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艺术教育部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合作下,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宗旨,锐意进取、积极合作,不断开展和完善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
一、办学理念
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艺术教育“辅德”、“益智”、“健体”的功能,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不仅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获得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从而达到“益智性”的目的。同时艺术活动可增强大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保持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起到“健体”的作用。
二、学校相关政策措施
我校为落实《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及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卫艺厅【2006】3号),确立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推动教育创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校领导班子与有关处室、团委、院、系部在深入学习文件的基础上,把实施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自2015年起,学校就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主管学生的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委员,对艺术教育教学实施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并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人才综合培养计划。
三、艺术师资队伍
我校的艺术教育部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教学部门,学校对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视,与河南省同类高校相比,我校公共艺术的师资力量相比较强,队伍年轻,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团队。艺术设计学院、艺术教育部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有计划地引进艺术教师。目前,担任艺术教育课程的专职教师4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人,其中博士1人。学校每年均从省内外聘请著名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常常座无虚席,深受学生欢迎,反映出我校对艺术教学的重视和大学生对提高自身艺术素养的渴求。
艺术教育部专职教师及其成果简介如下:
闫飞,副教授,艺术教育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硕士研究生。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厅特聘音乐专业高考招生专家评委。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核心期刊5篇,独著1部,参编教材2部,参与研究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省级项目7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先后两次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多次在省级以上专业钢琴大赛中获奖,是河南省钢琴大赛专业组金奖获得者。
刘红艳,副教授,硕士。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会员,亚洲设计协会会员。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参编教材4部,获得专利1项。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省级科研项目5项,厅级项目2项,获省级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厅级设计大赛中先后获得10项奖项。在我校第九届多媒体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是校级重点课程《艺术鉴赏》的骨干成员,15年3月主持完成了校级优质通识课程《广告艺术欣赏》。刘红艳老师的设计课程生动形象,使学生们很好地理解了广告艺术的魅力;由刘老师指导的平面广告作品,取得了优异成绩。
吴志恩,讲师。近年来发表论文8篇, 参与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编教材2部,获厅级以上奖励2次。主持完成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1项、参与完成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
张希文,助教,在读博士。专注于现当代艺术理论研究,近年来发表论文3篇,核心期刊1篇,主持市厅级项目2项。
四、经费投入、教育教学用房、图书音像资料、教育教学设备情况
我校南区、北区、西区三个校区都有供大学生活动的场所,包括一个可同时容纳5431人活动的大型体育馆、二个能容纳500多人活动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事务中心),六个能容纳200人以上的教学活动场所,其分别是(北区亚太楼9楼综合活动中心、北区工会四楼活动中心、西区原服装展演厅、南区图书馆8楼多功能厅、南区艺术学院展厅、南区二号组团楼多功能厅等),这些教育教学场所均配有音响、灯光等设备,充分保障了我校各种艺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自2011年以来,学校加大艺术教育投入力度,购置了手提电脑、投影仪、相关电教设备及艺术类图书资料,充分保证了艺术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147个,听课座位总数17984个,有力保障了我校艺术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历次的排课中,我校始终把艺术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学校对艺术教学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图书馆藏书1978672余册,有12个中文数据库,并建有电子阅览室、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镜像站点等,形成了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图书情报系统,为师生汲取知识创造了便利条件,学习氛围浓厚。
五、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
艺术教育部承担的主要课程简介:
艺术鉴赏I | 闫飞 | 2007年至今 |
艺术鉴赏II | 吴志恩 | 2007年至今 |
艺术鉴赏IV | 刘红艳 | 2007年至今 |
音乐欣赏 | 闫飞 | 2007年至今 |
影视音效 | 闫飞 | 2008年至今 |
广告艺术鉴赏 | 刘红艳 | 2007年至今 |
设计心理学 | 刘红艳 | 2007年至今 |
中外美术鉴赏 | 吴志恩 | 2007年至今 |
艺术设计学院2018-2019学年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情况
2018-2019学年第1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情况
课程 | 课程类别一 | 课程类别二 | 课程类别三 | 学分 | 总 学时 | 考核 方式 | 任课 教师 一 | 选课人数 | 承担单位 |
