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
本次夏令营活动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大学生交流
活动。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各下属/依托的国家舆情实验室、互联网信息研究
院、新媒体研究院等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在涵盖文、工、艺三大领域的5个硕士专业、11
个研究方向,招收优秀大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活动主要包括专业介绍、学科前沿报告、
专题讲座、专业知识与技能测评等,旨在增进同学们对国重实验室的了解和认识,搭建沟
通和交流的平台。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2019年11月6日批准建设的媒体融合领域四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唯一由教育部主管、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目标是
面向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创建媒体融合与传播理论及
服务模式,引领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的先进技术创新,培养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的高精尖
人才。
国家舆情实验室,是学校为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党和国家舆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快
舆情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整合校内十多家舆情研究相关科研机构组建的实体科研机
构。2021年11月获批为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国家舆情实验室定位于服务党和
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建设成为我国舆情领域的国家智库高地、学术共同体中心、人才培
养基地,开设有全国第一个新闻与传播专硕网络舆情方向。
互联网信息研究院,是国内高校设立的首家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也是国内第一个互联
网信息交叉学科硕士博士培养机构,致力于打造互联网信息与传播研究领域的权威智库平
台、学术平台和研究平台,为国家互联网信息领域提供战略支持、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由研究院首创的互联网信息学科,是依托学校新闻与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国家“双
一流”一级学科以及北京市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设计学构建而成的交叉学科。2019
年 5 月,互联网信息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成为北京市和中国传媒大学
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新媒体研究院,是专注于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综合发展研究的专
业教学科研机构,致力于新媒体产业研究、新媒体内容研究、新媒体技术研究,以“媒体
融合”“5G传媒应用”“人工智能媒体研究”“新媒体产业”“大数据”“国际互联网传
播”“移动媒体”及“新媒体人才培养”等为核心,持续开展深入的新媒体理论研究、行
业应用研究和产品创新研发工作,通过联合国内外专家和高级研究人才团队,以严谨的科
学研究为根基,努力实现并不断开拓“新媒体”研究的最大价值。
一、夏令营时间安排及招生专业
本次夏令营报名时间定为 2024 年6 月 17 日 至 6 月27 日,夏令营举办时间为 2024
年 7 月 2 日至 7 月 10 日。本次夏令营招生专业及方向如下表。
招生单位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名
称
研究
方向
代码
学术型/专
业型
举办形式
(线上
/线下)
媒体融合与
传播国家重
点实验室/国
家舆情实验
室
新闻与传播 055200 网络舆情 14 专业型 线下
信息传播学 0503J5 舆情与社会治理 05 学术型 线下
大数据技术
与工程 085411 数据智能技术与应用 02 专业型 线下
媒体融合与
传播国家重
点实验室/互
联网信息研
究院
互联网信
息(文
科)
0503J4
社会化媒体 01 学术型 线下
视听新媒体 02 学术型 线下
网络空间治理 03 学术型 线下
网络与未来社会 04 学术型 线下
互联网信
息(工
科)
0810J4
媒体大数据 01 学术型 线下
智能媒体技术与应
用
02 学术型 线下
大数据与社会治理 03 学术型 线下
媒体融合与
传播国家重
点实验室/新
媒体研究院
新闻与传播 055200 媒体融合与传播实务 16 专业型 线下
二、申请条件
1.全国各高校 2025 年应届毕业生。
2.遵守宪法和法律,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3.学习成绩优秀,本科前 5 学期总评成绩(绩点)排名在该校本专业同年级前 30%
之内,且有望获得 2025 年研究生推免资格。
4.外国语成绩须满足下列条件:
·申请专业代码为055200、0503J5、0503J4、0810J4的考生外国语成绩须通过大学
英语六级水平考试(425 分以上[含 425 分])(或其他语种相应等级);
·申请专业代码为085411的考生外国语成绩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425分以
上[含425分])(或其他语种相应等级)。
5.申请专业与本科就读专业相同或相近。
6.对于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如有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著作、专利等),
申请条件可适当放宽。申请人须提交申请及证明材料,经学院(研究院、实验室)和学
校审核通过后,方可入营。
特别提示:本次夏令营也面向本校学生开放。
三、申请材料
1. 《中国传媒大学 2024 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模版见附件 1),须加盖
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公章。
2. 本人第二代(或第三代)居民身份证扫描件,身份证正反两面信息均须清晰,且
正反面需扫描在一页纸上。
3.本科阶段前 5 学期成绩单,须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4.大学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单或其他能证明本人外语水平的正式成绩证明。
5.个人陈述(模版见附件 2)。
6. 其他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或著作、获批的专利等。
7. 诚信考试承诺书(模版见附件 3)。
请严格按照《中国传媒大学 2024 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材料汇总表》(模版见
附件 4)要求的格式将各类材料的电子版整合为一个 PDF 文档,文件命名为“姓名-申
请专业所在的学院-申请专业名称.pdf”。
四、申请程序
1.申请人通过“中国传媒大学夏令营报名系统”报名,并将《中国传媒大学 2024
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材料汇总表》PDF 文档和音视频作品上传至报名系统。
2.我院将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夏令营入营名单。入营名单由
我院直接通知本人(以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届时未接到入营通知的同学即为未入
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3.被录取的学生报到时须携带申请材料的纸板原件以供核对,如发现弄虚作假者即
取消夏令营录取资格。
五、活动安排
夏令营具体日程安排如下表。
招生培养单位 时间 活动内容
注:本日程为拟定计划,具体安排可能会适当调整。
六、考核评优
夏令营活动期间将采取多种方式对营员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外国
语水平测试、专业水平测试等。根据考核成绩评出“优秀营员”,我校将对优秀营员提
供以下奖励政策:
1. “优秀营员”如获得本科就读学校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并申请中国传
媒大学推免生(原则上须与“优秀营员”公示的学院(研究院、实验室)、专业相同),
可直接拟录取为我校 2025 级硕士研究生。
媒体融合与传播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舆情实验室
7月8日 14:00 国重大楼707报到
7月9日 全天
1. 开营式
2. 主题交流:实验室及专业介绍
3. 座谈
7月10日 全天 1. 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考查及外语测试
2. 夏令营闭营
媒体融合与传播
国家重点实验室/
互联网信息研究
院
7月2日 上午 国重大楼三层报到
7月2日 下午
1、开营式
2、主题交流:研究院及专业介绍
3、互动交流
7月3日 全天 1、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考查及外语测试
2、夏令营闭营
媒体融合与传播
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研究院
7月3日 上午 国重大楼1602报到
7月3日 下午
1. 开营式
2. 主题交流:研究院及专业介绍
3. 座谈
7月4日 全天 1. 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考查及外语测试
2. 夏令营闭营
2. “优秀营员”如未获得就读学校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但在 2025 年全
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报考我校(原则上须与“优秀营员”公示的学院(研究院、实
验室)、专业相同),达到复试分数线后,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七、其他事项
1.每名申请人限报一个学院(研究院、实验室)的一个专业。
2.若发现申请材料有弄虚作假,则立即取消夏令营入营资格,如已评为“优秀营
员”,则取消“优秀营员”资格。
3.入选营员须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是否参加夏令营,逾期未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此
资格。
4.夏令营期间所有营员必须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无故缺席者将被取
消营员资格。
5.未尽事宜将不定期在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或学院(研究院、实
验室)官方网站公布,请及时关注。
八、联系方式
招生培养单位 联系人
夏令营活动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国家舆情实验室 石老师 18911928647 leikyshi@88.com
互联网信息研究院 才老师 18612220012 iiri_cuc@163.com
新媒体研究院 梁老师 15101023654 liangyu@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