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交通大学 2025 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办法》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欢迎国内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我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我院推免生只招收全日制。
一、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获得推荐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3.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4.身心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申请材料
1.有效居民身份证;
2.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3.本科成绩单,要求加盖学生所在学校教务处公章;
4.学术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等)、国家英语四(六)级成绩单、获奖证书等;
以上申请材料由考生在我校推免预报名系统上传电子版图片,可通过对原件进行扫描或拍照生成,上传电子版为 pdf 或 jpg 格式,每个附件大小不超过 1M。申请人必须保证全部申请材料以及网上报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申请人提交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我校将取消申请人推免录取资格,并通报申请人所在学校,责任由申请人自负。
三、申请流程
1.申请
(1)申请人浏览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网址:http://gs.bjtu.edu.cn/cms/zszt/),查看《北京交通大学 2025 年推免生招生专业目录》,选定报名专业。
(2)申请时间:9 月 18 日至 9 月 25 日,申请人登录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的“推免预报名系统”(网址:http://gsadmission.bjtu.edu.cn/recommend/signin/)进行预报名,按系统要求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申请材料,每个申请人只能填报一个志愿。
(3)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网址为:https://yz.chsi.com.cn/tm)预计为 9 月 28 日 9:00 开通(若开通时间有变化,以最终实际开通时间为准)。该系统开通后,申请人(含已参加我校暑期夏令营和推免预报名的申请人)须登录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并缴纳报名费。
2.复试
(1)学院成立推免生工作小组,指定专人定期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核,根据申请人情况遴选、确定复试名单。
(2)学院推免生复试采取现场考核方式进行,面试时间:
2024 年 9 月 26 日上午 8:00—12:00(专业)
2024 年 9 月 26 日下午 14:00—17:00(专业)
2024 年 9 月 26 日上午 8:00—12:00(外语)
(3)考核为综合面试,满分 100 分(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30 分、综合素质面试 70 分)。考核内容包括外语能力测试、专业及综合能力测试两部分。外语能力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及口语水平。专业及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考生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每生时间一般不少于 20 分钟,复试成绩不合格者(即复试成绩低于60 分)不予录取。
(4)申请人复试前通过我校“推免缴费系统”交纳复试费 100元/人),缴费网址:
https://gsadmission.bjtu.edu.cn/recommend/signin_new/。
(5)可接收推免生专业方向 3.录取
(1)复试结束后,确定复试成绩排名,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在学院网站进行公示(网址:http://mkszyxy.bjtu.edu.cn/)。
(2)拟录取的推免生须按照教育部及学院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完成注册、填写个人基本信息、上传照片、网上支付、填写志愿、确认待录取等步骤,网报专业须与拟录取专业一致。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认的推免生,原则上学院将不再保留其拟录取资格,学院可相应依次递补拟录取。
(3)推免生一旦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接受待录取通知,则不可再接受其它志愿的待录取通知。
(4)未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确认的推免录取结果,一律无效。
(5)推免生接收工作结束后,推免生拟录取名单将在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网址 http://gs.bjtu.edu.cn/cms/zszt/)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 7 个工作日。
四、修业年限
我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 3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延长期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在基本修业年限外不超过 2年。
五、奖励政策
1.新生奖学金
被我校录取的硕士推免生,一年级可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 12000元/生年。
2.高年级奖学金
二年级及以上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及学业奖学金,资助范围内国家奖学金 20000 元/生年,一等学业奖学金12000 元/生年(国家奖学金和一等学业奖学金占比 40%)。二年级及以上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及学业奖学金,资助范围内国家奖学金 30000 元/生年,一等学业奖学金 16000 元/生年(国家奖学金和一等学业奖学金占比 40%)。
3.知行奖学金
知行奖学金设知行奖和提名奖,知行奖 20000 元/人次,提名奖10000 元/人次。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均可申请。
4.双百奖学金
双百奖学金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学术奖学金,新生奖学金每人奖励 20000 元,学术奖学金每人奖励 30000 元,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均可申请。
5.助学金
我校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包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资助范围内每人每年享受国家助学金 6000 元。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资助范围内每人每年享受国家助学金 18000-21000 元。
6.社会捐助奖助学金
我校设立各种社会及企业捐助的奖助学金 30 余项,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均可按照适用范围及条件申请,奖励金额每人 1000-30000元不等。
7.助管、助教、助研
我校设立研究生助管和助教岗位,聘用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按岗位及工作时间发放津贴.另外,博士研究生由导师资助助研费,工学不低于 800 元/生月,理学、经管不低于 500 元/生月,人文不低于300 元/生月。
8.助学贷款
学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对于因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本人或父母重病等),无法维持基本支出或看病等费用,还可向学校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和思源助学金。
六、联系方式
学院研究生科及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 14:00-17:00。
学院研究生科电话:010-51683209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10-51688153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