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065100)348文博综合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
(一)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了解博物馆学的主要知识、博物馆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过程、原则和方法。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文物学及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博物馆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博物馆研究、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文物博物馆的作用。
4、了解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中国考古学文化的主要特征,掌握考古学的主要知识、田野工作的原则和方法,能运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田野发掘与实验室分析。
5、观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语句通顺。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考试内容比例
考古学占50%,博物馆学占25%,文物学占25%。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简答题8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三)考试内容
全部考试内容分为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考古学
1、旧石器时代考古
重点在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中国古人类学,尤其关注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在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中的重要地位及中国在世界古人类演化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发展及古人类生存的环境背景研究,深入认识中国南、北方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新石器时代考古
重点在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尤其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文化谱系、聚落形态、经济形态、社会状况、文化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梳理,以及中国文明起源、早期中国历史文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多方面。
3、商周考古
重点在中原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分区及发展过程与动因的研究;古史传说与考古学的对证,金文反映的周代社会,以及各地区重要遗迹和遗物的研究。
4、汉唐考古
重点在中国佛教考古和考古学中汉文化的形成。尤其在佛像服饰概念、汉地佛像服饰演变脉络、北朝早期佛教文化传播路线、南北朝与唐代政治文化中心的影响作用、汉唐时期关东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区、汉文化的形成等方面的研究。
5、宋元明清考古
重点在元大都考古及故宫考古及陶瓷,手工业等专门考古,并注重史料与考古资料的结合研究。
主要参考书
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第二部分:文物学
1、文物学概述
(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
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1)研究文物的价值
(2)研究文物的作用
(3)研究文物的分类
3、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文物的性质
(1)文物的定义
(2)文物的内涵
(3)文物的时限
5、文物的定名
6、文物管理与保护
7、文物保护技术
8、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
9、文物工作人员的管理
10、文物保护的科研与文物保护科技的应用
11、文物保护方针
主要参考书
李晓东:《中国文物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第三部分:博物馆学
1、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3、博物馆功能与类型
(1)博物馆的概念
(2)博物馆的特征包括
4、博物馆藏品的搜集和鉴定
5、博物馆藏品管理
6、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7、博物馆陈列与展览
(1)概念
(2)陈列和展览的区别
(3)陈列的基本原则
(4)陈列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8、博物馆观众
9、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主要参考书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