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复旦大学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文件要求,为做好我院2026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推荐工作,确保推免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一、工作机制
新闻学院成立2025年推免生推荐工作小组,成员由学院党政领导、学位分委员会主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本科教学秘书、毕业班辅导员等组成(名单附后),全面负责本年度学院推免工作。
二、 申请条件
凡思想品德表现良好,学术研究兴趣浓厚,学业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达到以下基本条件的本科毕业班学生,均可报名申请本校推免生推荐资格。
1.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2.学生已获学分原则上不低于所在专业本科毕业总学分要求的75%,且预期能按期毕业。
3.学生在多元发展路径中如选择创新创业发展路径,则无法参加推免,其他路径均可以参加推免。
4.学生本科阶段所有课程的平均绩点不低于2.0。
5.学生的英语成绩应达到或超过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D、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成绩425分、托福成绩59分、雅思成绩5.5分之一。
6.推免生推荐工作启动时,正在境外交流学习或在部队服役的本科毕业班学生,也可申请参加推荐报名和遴选。正在接受纪律处分,处分尚未到期解除的学生,不得申请参加推荐报名和遴选。
三、遴选原则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以德为先,注重对申请人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科学精神、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考察。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推荐。
2.对于符合要求的申请人,遴选总成绩以学业综合成绩为基础,将折算百分制后的学业综合成绩乘以70%,得到遴选总成绩主体部分;再加上综合评价加分值,得到最终遴选总成绩。
即: 遴选总成绩=(百分制学业综合成绩×70%)+综合评价加分
3.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考量申请人科研成果、竞赛获奖、综合发展潜力、参军入伍服兵役、参加志愿服务、到国际组织实习等符合学生全面发展价值导向的因素,作为“加分项目成绩”,计入遴选总成绩。学生在某一方面中有多项加分情况时,原则上只取一项。
相关原则如下:
(1)科研成果
申请人本科阶段积极参加学术研究,表现出优秀的学术发展潜力,在核心期刊(人文社科类专业)或最新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三区及以上学术期刊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与学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根据学术论文质量和个人贡献,申请人经答辩鉴定后可获最多5分,对申请人提交的多篇科研成果实行代表作评价。共同第一作者得分按共同作者人数核减。申请人与直系亲属或学历、职务明显高于本人者合作的成果仅做参考,不计分。
(2)竞赛(活动)获奖
① 申请人本科阶段作为唯一队员或主力队员(每支队伍主力队员一般不多于5人,主力队员认定需参赛队伍所有成员书面确认)参加与学业相关的国内权威竞赛(全国赛)或相当的国际赛事,获得第三等级及以上奖项,经评审鉴定后,获得相应加分:单人项目唯一队员可获最多5分;多人项目由院系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和指导教师团队根据申请人实际贡献,确定其可获分值,最高不超过3分。以复旦大学名义参加全国性综合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主力队员,经校创新创业学院和团委推荐者,可获最多10分。竞赛认定范围以《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工作管理办法》附录中最新公布的竞赛范围为准。在多项竞赛中获奖不累积计分。申请人与直系亲属或学历、职务明显高于本人者合作获得的奖项仅做参考,不计分。
② 高水平运动员本科阶段获得过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前八名、上海市高校体育比赛前二名及以上运动成绩者,可获最多8分;全国冠军可获得最多10分;世界冠军可获最多12分。本项得分需经体育教学部、武装部(射击运动员)推荐。
③ 申请人本科阶段积极参加学校六大艺术社团(学生合唱团、学生民乐团、学生舞蹈团、学生管乐团、学生弦乐团、复旦剧社)排练、演出及比赛等相关活动,且在全国或上海市高水平赛事活动中为学校做出过突出贡献者,可获最多8分。本项得分需经艺术教育中心推荐。
上述各竞赛指标得分不重复计算。
(3)参军入伍服兵役
申请人本科阶段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役期间思想、工作等各方面表现良好,未受任何处分,圆满履行兵役义务者,可获最多12分,立功受奖者可获最多15分。本项得分需经武装部推荐。
(4)参加志愿服务
申请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且申报本校“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或本校研究生支教团,获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推荐者,可获最多10分。
(5)到国际组织实习
申请人在本科阶段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认可的国际组织实习任务,经学院对实习任务性质、实习期长短及实习成果等方面评审认定后,可获最多3分。
(6)综合发展潜力。新闻学院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闻传播学学科特点,对学生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① 科研成果
