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院校动态正文

留学生莎拉·吉萨吉耶:中国云南脱贫经验对非洲的启示

2021-03-17 08:56 2013 来源:海文考研

在中国正式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乌干达籍学生莎拉·吉萨吉耶3月11日在乌第一大报《新愿景报》下的《奋进新时代》月刊刊登了其采写的长篇报道,海外网做了编译。全文转载如下:

2021年2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由此,绝对贫困在中国这一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度成为历史。

中国脱贫攻坚有什么经验?中国同乌干达一样有许多少数民族(部族),他们的脱贫攻坚之路如何?有没有值得乌干达和非洲借鉴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近期我们走进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云南进行探访。

初到云南,踏足麻栗坡、金平两县

云南省国土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800万,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布依族、独龙族等25个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世居这里,其民族多样性与乌干达部族难分上下。

刚到云南,触目青山环绕,绿田多姿,人民友好,热情好客,自然资源禀赋富集,所有这些都跟乌干达毫无二致,令人心旷神怡。麻栗坡、金平两县位于云南南部,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门户。两县自然风光秀丽,沿途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直至天边,是休假观光的好去处。置身云南,置身麻金两县,仿佛瞬间回到家乡,回到乌干达,回到基索罗、姆巴莱等乌南部地区。当然,云南省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保障坚强有力,这是乌暂不具备的。

但在历史上,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曾受到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负面影响,这同乌曾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灌木丛”战争约略相似。麻栗坡和金平作为两个偏僻内陆县份更曾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其后,中国政府通过综合施策对云南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重点帮扶和赋能,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现在,云南作为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已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模范省份。近年来,麻栗坡、金平两县少数民族群众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在政府多种可持续扶贫政策和补贴帮助下,通过建立健全学习中心、设立合作社、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等方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现在,麻栗坡县22.2万人、金平县37.1万少数民族群众已像全国其他地区、其他群众那样告别贫困。

探访金平县金水河镇安置区

走进金水河镇(音,以下县以下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同),青山掩映下安置区新楼矗立,整齐排列,街道洁净,公共设施到处都是,光伏路灯在街道两旁闪耀,令人目眩神迷。过去晴天灰尘满天、雨天泥泞满地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

2019年年底,439户家庭告别70公里开外穷山恶水中的老家,搬进金水河镇上为他们修葺一新的现代新居。金水河镇党支部书记白文明及一位驻村书记周育江介绍说,扶贫对象家庭旧有住房实施分类管理办法,分A、B、C、D四类管理,其中C类是改造后可继续居住或因自然风险因素需搬迁的情况,D类是亟需拆除、须立即搬迁安置的情况。两县的标准都是人口较少的小家庭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人口较多的大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相对小些,约18平方米。

钱文正是其中一户搬迁户。钱文正一家过去住在大山深处已有40余年历史的泥草屋。那里交通十分不便,到最近的市场都要三四个小时。更糟的是,由于地处山区且老屋年头太长,钱家还经常面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在政府政策支持下,钱文正一家2019年年底搬进了金水河镇一套70多平方米的现代公寓。搬家后,他孙子上学更方便了,他所在的村委会为他找了个保安工作,他老婆也找到了工作。钱文正衷心表示很喜欢现在的居住环境,“可比以前好太多了”。

乌干达在地理环境、地势地貌、蔬菜种类乃至自然灾害类型等都同中国云南省颇为相似。作为自乌远道而来的访客,我感到云南这种易地安置特别是避险搬迁做法非常好,值得乌干达学习借鉴——在乌干达,人们对避险搬迁做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种植业发展助力脱贫

云南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同乌干达人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因为大家都主要是农民。在云南,群众通过组建合作社等方式携手合作,通过自我赋能实现脱贫。在这方面,下金厂镇野石斛种植基地的做法就十分引人注目。进入基地,但见群山蜿蜒背景下,到处爬满石斛这种看似微弱实则贵重的药用植物。野石斛种植基地兼云岭野生中草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郭喜兵介绍说,石斛利于长寿,能提升免疫力,也有助于降低罹患高血压、高血糖及一些心源性疾病的风险。石斛加工提纯后价值很高,石斛花尤其贵重,价格高时可达数千元一斤。石斛口感甚佳,甘苦相杂,有似中国绿茶,又有上述疗效,因而颇受消费者青睐。2019年,云岭野生中草药种植合作社仅石斛等中草药年产值即达300万元人民币(约46.5万美元),成功帮助基地附近110户家庭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对他们脱贫致富很有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农民最近还开始通过互联网销售石斛、茶叶等产品,消费者覆盖面遍及全网。这对乌干达来说是个重要启示。

