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是国家选拔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复试录取是研究生考试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5﹞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4﹞4号)及吉林省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校复试录取各项工作,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全力确保我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科学,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牢固树立“考试招生育人”理念,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以德为先,着力选拔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坚持综合评价。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选拔规律,加强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突出对考生学术素养、创新能力、专业基础等方面的考查,提高选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坚持公平公正。严格规范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做到政策透明、规则明确、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4.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考生服务。
二、组织管理
1.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管理,制定《东北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审定各招生学院(部)调剂工作办法,统筹调配招生计划,审批各招生学院(部)上报的拟录取名单,统筹协调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组织成立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联动协作组(即复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2.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联动协作组(即复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研究生院、校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保卫处、后勤保障部、校医院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在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过程中,具体实施和开展组织协调、纪律监督及人员审查、舆情监控及新闻发布、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医疗服务等相关工作。
3.各招生学院(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复试工作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各专业复试小组、资格审查小组和服务保障小组开展相应工作。坚持并完善“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复试小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管理方式。
4.各招生学院(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组织成立若干专业复试小组,在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复试工作。
5.各招生学院(部)组织成立资格审查小组,在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东北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以下简称《招生章程》)和《东北师范大学2025年全国统考、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的规定对复试考生进行资格审查。
6.各招生学院(部)组织成立服务保障小组,在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考生服务、考务管理、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复试相关服务保障工作。
三、工作实施
(一)复试比例
我校执行《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 “研考国家线”),实行差额复试。生源充足的专业复试比例一般不少于公布的招生计划的120%;上线考生不足招生计划的,按实际上线人数组织复试。我校不接受破格复试。
(二)复试时间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复试工作一般应于2025年4月2日前完成,调剂考生复试工作一般应于4月15日前完成,具体时间由各招生学院(部)自行确定。
(三)复试方式
复试方式为现场复试,考生凭本人初试准考证从指定入口进入校园[人民大街校区入口:人民大街西门;净月大街校区入口:博硕路2号门]。
(四)复试内容
1.专业素养考核
满分为100分,时间为1.5小时至3小时,考核手段一般为笔试。各招生学院(部)根据《招生章程》及《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复试科目确定考核内容。
2.综合能力考核
每位考生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考核各部分所占时间由各招生学院(部)自行确定,各招生学院(部)可根据选拔需要,综合运用面试、实验、实践操作等考核手段。
(1)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满分为50分。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须增加第二外国语的口语和听力测试。
(2)综合素质测试
满分为100分。综合素质测试应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潜力。学术学位重点考核学生的学术素养、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同时,通过考生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补充材料,全面考查考生的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情况。
(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主要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应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3.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的考生,须在复试中加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方式为开卷笔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50分,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4.同等学力及跨学科考生(是否跨学科由各招生学院(部)在资格审查时认定),应按照《专业目录》公布的科目进行加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每科1.5小时至3小时,每科成绩满分为100分,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加试科目中任何一门考试成绩低于60分,即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五)成绩计算方法
1.考生复试成绩=专业素养考核成绩 + 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 + 综合素质测试成绩 +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成绩(仅限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专业学位)。
