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专业 | 研究方向 | 导师 |
生物学(071000) | 1、纳米医学;纳米传感器 | 董文飞* |
2、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肿瘤的分子机制;精准医学 | 高山* |
3、分子生物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精准医疗 | 郑岷雪*;马勇* |
4、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基因定点整合 | 张春* |
5、分子探针研究和微生物快速诊断 | 彭义杰* |
6、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抗肿瘤的药物筛选、肿瘤的物理和生物治疗 | 孙敏轩* |
7、干细胞治疗重大疾病的应用研究;再生医学;基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 | 张京钟* |
8、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新技术 | 余爽* |
9、生物医学传感、DNA纳米技术 | 缪鹏* |
10、微生物与免疫学;体外诊断技术与方法 | 尹焕才 |
11、细胞膜蛋白原位解析;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 | 殷建 |
12、血液免疫学;免疫遗传 | 丁少华 |
13、纳米生物传感研究;物理因子生物学效应研究 | 韩坤 |
14、体外诊断;输血安全 | 王红梅 |
15、生物化学、生物医学传感技术 | 张威 |
16、超分辨成像,生物学与光学交叉研究 | 孙正龙 |
17、生物材料、临床检测试剂 | 陈名利 |
18、医学免疫学 | 段生宝 |
19、标记免疫分析;微纳米功能材料与多指标检测 | 白鹏利 |
20、基因治疗 | 刘晓玫 |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 1、光机电集成计算机仿真设计技术 | 杨洪波* |
2、微流控芯片及系统 | 黎海文* |
3、微流控芯片,薄膜电子器件及集成 | 马汉彬* |
4、可靠性设计及验证、测试技术与测试性 | 于波 |
5、血液动力学 | 孙海旋 |
6、可穿戴式动态多生理参数监测系统 | 钟君 |
7、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护理系统 | 刘斌 |
8、面向失能老人的新型智能护理平台开发及应用 | 蔡黎明 |
9、精密机械设计、机电系统控制技术及应用 | 刘敏 |
10、计算机辅助设计 | 谢劲松 |
11、机器人技术 | 张举中 |
12、虚拟现实技术 | 成贤锴 |
光学工程(080300) | 1、光谱技术 | 唐玉国* |
2、医用激光技术;医用光学成像技术 | 武晓东* |
3、光健康工程;LED显微成像技术;应用光电子技术 | 熊大曦* |
4、生物医学光子学;医用光学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 史国华* |
5、显微光学;医用光学成像 | 张运海* |
6、显微光学 | 李辉* |
7、光学检测 | 王成* |
8、显微光学设计;小微光学成像技术 | 巩岩* |
9、全固态激光及其变频技术 | 高静* |
10、临床检验医疗仪器 | 王弼陡* |
11、数字图像处理;目标识别;图像融合 | 赵建* |
12、光电系统控制技术、光对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与优化 | 董建飞* |
13、光声成像 | 简小华* |
14、激光医用仪器 | 顾华东 |
15、光栅制造、检测及应用 | 李英志 |
16、光学显微内窥成像,光电子技术 | 杨西斌 |
17、医用激光技术及其设备研究 | 崔锦江 |
18、医用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董宁宁 |
19、医用全固体激光器设计及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的研究 | 田玉冰 |
20、医用机器视觉检测与模式识别;光电医疗仪器 | 付威威 |
21、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 罗刚银 |
22、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 王心醉 |
23、激光变频技术及其应用 | 姚文明 |
24、光场调控;超分辨成像 | 李思黾 |
25、激光主动成像;航空遥感器电子学设计 | 徐正平 |
26、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 魏通达 |
27、生物光学成像 | 何益 |
28、超分辨成像 | 黄维 |
29、光学成像技术 | 李敏 |
30、显微光学成像 | 肖昀 |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 1、医学超声;医学影像;信号处理 | 崔崤峣* |
2、磁共振;医学影像;医学信息工程 | 杨晓冬* |
3、智能影像分析;远程移动医疗 | 戴亚康* |
4、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研究 | 陈晓禾* |
5、医用射线成像技术 | 孙明山* |
6、基于组学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手术规划及导航、低剂量锥束CT成像 | 高欣* |
7、微纳生物传感器及其系统 | 周连群* |
8、医学影像分析处理与可视化 | 赵凌霄* |
9、神经科学 | 贾洪博* |
10、生理信号采集分析技术/康复工程技术 | 于涌* |
11、智能医学影像计算;影像组学分析 | 郑健 |
12、微流控系统在生物医学及临床医学的转化应用 | 梅茜* |
13、超短脉冲电场、等离子体和介电/阻抗谱的生物医学应用 | 庄杰* |
14、生物医学电镜成像与重建 | 张若冰* |
15、微弱信号检测;嵌入式系统 | 程文播 |
16、生物传感;石墨电子学;DNA电子学 | 刘首鹏 |
17、医用微纳技术及传感器件 | 郭振 |
18、微型超声探头及其在脑疾病中的应用 | 邵维维 |
19、医学信息学及工程 | 王磊 |
20、医学图像处理 | 周志勇 |
21、压电驱动器 | 马玉婷 |
22、生物光子学及流式细胞术 | 王策 |
23、电子和信息处理技术 | 郭立泉 |
24、智能辅具及机器人研制 | 查卿 |
25、定量磁共振技术与应用 | 常严 |
26、超声成像系统及成像探头 | 韩志乐 |
27、荧光材料 | 李力 |
28、CT低剂量成像 | 李铭 |
29、医学影像处理 | 李鹏 |
30、先进体外诊断技术 | 刘涛 |
31、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 刘兆邦 |
32、医用物理治疗仪的开发、介电谱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 | 张龙 |
33、表面增强拉曼技术,超灵敏生化分析技术 | 张志强 |
34、图像处理 | 董月芳 |
35. 先进X射线成像技术 | 杜强 |
36、医用光谱检测技术 | 姜琛昱 |
37、微纳传感器设计及制备 | 李传宇 |
38、断层成像技术、云计算加速技术 | 刘仰川 |
39、体外诊断技术 | 王继帅 |
40、智能图像分析、手术导航 | 夏威 |
41、生物传感器及其系统 | 姚佳 |
42、生物医学光子学 | 周镇乔 |
招生领域 | 研究方向 | 导师 |
电子信息(085400) | 1、光学工程 | 简小华*、杨西斌 |
2、生物医学工程 | 程文播、周志勇、黄瑞 |
机械(085500) | 1、机械工程 | 杨洪波*、于波 |
生物与医药(086000) | 1、生物工程 | 缪鹏*、尹焕才、韩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