多元文化荟萃的中国边境地区

金水河镇曼蓬村民俗舞蹈让人充分感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历时百余年代代相传的手工刺绣让人惊艳,孩子们团团围坐聆听老人讲授民族语言、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诗歌等民族遗产的景象随处可见。人们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时穿戴上鲜艳的民族服饰,这些民族服饰多彩多姿,多为手工制作,做工考究精致,蕴含着许多独特意味,如绿色代表男性、粉色等暖色调代表女性等,都令人兴味盎然。云南菜色香味俱全,主食包括米饭、面条、土豆等,汤品色彩丰富而口味辛辣,非常美味。配上当地土酒和节奏明快的音乐舞蹈,令人流连忘返。这些都成为两县发展特色旅游业、进而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元素。

概念创新的超市

金水河镇上的“爱心超市”也非常“吸睛”。日常用品在货架上琳琅满目,但同普通超市不同的是,货品价签上写的是“电饭锅125分、电水壶25分”字样而非现金价码,人们通过“积分”兑换货品而非通过现金购买。初见会觉得奇怪,但这其实是当地村委会的又一项创新设计,具体做法是村委会通过随机考核村民家庭在保持清洁卫生等方面的表现打分,获得评分的村民就可以直接用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货品。这种方式主要是要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脱贫,同时助力树立环保意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来自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帮助

作为两县的对口帮扶单位,近年来,中国外交部通过各种渠道为两县筹集了4.57亿元(约合7240万美元)帮扶资金,助力两县开展食品加工、工业发展与培训、成衣制作以及教育卫生、乡村整体提升等方面扶贫工作。外交部还帮助金水河镇卫生中心配置了电子X光、彩超、心电图、脑电图等医疗急救器械以及抢救站、实验室、疫情监控中心等医疗设施,为提升金水河镇医疗水平、助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嘉铭茶园合作社是中国外交部为助力麻栗坡县脱贫建设的又一产业园区。园区占地约2600英亩,其中布满逾2万株老茶树,年均产茶量约13.75吨。园区成立以来每年为社区创造600万元人民币(约93万美元)收益,成功帮助周边235个家庭脱贫。在茶园工作的农民徐玉燕表示,茶园有力促进了所在社区的发展,也帮助她和乡亲们做到独立自强,大家倍感幸福。

感谢中国为非洲国家脱贫树立切实可行范例

回顾过去40余年,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大地上,确实不乏人群喧嚣、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高速列车和豪华汽车穿行其中、高度工业化的大都市。但如深入中国内地,就会发现中国的另一面同许多非洲国家非常相似。

我的云南之行所获匪浅,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国脱贫成就和经验的理解和认识。在此过程中,中国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故事次第展开,我感到,中国为广大非洲国家树立了一个可以学习借鉴的榜样,中国的脱贫攻坚故事对包括乌干达在内的非洲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同时,中国重视农业发展、为农业领域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并积极在全球范围推广中国农产品及其蕴含的文化的做法也值得非洲借鉴。

当前,大多数非洲国家仍在出口未经加工的初级农产品,这些初级产品的加工增值环节在其他国家完成,为加工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高额利润,而这些制成品随后又以高昂价格返销非洲市场。非洲应出口布匹而非棉花,出口家具家私而非木材,出口咖啡或巧克力而非可可豆可可粉……总而言之,非洲应向中国学习,通过深度参加全球产业链方式将农业做成非洲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这将有利于为非洲特别是非洲青年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从而助力非洲脱贫。

也许有人会说非洲缺少资本、缺少相关技术和工艺。但要知道,中国最初也是什么都缺。但中国却通过集中稀缺资源、聚焦关键领域、转移必要技术工艺等方式实现“逆袭”,非洲也同样能借鉴中国经验走向成功。非洲完全有能力从中国成功故事中汲取经验,同时保持自身独特性,避免生搬硬套。没有什么是中国能完成而非洲不能完成的,非洲只会做得更好。

上一篇:河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及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下载链接 下一篇:中央美术学院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复试通知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