考生的复试成绩中,专业素养考核成绩低于60分,或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低于30分,或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低于60分,或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成绩低于30分,均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2.考生最终成绩=初试成绩 + 复试成绩。成绩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四、调剂复试
(一)调剂基本条件
1.须符合我校《招生章程》及《专业目录》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含加分)须同时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调入专业对应学科门类的“研考国家线”(A类考生)。
3.原则上,调剂考生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相近。
4.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的管理类联考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且初试成绩同时符合调出专业和调入专业的“研考国家线”(A类考生)的基础上可互相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
(二)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以下简称“调剂服务系统”)
所有调剂考生均须通过“调剂服务系统”进行申请(系统开通时间以“研招网”公布为准),经各招生学院(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复试。
调剂前,各招生学院(部)在“调剂服务系统”中完成调剂报考条件等相关系统设置并提交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研招办”)审核。调剂系统开通后,各招生学院(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应按照已公布的调剂工作办法从申请调剂的考生中遴选参加复试考生。及时通过“调剂服务系统”通知考生相关信息,确保信息沟通畅通。
对申请同一招生学院(部)同一专业(方向)、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在满足各招生学院(部)调剂要求的基础上,各招生学院(部)应当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严禁将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单位、毕业院校、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调剂遴选依据。严禁以考生所在单位、行业、地域、学校层次类别等非学业水平标准限定调剂生源范围,严禁设置歧视性调剂条件。
五、拟录取名单确定
1.所有拟录取考生必须参加复试,复试合格后方能录取。各招生学院(部)的拟录取人数不能超过本单位招生计划。
2.各招生学院(部)根据招生计划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按最终成绩排序依次录取;调剂考生单独排序,按最终成绩排序依次录取。
3.参加复试且合格,但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最终成绩排序,后期学校若有名额调整,将按排序依次录取。
4.若考生因特殊原因自愿放弃复试资格,各招生学院(部)可按该专业其他考生的初试成绩依次递补复试人员。各招生学院(部)须做好自愿放弃复试资格考生的记录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如已通过“调剂服务系统”被其他学校“待录取”,须在接到我校录取通知后的规定时限内解除,具体时限由各招生学院(部)自定(不少于1个工作日),否则视为自愿放弃,不予录取]。
5.全部复试工作完成后,各招生学院(部)须对成绩数据、拟录取数据进行多人核对校验,将经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的拟录取名单报送研招办。
6.复试结束后,各招生学院(部)须及时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布拟录取名单,公布内容包括:拟录取专业、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考生最终成绩,对调剂考生、“单独考试”、“骨干计划”、“士兵计划”、享受初试加分或照顾政策的考生须注明。公布时间不少于7日,如拟录取名单变更,须及时在本单位网站上予以更新。
7.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研招办将对全校拟录取名单统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日。
六、“单独考试”、专项计划等考生复试相关说明
(一)“单独考试”
1.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
无单科成绩要求,各招生专业初试总分成绩要求如下:
0401Z5教育管理与政策 总分不低于307分;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总分不低于232分;
078401教育技术学 总分不低于318分。
2.我校“单独考试”不接收调剂。
(二)“骨干计划”
1.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
(1)划定原则
①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汉族考生录取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20%(南疆高校教师专项计划除外),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计划原则上不低于65%。②进入复试考生的初试总分须不低于“研考国家线”中报考专业对应学科门类“骨干计划”考生初试总分线。③我校以考生初试总分(满分500分和满分300分已按比例折算)与“研考国家线”中报考专业对应学科门类“骨干计划”考生初试总分线之间的相对差值为依据,结合教育部下达的“骨干计划”分省计划,择优确定骨干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
(2)“骨干计划”普通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
无单科成绩要求,初试总分成绩要求如下:
一级学科、 专业学位类别 ( 以下简称学科专业 ) |
定向省、市、自治区 |
进入复试的 初试总分要求 | |
哲学[01] |
各学科专业 |
各定向省、市、自治区 |
272 |
经济学[02] | |||
历史学[06] | |||
交叉学科[14] | |||
法学[03] |
各学科专业 |
西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259 |
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276 | ||
河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甘肃省 |
312 | ||
其他定向省、市、自治区 |
336 | ||
教育学[04] |
体育学[0403] |
西藏自治区 |
244 |
其他定向省、市、自治区 |
256 | ||
其他学科专业 |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273 | |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285 | ||
辽宁省、湖南省 |
312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 |
322 | ||
吉林省、黑龙江省、贵州省 |
346 | ||
其他定向省、市、自治区 |
350 | ||
文学[05] |
各学科专业 |
黑龙江省 |
281 |
其他定向省、市、自治区 |
318 | ||
理学[07] |
各学科专业 |
各定向省、市、自治区 |
220 |
工学[08] |
各学科专业 |
各定向省、市、自治区 |
208 |
农学[09] |
各学科专业 |
各定向省、市、自治区 |
196 |
管理学[12] |
工商管理[1251] |
各定向省、市、自治区 |
141 |
公共管理[1252]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132 | |
其他定向省、市、自治区 |
165 | ||
图书情报[1255] |
湖北省 |
153 | |
其他定向省、市、自治区 |
189 | ||
其他学科专业 |
各定向省、市、自治区 |
267 | |
艺术学[13] |
各学科专业 |
各定向省、市、自治区 |
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