和压缩实验;了解复杂应力状态的电测方法,会分析实验结果。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材料力学》刘鸿文
(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学II》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电工学II是高等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应用和我国电子事业发展的概况,为今后学习和从事机电类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通过该课程学习,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熟悉掌握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熟悉掌握电子电路中反馈类型的判别技能,掌握直流稳压电源中交流转换为直流的各个环节特性。
3.理解门电路的概念,熟练掌握逻辑代数基本运算法则,能用逻辑代数分析组合逻辑电路;掌握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了解时序逻辑电路、寄存器及计数器的工作原理。能用波形图分析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考试内容试卷满分:150分。
三、考试内容
(1)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产生的过程和数量差异;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的结构和类型;稳压二极管的结构和伏安特性,会用稳压二极管组成稳压电路;晶体管内部结构和电流放大原理,晶体管在放大区、截止区和饱和区工作时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常用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
(2)基本放大电路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放大电路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定量分析方法;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分压式偏置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射极输出器电路的特点;差分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对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不同放大作用;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和特点、各主要参数的意义,集成运算放大器理想化的主要条件,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的基本条件和分析依据;虚短、虚断和虚地的概念;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判断电路中存在的反馈及反馈方式和反馈作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的三种基本输入方式及其电路特点;比例放大器、反相器、同相器、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等基本运算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功能,并分析由这些电路合成的其他运算电路;电压比较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实际使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对输入和输出端的保护。
(4)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反馈的概念;电子电路中的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以及负反馈的四种类型的判别方法;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5)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中交流转换为直流的步骤;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滤波电路和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6)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和异或门的逻辑功能,TTL和COMS门电路的特点、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和基本定律,应用逻辑表达式、逻辑状态表和逻辑图表示逻辑函数,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加法器、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七段显示译码驱动器的功能。
(7)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时序逻辑电路的概念和工作特点;数据寄存器、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同步、异步二进制计数器和十进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会用常见的集成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能画出相应的时序波形图。
四、主要参考书目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电子技术(下册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机械设计是机械学科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主要通用零部件的工作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原理、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释、设计和计算一些相关的工程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考试内容试卷满分150分。
三、考试内容
(一)机械设计总论
1.机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2.
机器及零部件的设计步骤;
3.
应力;
4.
零件的疲劳断裂和疲劳强度;
5.摩擦、磨损和润滑;
6.润滑剂。
(二)连接零件
1.机械制造中的常用螺纹;
2.螺纹的主要参数;
3.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
4.螺纹的预紧和防松;
5.螺栓组的受力分析;
6.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7.提高螺纹连接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8.常用的键连接;
9.平键连接的强度校核。
(三)传动零件
1.带传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应用;
2.V带和V带轮;
3.带传动的作用力分析;
4.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5.V带设计过程中各参数的选择;
6.V带传动的使用、维护和张紧;
7.链传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应用;
8.链和链轮;
9.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动载荷;
10.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过程中各参数的选择;
11.链传动的布置、润滑和张紧;
12.轮齿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13.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1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5.斜齿轮、锥齿轮的强度计算与直齿轮的不同之处;
16.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17.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18.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19.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
(四)轴系零件
1.轴的分类和常用材料;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工作能力验算;
4.滑动轴承的类型和结构;
5.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条件性计算;
8.液体动压油膜形成机理及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过程;
9.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和选择;
10.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11.轴系结构设计。
主要参考书目
濮良贵等主编,机械设计(第九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国内各高校相应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研究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工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器装配工艺基础等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分析、解释和计算一些相关的机械加工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考试内容试卷满分150分。
三、考试内容
一、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
零件结构工艺性;
2.
加工方法选择、加工阶段划分、工序集中与分散、粗基准和精基准选择原则、工序顺序安排原则、 工艺路线制定;
3.
加工余量、工序间尺寸及公差确定
4.
尺寸链的建立及解算方法;
二、 机床夹具设计
1.
各种定位元件及在各种定位方法下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分析
2.
定位误差的分析及解算;
3.
夹紧力方向选择的原则、夹紧力作用点选择;
三、 机械加工精度及控制
1.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原始误差、误差敏感方向分析与计算;
2.
主轴回转误差及导轨误差分析;
3.
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误差复映分析,减小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
4.
减小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
5.
分布曲线法的基本应用;
四、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
1.
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
影响切削加工、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3.
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的概念及特征;
五、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1.
制定机器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则及步骤;
2.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及解算基本方法;
3.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四、主要参考书目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版).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6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冯之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5
《塑形成形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塑形成形原理》考试是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主命题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本专业和跨专业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塑性成形原理的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及力学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金属实际成形工程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金属塑性成形方面的素养,并有利于我校在硕士研究生录取中能更好地进行择优选拔。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考试内容试卷满分150分。
三、考试内容
1、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金属冷、热态下的塑性变形;金属的超塑性变形;金属在塑性加工过程中的塑性行为。
2、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
1)应力分析:点的应力状态、张量和应力张量、主应力和应力张量不变量、主切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应力偏张量和应力球张量、八面体应力和等效应力、应力莫尔圆、应力平衡微分方程
2)应变分析:点的应变状态和应变张量、塑性变形时的体积不变条件、点的应变状态与应力状态相比较、小应变几何方程、应变连续方程、应变增量和应变速率张量
3)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
4)屈服准则:屈服准则的概念、屈雷斯加和米塞斯屈服准则的几何描述及其实验验证与比较
5)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6)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3、金属塑性成形中的摩擦
金属塑性成形中摩擦的特点和影响;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分类及机理;描述接触表面上摩擦力的数学表达式;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测定外摩擦系数的方法。
4、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数值及工程解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1)主应力法及其应用:主应力法的基本原理、几种金属流动类型变形力公式的推导、主应力法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
2)滑移线场理论简介:滑移线与滑移线场的基本概念、滑移线场的应力场理论和速度场理论、滑移线场理论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
3)上限法及其应用:虚功原理与基本能量方程式、最大散逸功原理、上、下限定理、上限法的解题步骤和应用
4)有限元法及其应用: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有限元法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金属塑性成形有关的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四、主要参考书目
李尧.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董湘怀.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
俞汉清,陈金德.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理论力学是一门对工程对象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技术基础课,在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熟练地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相关的工程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考试内容试卷满分为150分。
三、考试内容
1.静力学
(1)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的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3)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4)能熟练应用各种类型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了解静定和静不定的概念。
(5)掌握滑动摩擦、摩擦力、摩擦角和自锁现象的概念,能熟练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2.
运动学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运动方程,并能熟练地求解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掌握刚体平移和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能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3)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练掌握点作复合运动时的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
(4)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和特征。掌握速度瞬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能熟练地求解与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有关的问题。平面机构上各点的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解与平面运动刚体的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3.动力学
(1)掌握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以及质点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2)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
(3)能熟练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功等)。
(4)熟练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律,并能熟练地综合应用来求解动力学问题。
(5)掌握惯性力的概念,掌握刚体平移、具有质量对称面的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方法及简化结果的计算。能应用达朗伯原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6)掌握广义坐标、自由度、虚位移、虚功和理想约束的概念。掌握虚位移原理并会应用。
四、主要参考书目
《理论力学》(第7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