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简章目录正文

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简章

2022-09-07 11:24 2766 来源:海文考研

一、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 2007年创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及 2015年成立的材料科学与器件研究院的基础上建设的研究为主型学院。学院以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为依托,拥有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 材料与化工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专业。

学院瞄准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响应 长三角一体化 国家战略,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了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纳米生物功能材料、环境功能材料和绿色印刷与上转换发光材料等研究方向。拥有 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与技术 优势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 江苏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点)、 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 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化传感与芯片技术 工程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拥有大型原位制备 -表征联用系统、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共聚焦荧光显微镜、 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等大型精密分析测试仪器及相应辅助、配套设备 4000余台 /套,总价值 8000余万元,是目前苏州地区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较为齐全的理化检测中心之一。同时拥有电催化、二次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系统、生化传感测试系统等研发、测试与产业化的中试平台。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成果转化,协同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推动新能源和生化传感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建立多个实践基地,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模式。应届研究生学位授予率为 100%,近 90%的毕业研究生在长三角区域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研发和工程技术工作,且部分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副总经理和项目经理等企业骨干。


二、师资与科研

现有专职教师 58人,包括教授 14名,副教授 15名,博士生导师 6名,硕士生导师 39名,博士学位率 100%。国家和省部级人才比例较高:中国科学院院士 1名,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1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 2名,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 1名,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等省部级人才 29人次。 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 江苏省表界面优化构筑水处理耦合系统创新 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2个,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外国院士类) 1个。学院教师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在 Materials Report: EnergyJouleNanoscaleNanoscale Horizons等国际学术机构担任主编或委员。

5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在内的纵横向课题 60余项,科研经费合计近亿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50余项,在 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 400余篇。

研究生导师信息请见: https://clxy.usts.edu.cn/info/1111/1399.htm


三、学科简介

1.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始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 2004年),于 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004年)、材料化学( 2007年)、功能材料( 2011年)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021年) 4个本科专业为支撑。经建设,本学科于 2011年, 2016年和 2021年分别入选江苏省第一期、第二期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和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本学科涵盖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研究方向。学科以 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 重点实验室、 江苏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点)、 江苏省生化传感与芯片技术 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依托,围绕 生态环境、新兴能源与生物检测 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在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纳米生物功能材料、环境功能材料和绿色印刷与上转换发光材料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1)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开发新能源关键材料、技术和器件,研发高倍率、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材料和技术,实现新型高性能动力电池的应用;开发高效光催化、电催化材料和技术,研发高性能太阳能电池。

2)纳米生物功能材料:研发新型生物传感材料及新机制,开发生物芯片标准化集成技术,开展生物炼制与生物催化,制备抗病毒药物中间体非天然糖、甾体激素类药物中间体等高价值产品,结合细胞代谢等进行生物信息预测与天然活性成分的筛选。

3)环境功能材料:瞄准绿色环保领域关键材料与技术研发及其应用,围绕环境检测 /监测、高效富集净化水处理技术相关功能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备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实现 三废 环境污染有效控制与资源高效利用。

4)绿色印刷与上转换发光材料:紧扣有机半导体 OLED产业链需求,研发三线态激子迁移发光材料、绿色印刷材料、光子晶体涂层材料和印刷电子浆料及配套的绿色印刷技术,探索反斯托克斯发光新机理,开展从 双光子 单光子 弱光上转换等原创性研究。

2.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专业以 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 重点实验室、 江苏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点)、 江苏省生化传感与芯片技术 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依托,拥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外国院士类),围绕 生态环境、新兴能源与生物检测 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在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生化传感材料与医药工程、环境材料与资源绿色工程和绿色印刷与上转换发光材料四个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材料与化工研究方向:

085601 (专业学位)材料工程

1)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储能方面:研发高倍率、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材料和器件技术,实现高性能动力电池的中试。能源转化方面:开发高效光催化、电催化材料和技术,研发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器件应用。

2)生化传感材料与医药工程:研发新型生物传感材料和芯片集成技术,开发生物芯片标准化集成技术。开展生物炼制与生物催化,制备抗病毒药物中间体非天然糖、甾体激素类药物中间体等高价值产品,以及结合细胞代谢等进行生物信息预测与天然活性成分的筛选工程。

3)环境材料与资源绿色工程:瞄准绿色环保领域关键材料与技术研发及其应用,围绕环境检测 /监测、高效富集净化水处理技术相关功能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备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实现 三废 环境污染有效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综合高效利用。

4)绿色印刷与上转换发光材料:对标有机半导体 OLED产业链需求,研发三线态激子迁移发光材料、绿色印刷材料、光子晶体涂层材料和印刷电子浆料及配套的绿色印刷技术,助力产业链升级换代。


四、拟招生专业目录

   

                                           

最终以学校正式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五、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六、奖助学金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由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等组成。

(一)国家奖学金:每生 2万元;

(二)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6000元。由研究生部、财务处按月发放,每学年发放 10 个月;

(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三个等级:

1. 一年级研究生:( 1)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录取或推免录取的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 50%,奖励金额 10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 50%,奖励金额 8000元;( 2)调剂录取的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 50%,奖励金额 8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 50%,奖励金额 6000元;

2. 二、三年级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 20%,奖励金额 12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 40%,奖励金额 8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 40%,奖励金额 6000元。

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的研究生,可以同时参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以及其他研究生奖助学金。

具体奖助政策,详见我校学生处或研究生院网站。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网址: https://clxy.usts.edu.cn/index.htm

联系电话: 0512-68230137

联系人:兰老师

另,请各位考生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我院于 2022715日在“中国教育在线”平台开展的线上直播回放。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简章 下一篇:深圳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