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理工梁敏敏课题组在单原子纳米酶理性设计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单原子纳米酶由于具有可设计规划的几何结构和电子配位,其可以在原子水平上有效地模拟天然酶的金属活性中心,是替代天然酶最具潜力的候选者之一,也为开发具有天然酶催化性能的人工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阅读原文
2、浙大农学院马忠华教授团队揭示了RNA结合蛋白调控小麦赤霉病菌前体mRNA剪接的新机制
2021年5月11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农学院马忠华教授课题组题为“The RNA binding protein FgRbp1 regulates specific pre-mRNA splicing via interacting with U2AF23 in Fusarium”的研究论文,揭示了RNA结合蛋白FgRbp1调控小麦赤霉病菌前体mRNA剪接的分子机制,为防控赤霉病新药靶的发掘奠定基础 ……阅读原文
3、浙大农学院徐海明教授团队提出扫描群体基因组选择位点的统计新方法及云计算平台
该研究基于群体基因组数据的内蕴亚群结构,提出了能够分析各类群体基因组选择位点的单标记回归方法EigenGWAS,摆脱了传统方法对群体标签的要求,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无监督式”扫描策略,扫描所得位点具有直观的生物学解析 ……阅读原文
4、浙大顾臻团队研发抗癌贴片,可在瘤内催化产生抗癌药物
研究团队以聚乙烯醇(PVA)作为微针贴片的基质,在其中掺入钯纳米颗粒沉积的二氧化钛纳米片,制备了一款能够增效减毒、使用方便的生物正交催化器件(图2),可以在使用贴片的地方“指哪打哪”,通过催化反应,原位产生抗癌药物 ……阅读原文
5、北理工在Stokes流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Stokes流体方程中有一个长期悬而未解的数学问题---流体的Kac问题:能否通过测量Stokes流体振动时发出的频率就能够判断出这片流域的体积和表面积 。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刘跟前教授最近对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从而彻底地解决了这个著名的流体Kac问题 ……阅读原文
6、北理工在大规模多信号输入输出检测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研究成果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李庆娜副教授及其研究生赵平凡与合作者在大规模多信号输入输出检测问题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针对PSK调制的大规模MIMO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指派变量的二次规划模型 ……阅读原文
7、北理工在相对广义汉明重量方面取得新研究成果
在此之前已经有研究给出了相对广义汉明重量理论上界,该理论上界的意义在于达到该上界的编码方案能够使信息最大可能地安全传输 。更进一步,通过深入推广有限域上的这种全新的证明方法,还给出了达到相对广义汉明重量理论上界的任意维数的编码方案构造方法 ……阅读原文
8、上海交大王如竹团队在Joule期刊上发表“吸附式空气取水”展望文章
近日,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团队在Cell Press旗下Joule上发表评述性文章,聚焦于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介绍了目前吸附式空气取水领域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吸附式空气取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决定取水性能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空气取水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未来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指南……阅读原文
9、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张杰鹏教授团队:类石墨烯氢键超分子纳米片用作伪多孔催化剂载体
多孔配位聚合物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新型催化剂载体,其孔道结构能用于镶嵌无机纳米颗粒,但这类基于配位键的材料很难在强酸强碱等条件下保持稳定 。在高温合成CoP纳米颗粒过程中,利用氢键的可逆性,无孔的超薄纳米片适应性地原位生成缺陷/孔隙,形成嵌入式复合催化剂CoP@M-CA ……阅读原文
10、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欧阳钢锋教授团队在高级氧化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首个非光介导空穴氧化体系
以过硫酸盐为模型超氧化物,以缺陷态碳纳米管为催化剂,构筑了首个非光介导的高效空穴氧化体系,在水中污染物催化降解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性能,催化效率显著优于光催化技术,这为具有长寿命载流子体系的构筑提供了新的思路 ……阅读原文
11、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廖培钦教授课题组: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乙烯取得重要进展
原位红外光谱、参照对比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酞菁铜(CuPc,乙烯生成位点)和CuO4(CO生成位点)两个催化活性位点之间的协同效应可能是提高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原因,即二氧化碳分子首先吸附在CuO4与CuPc两处位点,形成*COOH中间体并被还原为*CO 。然而,在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CO中间体加氢和C−C偶联等关键步骤的高势能位垒导致还原反应倾向于以C1化合物为主要产物,限制了乙烯的生成 ……阅读原文
12、浙江大学农学院马忠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文揭示小麦赤霉病菌调控硝化胁迫的新机制
2021年5月6日,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马忠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文,揭示了赤霉病菌调控硝化胁迫的新机制, 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真菌应对外界胁迫的分子机制,为研发病害防控新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阅读原文
13、清华大学地学系卢麾课题组在GRL发文提出基于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量化地面降水“真值”不确定性的方法
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卢麾副教授课题组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题为“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拟量化复杂地形地面降水‘真值’的不确定性的论文,提出了在有限的雨量计观测支持下,将超高分辨率(0.015°水平格距)的WRF模拟数据作为密集观测数据替代,从而量化降水“真值”不确定性的方法 ……阅读原文
14、中国农业大学张华团队发现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源绒毛结构调控雌性生殖力
2021年5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的张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研究文章,该研究采用基因修饰动物与高分辨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发现了哺乳动物卵母细胞起源的独特微绒毛系统 (Oo-Mvi),并阐明了其介导卵母细胞分泌因子(oocyte secreted factor,OSFs) 的释放,进而精细调节卵泡发育和雌性生殖寿命的功能……阅读原文
15、大连理工大学王敏/大连化物所王峰JACS:表面硫酸根促进生物质多元醇产生合成气
该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光催化的方法实现了室温下可见光照射下生物质制备合成气,该团队设计并通过等离子氧化的方法制备了表面具有硫酸根的[SO4]/CdS催化剂,[SO4]作为质子受体,促进了光催化过程中的PCET过程,在甘油可见光下重整得到合成气中展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 ……阅读原文
16、上海交通大学陈功友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提高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
该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条斑病)感病基因OsSULRT3 。
水稻条斑病菌由III型分泌系统分泌的转录激活类效应子(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like effectors, TALEs)是主要致病因子,TALE蛋白通过其中间重复区可变氨基酸(RVD)识别并结合寄主感病基因启动子区的效应子结合原件(effector-binding elements,EBEs),激活感病基因的转录表达,使寄主感病 ……阅读原文
来源:各高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