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 攻读硕士学位实施办法
发布时间:2022-09-09浏览次数:3440
为规范我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以下简称“推免”),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14〕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5〕3号)、《关于做好202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1〕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河南师范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推荐条件和排序方法
1.符合《河南师范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推免”)中各类型推免生资格;
2 、对符合推荐条件的本专业学生按推免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推荐。对于相同得分的,主干课成绩得分高的优先;
3、推免综合得分按照A类成绩(学业成绩)占80%,B类成绩(专业技能、基础能力、科技竞赛和荣誉称号等)占20%,计算加权平均分;
4、对符合推荐条件的本专业学生,同等条件下满足学校规定优先推荐条件,优先保证推荐指标。
二、A类成绩(学业成绩得分)计算办法
1、学业成绩指专业主干课成绩,为推免学生所在年级学生所修的专业考试课和学院按照考试课方式管理的专业选修课,在推免测算时将计分课程进行公示。
2、单门专业主干课得分的计算方法为:课程学分*考试综合成绩。
3、学业成绩得分为所有课程单门专业主干课得分的总和。
三、B类成绩(专业技能、基础能力、科技竞赛和荣誉称号)计算方法
1 、英语四级和六级成绩
按照英语四级(425分以上有效,低于425不计分)和英语六级(425分以上有效,低于425不计分)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折合,以最高成绩计入成绩:
(1)英语四级成绩折合方法:四级成绩/7.1×4 + 200;
(2)英语六级成绩折合方法:六级成绩/7.1×4 + 400。
(3)英语四级和六级成绩按照最高分只记一次,不重复计算。
2 、科研论文
(1)学生在物理学院教师指导并联合署名在中文核心期刊、SCI(E)/CSSCI/EI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且应发表在物理、材料、光电等领域的学术期刊。
(2)每位学生计算的总论文篇数最多为2篇。
(3)量化计算方法(指导原则为SCI三区论文相当于一门2学分课程):发表中文核心期刊、SCI(E)/CSSCI/E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分别加100、200分,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附加期刊的分区分数,分区加分为:SCI一区加100,SCI二区加50,其它分区不加分。非第一作者论文不再附加期刊影响因子和分区加分,且最多只能计入1篇。
(4)第2作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记50分,第3名(含)以后作者不计分,非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最多只能计入1篇。
(5)第2、3作者SCI/CSSCI/EI期刊论文记50、30分,第4名(含)以后作者不计分。
(6)《大学物理》在国内具有突出的学科关联度和声誉,为鼓励我院学生的创新成果在该刊发表,将在该刊发表的论文视为中文核心期刊成果。
(7)科研论文中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学生视为第一作者。其他学生为非第一作者的论文,按照论文所列作者的实际顺序(不排除指导教师次序)计算。
(8)学生应保存科研论文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备查,弄虚作假的,经查证后取消推荐资格。
(9)仅有接收函或者接受证明的论文不计分。由科技管理部门等权威机构公布的黑名单期刊发表的论文不计分,在已被国际公认的掠夺性期刊发表的论文不计分,在非法出版物上发表的论文不计分,在专业不相关的期刊发表的论文不计分。
(10)科研论文加分需要提交论文原件、复印件和打印通过中国知网或Web of Science、EI等数据库检索页面的证明文件,暂未被相关数据库收录的,应提供期刊所在网站网页证明该论文已发表页面(包含文章的doi、卷、期、页码等)的打印材料作为证明,同时提交论文发表当年的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当年未公布的,以上一年数据为准)的分区证明,并由指导教师签字证明。
3 、授权专利
(1)授权专利(发明专利相当于1门2学分课程分数):学生独立开展研究或者在物理学院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并以相关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不加分)的,每项专利第一发明人加100分。指导教师为第一发明人,学生为第二发明人的,学生视为第一发明人。
(2)非第一发明人的其他参加人员以75-20-(名次*5)计算。第4人(含)及以后的发明人不计分。
(3)专利内容应具有专业相关性,且专利权单位为河南师范大学。发明专利限2项。
(4)计分时应提供专利授权证书及复印件或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通知书证明及复印件,如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教师签字授权。
