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专业课“压分”或报考北京学校英语政治数学被“压分”这件事,每年都有听闻。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供20考研未取得理想成绩的同学参考,同时为21考研同学提醒。
首先,我无法确定每个高校的研究生招生部门是否会故意压一志愿考生专业成绩,目的是给考名校落榜调剂同学预留名额。
建议如果你心有不甘或存疑,请致电教育部考试中心、目标院校的研招办或纪委进行反馈,这是你作为考生的权利!
如果(经查)属实,首先建议高校如果有类似考虑,尽量在招生简章中做出类似“本校除招收一志愿考生外,每年都会预留部分名额给调剂考生"的说明。
其次,一定要讲良心!如果故意压低了一志愿考生的成绩,人家孩子不仅进不了你的大门,连调剂的选择也泡汤了,一年多的辛苦坚持,头发掉了不少,结果就换来这个,实在是令人胆寒!
但就“高校招生时是否故意压低一志愿成绩”这件事而言,此刻考生和我们只能雾里看花,目前更多是基于猜测!即便你认识的十个研友都感觉被“压分”了,也无法证明所有一志愿考生被“故意压分”了,也只有等到公布复试名单或拟录取名单时,你才会发现到底有还是没有专业课得分比你高的同学?如果有,说明猜测不实;如果没有,说明猜测属实。
当然,还有一点必须说一下:所有学校专业课阅卷时也是在封闭保密状态下进行,阅卷者看不到考生信息,包括初试和复试的现场都会有监控录像。(这是规定的标配)
其次,如果是听了针对某高校某专业辅导课程,结果发现自己和一起听课的同学都被“压分”,这件事就另当别论。可能是辅导班的问题,建议这类辅导机构勇于承担责任,改进课程质量,不要再坑害下一批学生!
如果自我感觉答题答的好实际得分较低,或答题答的不是那么完美但也不至于得那么低的分数,除了建议申请复核成绩外,还要提醒大家:是否被压分?这件事不确定因素太多,核心一点就是你觉得自己答的好,但事实可能是你不仅自我感觉可能出现偏差,而且你说你答的好也不算数,因为你不是阅卷老师,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
举个例子:2019年北京某高校文学专业,在微博上被考生质疑专业课压分,而且考生还在微博上艾特包括我在内的考研辅导机构老师,并请求转发引起关注。当时的我,并未响应这件事,首先是因为我不是侦探,搞不清楚事实真相的前提下盲目战队就是个二逼;其次,我还收到了一个考同校同专业的三跨考生的报喜成绩,就此我咨询她的看法,她的回复如下:
我猜想:无论是某些同学口中的考旱区时,英语、政治或数学被“压分”,还是考某高校时专业课被“压分”,更多是基于自己受到的“摧残”,才有感而发。
有句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你是一个骆驼的体型,即便受摧残挤压,也很难被压榨成小鸡。
所以21考研的同学,尤其是想实现”鲤鱼跃龙门“跳进名校之门的同学,你唯有玩命努力到无懈可击时,才能赢!
不用骂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只是想借此提醒大家:名校大家都想考,都想考上,你如果不使出吃奶的力气,凭什么最后笑到最后的是你?
所以,拿到复试门票的20考生,请务必全力以赴!正在路上的21考生、四六级备战路上的宝宝,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