[TS0900012]数字化多媒体创作 | 任选课 | 公共课 | 高新技术类 | 2.0 | 30 | 考查 | 朱雪龙[讲师] | 120 | 艺术设计学院 |
2018-2019学年第2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情况
课程 | 课程类别一 | 课程类别二 | 课程类别三 | 学分 | 总 学时 | 考核 方式 | 任课 教师 一 | 选课人数 | 承担单位 |
[TS0900012]数字化多媒体创作 | 任选课 | 公共课 | 高新技术类 | 2.0 | 30 | 考查 | 朱雪龙[讲师] | 120 | 艺术设计学院 |
[TS0900015]俄罗斯美术鉴赏 | 任选课 | 公共课 | 人文与社会科学类 | 1.0 | 16 | 考查 | 赫海鸿[讲师] | 120 | 艺术设计学院 |
一年来学校主要举办的艺术讲座
序号 | 讲座名称 | 主讲人 | 时间 |
1 | 校园创意设计大赛推广及灵感启发讲座 |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教师Chris Jessick | 2018.10.26 |
2 | 中国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 | 任鹤林 | 2019.1.4 |
3 | 设计的至善至美 | 李炳训教授 | 2019.3.26 |
4 | 创意蓝色梦想 | 吴春晖教授 | 2019.3.26 |
5 | 绿色态度语境下的再设计 | 王亚非教授 | 2019.3.26 |
6 | 历史画的想象与再现-油画《鸿门宴》创作与表现 | 王宏剑教授 | 2019.4.2 |
7 | 国家社科艺术学规划项目分享交流讲座 | 彭辉副教授 | 2019.4.15 |
8 | 创意的寻求 | 靳埭强 | 2019.5.12 |
9 | 设计的历程 | 陈放 | 2019.5.12 |
10 | 大地艺术——与万物共生 | 王刚教授 | 2019.5.21 |
11 | 刍议博物馆文化空间 | 胥昌群 | 2019.6.24 |
2007年,由团队成员共同编著的《艺术鉴赏》教材,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1月,《艺术鉴赏》修订版被列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7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艺术鉴赏》一书再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舞蹈鉴赏和书法鉴赏的课程内容,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近几年的教改项目有:
1.2012年结项的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艺术鉴赏》,主持人:王秋兰;成员:刘红艳,吴志恩,王丽丹,闫飞。
2.2016年立项的教改项目《理工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和质量管理改革研究——以中原工学院为例》,主持人:王秋兰;成员:刘红艳,闫飞,吴志恩,芦小平,陈萱。
3.2015年完成的校级优质通识课程建设《广告艺术欣赏》,主持人:刘红艳;成员:王丽丹。
六、课外艺术活动
1.我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其中艺术类社团有舞蹈队、合唱团、管乐队、书画协会、摄影协会、曲艺队、街舞队、礼仪队等8个,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达1600余人。
大学生艺术团作为院团委的直属社团,由大学生管乐队、舞蹈队和合唱团三个社团组成,分别由团委三位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多年来,无论严寒酷暑,一直坚持每周定时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历次的校内外演出中为学院争得了荣誉。除了在本校举办专场的演出外,大学生艺术团还经常在郑州市各高校间开展民间巡回演出,在丰富同学们大学生活的同时,通过与外界进行交流,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艺术水平。
书画协会、集邮协会和摄影协会是我院成立较早的三大学生社团,在同学中有广泛的影响力,由于艺术上的相似性,他们除独立开展活动外,还经常举办各种书画大赛及作品联展,我校艺术教育部老师多次作为评委或指导老师给予指导,很受学生欢迎。
2.艺术教育部与校团委、教务处等部门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共同促进我校艺术教育第二课堂的繁荣发展。除连续十几年举办“一二、九”文艺汇演外,校团委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艺术联展,包括摄影、绘画、书法、艺术创作、集邮、文学作品创作展等,在2017年我校积极参加河南省大学艺术展演,还举办包括“卡拉OK”大赛、曲艺大赛、健美操大赛、街舞大赛、话剧、小品剧本征集及展演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营造校园文化的艺术氛围。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学生自主开展艺术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过去协助学院相关部门开展各类艺术活动,转向能够自我独立完成艺术活动的组织实施。在学校每年举办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中,我们采取“双轨制”管理模式——将各类艺术活动分为由团委举办和学生独立开展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工作层次。不仅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校园艺术景象,也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们进行独立创造。
4.教职工艺术团
我校拥有自己的教职工艺术团,由舞蹈队、歌唱队、模特队组成,自成立以来,经常与学生同台演出,带给同学们多场精彩的文艺盛会,展现了我校教师及其学子的风采,同时也增加了师生间的文化交流。
七、特色和经验
学校对艺术教育工作非常重视,2003年 5月将艺术教研室更名为艺术教育部,并提升为学校的二级机构,具有固定办公地点,业务上归属艺术设计学院领导。艺术教育部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合作下,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宗旨,锐意进取、积极合作,不断开展和完善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同时艺术教育部结合学校团委、学生处第二课堂活动的辅导,为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承担了重要的职能作用,使此项教学能健康、稳步的发展并带来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结一年来的艺术教育工作,我们既认清了自我的成绩,也发现了教学工作中的欠缺和不足。首先,我校艺术教育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组织的正确引导,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从事艺术教育教师的辛苦努力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次,艺术教育工作中的不足,还敦促着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以当前社会中最新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体解决措施如下:
1、坚持以艺术教育部及艺术设计学院为依托,带动和辐射全中原工学院的艺术教育,形成及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充实公共艺术教学师资。
3、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卫艺厅[2006]年3号)和《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我们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风,使公共艺术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性选修课形成日趋完善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