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保研推免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研学营通知

2024-12-17 11:27 1251 来源:海文考研

为了促进全国高校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青年学子进一步了解心理学的前沿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的发展方向,从不同角度启发大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探索学科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拟于2024年7月上旬开展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研学营。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暑期研学营是我系选拔推荐免试研究生优秀生源的重要方式,对于已获得本科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2024年暑期研学营优胜者,将会优先向学校推荐免试攻读2025年硕士研究生。欢迎有意报考我系推免生的优秀大学生(限大三年级)积极申报!

一、院系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心理学学科建设的高校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研究生。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原有学科基础上设立心理学系,同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目前,心理学系拥有应用心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学术硕士)和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授予权,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及相应硕士授予权。近年来,人大心理学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2021年,心理学科进入全球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学科ESI排名前1%;2023年QS世界大学心理学专业排名中,位居中国高校第4名;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科位居中国高校第4名。

心理学系现为直属学校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的总体战略部署,当前心理学系的学科定位是打造“迈向人民的心理学”学科品牌,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类,更要研究人民并服务人民,力图走出一条具有人大特色的学科发展新路。心理学系的学科布局是“旗帜性的社会心理学,特色化的应用心理学,前沿性的基础心理学”。其中,社会心理学是人大心理学科的旗帜所在,侧重理论和实验社会心理学、社会治理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方向,努力为中国之治、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自信、民族团结提供心理学视角的学理解释和实践对策;应用心理学聚焦于国民心理健康、企业与组织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等特色化方向,以探究国民健康、经济建设、企业发展等领域的重要心理学问题并寻求改善之道为目标;基础心理学专注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心理语言学、情绪心理学等方向,聚焦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学术攻关。

基于上述学科定位和布局,心理学系围绕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为推进学科发展,心理学系在教师自主科研基础上,着力以“社会心理科学与工程”为主攻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通过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调查、社会心理和神经科学实验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围绕社会治理心理学、企业和组织心理学开展应用科学研究,面向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开展专项工程研究,努力建构心理学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

心理学系在本、硕、博三个层次培养可堪国家使命,具备良好品德与专业知识能力,善于深刻洞见人性本质,洞察人类心理和行为规律,具有学术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心理学人才。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框架是“育才”模型(Make-I-Talent,MIT模型;字面为“让我成才”“造就人才”,简称“育才”)。该模型包括6个核心概念:(1)使命(Mission):复兴栋梁,强国先锋。(2)能力(Ability):研究能力,实践能力。(3)知识(Knowledge):理论知识,方法知识。(4)品德(Ethic):内修德性,外展德行。(5)洞见(Insight):洞见人性,洞察人心。(6)人才(Talent):学术人才,应用人才。六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全面育人的目标体系。

心理学系目前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共有教师30人,其中专职教师25人(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今后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员提质,确保学科发展的人才支撑。心理学系建有“社会心理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包括10个专门实验室,,还建有一批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基地,强化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条件保障。心理学系师生一直并将继续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我,锻造学科。心理学系将继续强化学术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学术联系,与学界同仁携手探索社会心理科学发展道路,建设迈向人民的心理学,在服务人民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彰显学科价值。

二、暑期研学营介绍

本次暑期研学营将采取“导师制+项目研讨”的形式,致力于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高端平台,为营员提供更多机会与资源,深入了解心理学某一领域的前沿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短时间完成从选题、设计、分析结果到报告展示的心理学研究全过程。

每位营员在营期间会进入不同的主题研究小组(在入营报到时抽签决定),由导师带领完成任务。营员所在课题小组导师与营员入学后的硕士导师没有必然联系。

暑期研学营同时还将安排精彩的学术讲座、研究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图书馆和博物馆参观等活动。活动最后,将根据营员的综合表现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评选出优秀营员和潜力营员。

本次暑期研学营报名专业为学术硕士的3个专业:心理学(一级学科为心理学,授予教育学学位)、社会心理学(一级学科为社会学,授予法学学位)、心理语言学(一级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授予文学学位)。每位营员限报1个专业。