(5)授权专利除了专利证书以外,还需要提交申请专利时在学校科研处备案的原始发明人名单表格(由科研处审核盖章),以及专利发明人变动情况证明。 原始申请时不含学生姓名但通过后期变动获得发明人资格的,不予计分。
4 、科研项目
国家级和省级大创项目立项,推免测算前取得研究成果(以标注项目号方式发表的文章、专利、或入选大创年会为依据),项目主持人分别加10分和5分。
5 、专业技能、基础能力和科技竞赛(A类国家级比赛最高奖相当于SCI一区论文;B类国家级比赛的最高奖对应一门2学分课程)。
(1)现对加分竞赛分为 A 、 B两大类,分别包括:
A 类: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B 类:“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高师杯);“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技能大赛;“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自制仪器评比;全国高等学校物理演示实验比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
A、B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对应加分按照以下表格执行:
-
奖项
类别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A类
国家级
300
260
220
B类
国家级
200
160
120
A类
省级
200
160
120
B类
省级
100
80
60
(2)以上竞赛集体项目仅前3名计分,对于有主持人的情况,主持分计一半分数,其他前两名各计四分之一;对于无主持人的情况,平均分配。
(3)以上竞赛最高奖为特等奖的,按照获奖等级高低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顺序依次计分,参照前面的一、二和三等奖的计分办法。
(4)以上竞赛无法区分参与人顺序的,由指导教师签字确定名次,均取前三名,按该获奖人员平均计算。各类竞赛所获得的参赛奖、优秀奖层次不计分。
(5)不在以上范围内的各类比赛不予加分。
6 、学生工作荣誉称号
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文明学生等省级以上荣誉计100分(应为省教育厅、团省委等政府单位授予的奖项,不包括各类协会等社会组织授予的)。
四、名额分配方法
1、根据学校分配总名额,按上届同专业通过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的实际人数按比例分配,合并计入上年结余指标后,向全院公示。
2、服兵役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毕业生,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的,优先推荐。
3、报名参加“硕师计划”推荐免试的学生,有支教或国培计划定岗实习的,优先推荐。
4、学院根据教务处下拨的“卓越师范生”推免指标,具有推免资格,获得国家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奖励的,优先推荐。
五、最终成绩计算排名办法
1、A类得分(学业成绩)和B类得分(专业技能、基础能力、科技竞赛和荣誉称号)分别按照当年本专业学生的最高分进行折合,计算方法为:
学业得分(A 学)=本人(A)分/本专业最高分(A max)*100;
成果竞赛荣誉得分(B 奖)=本人(B)分/本专业(B)最高分(B max)*100。
2、综合成绩= A 学*80%+ B 奖*20%。
具有下列情况的,不予推荐:
1、由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各种考试中作弊或协同作弊者;
2、受警告及以上纪律处分者;
3、推荐时已确定不能获得学士学位者;
4、科技成果、竞赛成果和荣誉称号加分中经认定有学术不端情形者;
5、提交推免证明材料弄虚作假的。
六、推免生接收单位
普通学术型 推荐免试生的接受单位或专业应为河南师范大学及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层次”高校或“双一流建设专业”的高校专业,或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各研究所以及与中国科学院相当层次的科研机构。推免所选专业为学生所属学科相关研究方向。
七、推荐程序
1、成立由党、政领导组成的推荐免试研究生领导小组进行总体指导,确定推免指标分配和推免测算方案;
2、按学生所在专业的排名顺序依次取得推免入选资格,具有推免入选资格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推免,放弃入选资格的,需要签名确认并声明放弃推免入选资格。最终推免学生以自愿报名学生的综合分数排
由高到低依次获准推荐。
3、由辅导员、教务员、各专业学生推免测算小组,统计综合测评、专业主干课成绩并公示;
4、学生对提交各种材料有异议的,可以向学院研究生推免工作领导小组实名举报,领导小组将核实所举报的情况进行查证;领导小组有责任和义务为举报者保密;所提供材料时间要在学校要求的截止范围内,其他一律视为无效材料。
5 、推免过程中弄虚作假, 获得推免资格并已经实际推荐的,经查证后将实际情况向接收单位通报,由接收单位根据该单位管理条例予以处理。
6、推免过程和推免结果实施主动公示制度,接受师生监督。
八、其他
本方案适用于普通类推免、“硕师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
未尽事宜,由学院当年研究生推荐免试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物理学院
2022年8月1日
https://www.htu.edu.cn/physics/2022/0909/c2223a251352/page.htm(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