申请人本科阶段积极参加学术研究,表现出优秀的学术潜力,以独立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学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者以独立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全文)入选5大国际会议(即国际传播学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简称ICA);世界媒体与传播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简称 IAMCR);美国传播学会(The 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简称NCA) ;世界舆论研究学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简称 WAPOR;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简称AEJMC))。根据学术论文质量和个人贡献,申请人经评审鉴定后可获最多4分,对申请人提交的多篇科研成果实行代表作评价。共同第一作者得分按共同作者人数核减。申请人与直系亲属合作的成果仅做参考,不计分。
② 本科生学术研究训练项目
申请人本科阶段参与䇹政、望道、登辉、曦源项目,项目顺利结项或者中期考察通过,经评审鉴定后,获得相应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如参加多项本科生学术研究训练项目不累积积分。申请人与直系亲属合作的成果仅做参考,不计分。
③ 国内学术会议
申请人参与国内学术会议,以独立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全文收录;以独立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期刊不在学校及学院公布的“科研成果”规定的学术期刊范围内,提交的论文将由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进行评审。经评审鉴定后,获得相应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
④ 竞赛
申请人参与的竞赛不在学校公布的 “竞赛(活动)获奖”规定的学科竞赛范围内,提交相关证明将由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进行评审。经评审鉴定后,获得相应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
4.根据学校下达给本院的名额,根据每个专业学生人数(含港澳台学生、不包括留学生)按比例分配。每个专业根据申请人遴选总成绩(百分制)从高到低确定推荐人选。
5. 获得学院推荐的学生,其遴选总成绩原则上应不低于55分。遴选时如遇申请人总成绩同分,按学生修读大类基础课程(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成绩高低等情况排定推荐次序。
如报名学生人数较多且学生总体确属优秀,学院可在学校下达的名额范围外提出候补推荐名单(候补推荐按学生遴选总成绩依次排序);院系提出候选推荐名单的,其正式推荐的学生必须满足学校规定的基本推荐报名条件。
四、其他说明
为持续稳步推进学校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妥善处理改革过渡期相关问题,在推免系统中,除学生的实际平均绩点外,同时提供统一按旧政策计算的参考绩点,以此形成两个推免遴选总成绩(成绩1、成绩2)进行排序。排序规则:如某院系有N个推免名额,按两个成绩排序后取前N位,分别获得名单 N1、N2。如N1=N2,即可直接作为拟推荐名单;如N1 #N2,则首先确定NON(即同时进入两个名单者)的学生进入拟推荐名单;其余学生(即只进入其中一个名单者),取两个推免遴选成绩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序进入拟推荐名单。未能排入前N位的,依次排序进入候补推荐名单,优先于其他候补学生。
五、遴选推荐程序和时间安排
1. 9月3日前,将本院系推免生推荐工作细则(含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名单)上传教务系统,并公示。
2. 9月12日前,学院完成报名学生加分项目认定和审核。
3. 9月15日前,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经综合评定报名学生遴选总成绩,确定本院系拟推荐名单并公示,在教务系统上完成录取,向教务处提交盖章版录取名单及候补名单(留学生名单单列)。
学生需提交的材料:英语成绩(雅思、托福)、其他加分材料(如:相关论文、竞赛等材料)等,装入档案袋,写好姓名、学号及专业,需要在9月8日上午11:00前提交到新闻学院办公楼111室刘畅老师。
六、其他相关要求
1.留学生报名申请推免生推荐资格的,由学院参照上述推荐报名条件和程序要求进行遴选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公示无异议后,由外国留学生工作处根据相关要求实施后续录取工作。
2.学生在报名申请推免生推荐资格时应慎重考虑,并诚实守信。学生报名申请推免生推荐资格后,一经审核确定获得推免生推荐资格、并得到推免生录取的,学校将不再向其提供包括办理成绩单在内的出国留学文书证明以及本科毕业就业推荐等相关服务,不予受理其延长学习年限的申请。
3.获得推免生推荐资格的学生,如在参加推免的当学年未获得推免录取、或在参加推免的当学年未能如期毕业,视作自动失去推免生推荐资格。
4.获得推免生推荐资格的学生,如出现以下情况,一经查实,并报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学校予以取消其推免推荐资格:
(1)提交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伪造证书或证明材料的;
(2)未按规定报备声明回避关系且可能影响推免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的;
(3)参加推免的当学年出现违法违纪、考试作弊行为或受到校纪校规处分的。
七、本工作细则的 解释权归新闻学院推免工作小组。未尽事宜 , 由新闻学院推免工作小组集体讨论决定 。
新闻学院推免工作小组成员:
张涛甫(组长)、陆柳、白红义、周葆华、郑雯、夏天怡、王亮(纪检)、刘畅、裔宇欣、尹海颖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