三、申请资格

凡申请本次暑期研学营的学生应该符合以下报名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

2.本科大学三年级在校生(2025年应届毕业生),英语水平突出;

3.具备良好的沟通意愿与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心理学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

4.原则上本科前5学期平均学分绩排名应为本专业的前10%。

5.有两个熟悉申请人情况的推荐人推荐(推荐人应在所在学院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四、报名与入选程序

1. 电子申报(2024年6月8日起至2024年6月20日中午12点前)

本次电子申报采用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暑期研学营报名系统,网址为http://yjsfs.ruc.edu.cn/tp/zs/login/toLogin/tm

【系统开放时间为2024年6月8日起至2024年6月20日中午12点前。系统关闭后无法进行补报名;未在以上时间段进行的报名无效。】

报名时请使用真实姓名和有效手机号。其中招生类型请填报“硕士”,报考院系选择“心理学系”。报考专业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中选1个(限报1个专业)。

报名材料应包括以下材料(原件扫描存成PDF格式,在系统的“上传电子材料”模块上传):

(1)学生证(包括封皮、个人信息页、前六学期注册页,合并成一个PDF文件)

(2)身份证(有效期内的身份证,正反面合并成一个PDF文件)

(3)本科成绩单(须有院校教务部门盖章)

(4)本科前三年(或前5学期)总评成绩专业排名证明(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盖章)(必须使用指定模板,见附件1)

(5)英语六级成绩单(或其他外语水平的证明材料)

(6)专家推荐信(模版请见附件2,两封推荐信合并成一个PDF文件)

(7)个人陈述(请用1000字以内介绍你的学术背景、曾经做过的研究工作、以及将来攻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目标等。个人陈述应由申请人独立完成,如发现是由他人协助完成,将取消申请人资格。可加页,落款须签名)

(8)其他个人认为有必要补充的材料,如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已见刊的文章(申请人须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申请人第二作者)、校级以上获奖证书等。(此项为可选项)

2、下载报名表发送到心理学系暑期研学营邮箱(邮箱地址:xlxly@ruc.edu.cn),2024年6月20日下午15点前提交。

提交报名表要求:在线报名提交后下载报名表,进行打印,在申请表上贴证件照片,同时申请人亲笔签字(在报名表下方空白处签字);并由所在学院教务部门盖章(在报名表“学籍信息”栏盖章)。然后扫描存成PDF版本,文件命名为:姓名+所在学校+人大心理学系暑期研学营报名表。

邮件主题为:所在学校+姓名+电话号码。请将自己邮箱的发件人设置为自己的真实姓名。

特别提醒:在报名系统上报名信息填写不完整或上传电子材料不完整,或未通过邮箱发送所需要材料,均视为报名不成功。所提交的附件材料请务必完整、准确、清晰,如提供任何虚假、错误材料和信息,无论何时一经发现将根据相关规定取消资格。未按要求提交材料者,视为无效报名。

3、入选名单公布与确认

入选名单将于6月底7月初在心理学系官网上公布,同时公布本次暑期研学营具体的日程安排。入选的营员请于规定时间前通过电子邮件确认参营,未按时确认视为放弃参加暑期研学营。

4.注意事项

(1)在线申请是报名的唯一途径。

(2)本届暑期研学营暂定于7月上旬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内现场开展,请申请人提前考虑时间安排,交通食宿自理,活动形式及具体日程安排另行通知。

(3)请准备好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和学生证(每学期均须盖注册章),以及上述扫描文件原件,在入营报到时进行现场核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10 – 62513887(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00)。

联系邮箱:xlxly@ruc.edu.cn

心理学系将主要通过心理学系官网公布信息以及邮件进行沟通,请各位同学密切关注心理学系官网并注意查收报名所用邮箱邮件。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官网:
http://psy.ruc.edu.cn/

官方微信:“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附件1:本科成绩专业排名证明

附件2:专家推荐信模版


原文链接:http://psy.ruc.edu.cn/xwdt/tzgg/9a1f4f299da04cffaf22cbc5cd5ee6da.htm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2025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25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2024年9月)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