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好,倘若我们有缘在这篇文字里邂逅,那我知道,你一定正在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奋力前行。不论你来自哪里、即将去往何方,我都钦佩你的勇气和抉择,你在生活的风吹雨淋里一路走来,希望我绵薄的经验和心得能助不懈努力的你赢得满堂喝彩!
我的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院校华北电力大学,一志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剂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属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我的考研成绩356分,其中政治70、英语一59、数学二109、专业课118,和很多高分大神仍有差距,但上岸结果还算不错,个中故事、蕴藏能量只多不减。
抉择篇: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在人生抉择的关键路口,关于为什么选择考研,于我而言,并非一个很纠结的事情,剑指往昔英雄梦,横刀立马欲出征,如是而已。
其一,我从年少时就决定要拿到较高的学历,并且对科研有一定的兴趣;其二,高考的发挥和志愿的填报一直是我内心的一个遗憾,我需要一个契机把自己送往更好地平台;
其三,随着社会上人才学历的普遍提高,未来各个岗位对学历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而高学历亦对晋升有益无害。
综合以上个人和环境因素,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了考研。因此,我对各位考研人的建议是,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铆足了劲儿去冲,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然,可能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此时,一定不要做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去听天由命,放心大胆地去寻求前辈们的帮助,大家都欣赏刻苦的孩子,没有人会拒绝一心向上的你。拿我自己来说,从决定考研到录取之后,都不断得到各方面的帮助,这其中有海文的老师、本校的或是外校的学长学姐、同考的研友等等,甚至于有好几位已经读到博士的前辈,也曾无微不至地给我帮助和指导。不管你是开朗还是内向,健谈还是腼腆,我都希望你学会主动出击、果敢求教,你会发现自己所收获的是再怎么努力复习也得不到的东西,也会感谢那个“厚脸皮”的自己。
关于辅导班,我想这个事情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需要我们自己考量。也许有的同学就适合自学,这种同学大多有强大的自制能力和清晰的自我认知,是我们都需要倾心学习的对象;很多同学需要老师的讲解和答疑,或是一段时间的 集中训练,除了自己寻找一些资料之外,也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辅导课程,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投资。就我自己的复习情况来说,海文日常的课程在我第一阶段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帮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暑假的集训是我整个考研之路收获最多的阶段;专业课的专咨也帮我节省了很多精力;海文的老师也在一年里给我提供了很多心理辅导和援助……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努力,别人可以帮你少走弯路,但绝不可能替你前行。
我的复习用书是海文的全套资料,加上肖秀荣的全套,张宇的1000题等 ,效果行之有效,但不论是哪套资料,考试大纲不会变,基础一定要打牢,真题一定最重要。由于海文会有详细的每个阶段的学习规划,所以我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去制定最基本的复习计划,但是必须要说的是,网络上、辅导中、经验贴等提到的复习计划大多具有普适性,我们不能被这些前人的经验绊住脚步,不能被普适规划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每一步都走在他们的前面。随着考研大军日益庞大,大家开始复习的时间点都越来越早,天道自然酬勤。
初试篇:世界并不完美,但是我们还拥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
当你做好了决定,我想你一定综合了自身情况和未来期望,那么愿意努力的你,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请你风雨兼程。不论初试还是还是复试,无论哪门科目,真题和错题一定是重中之重,没有什么能够替代真题所能给你的指引和帮助,亦没有什么能够比错题更能帮你查漏补缺。在明确这一前提之后,我们再来探讨每门课的复习要点。
关于政治,要对自己有一个大致的评估和正确的认识。我们不能否认,确实会有人在某一领域有着独特的天赋,即便他可能进入了其他领域,但这一优势仍然会在合适的时间大放异彩,考研政治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思想政治理论很好的人,你可以适当减少在政治上花费的时间,但必要的付出也是一定不能偷工减料的。暑假前,最好能把马原理的知识梳理一下,暑假时就要把其他几门科目也拿起来并练习选择题,九、十月份要开始大题的学习和演练,但选择题的练习也要持续进行。我个人并不建议一开始就埋头背书,如果你有向一些前辈请教,一定知道大部分的差距都发生在选择题,因此复习的大部分时间,你对知识点的理解吸收往往更加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进而提高整体成绩。而背书在十月份就可以开始纳入计划了,最晚也不能晚于十一月份。
就我个人而言,我背书背的不多,主要在于理解,在背书阶段,我主要是把海文的资料多读几遍,加深自己对关键词的印象,而没有刻意去背,考后大批同学根据关键词和要点自己组织语言,最后成绩也还可以,比很多死读书的同学都要高。但是多读多背是必要的,我要让你警惕的是死记硬背,我们都要走出对政治的误解,学会消化吸收、内化于心、外化于言,即便是史纲,也需要你有一个良好的记忆体系来提高自己的效率。
关于数学,我考的虽然不高,但是我的成绩确实是公认的发挥失常,这一点的教训我会在后文提及。数学有两个本子是我认为必须要有的,一个是课堂笔记,主要记录知识点和经典例题;另一个是错题本,合理规划分类记录自己的错题,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千万不要自欺欺人,哪怕是不小心做错的题目也要记录下来,不然下次你还会在同样的地方粗心大意、再次绊倒。数学是一门需要多做总结的科目,你会发现知识点复习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会忘记,所以时常回顾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回顾已经复习过的整个知识体系,总结各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会使你的复习工作事半功倍。真题方面,练习10、20或30年真题请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决定,但切记,务必保证近十年的真题不能只练一遍,同时预留最近两三年的真题做考前模拟用。
我个人大三的可能虽不是很多,但也不少,所以能用在考研上的时间确实有限;暑假后反复练习真题并不断总结。海文会根据题目预测难度进行模考,我的模考成绩基本都在一百三四,所以总的来说,学习方法还是有效的。
关于英语,我能分享的可能主要是失败的教训。首先我的英语成绩比较薄弱,四六级成绩都不高,而且单词记忆力很差,我也不是很喜欢这门课,虽然我的语法基础很扎实,并在海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很多有用的答题方法,作文和翻译也练习得不错,但是由于词汇基础不是很好,没能考出很高的成绩。所以,词汇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喜不喜欢,词汇都要背到考研最后一天。试着去了解它、熟悉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下苦功夫。词汇之外重视阅读,主要是真题的阅读,一开始要精读,精到一字一句,暑假要详读,做完题目回过头来查漏补缺和总结做题思路,暑假后就要一周一张试卷开始系统地联系了。此外,十年来的作文都要有练到,是真真正正不掺假的练习,并找老师或同学帮忙修改。
如果有不愿意学习英语的情况,请好好考虑一个问题,英文文献的阅读和翻译在毕业设计和研究生阶段都有很高的要求,而我们都明白英语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此时还不行动,更待何时?
关于专业课,每个院校的情况会有差别,但基本都会有大量的原题,找到目标院校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找到他们专业课的教学课件。由于海文会给我们提供专咨,专业课的复习计划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报考的学校专业自己规划,
关于心态,切记,放平心态、相信自己,你付出了努力,没有理由会失败。我本人的切身经历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而我揭开伤疤,只是因为希望后来者莫步后尘。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且由于考虑事情过于全面而多了非常非常多的顾虑,因此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复习的整个过程中,常常需要找身边的朋友或者海文的老师倾诉心声,排解压力,疏导心理问题。最终在老师朋友同学期待我拿到三百八九甚至冲破四百大关时,我的分数大打折扣,这样的打击让人追悔莫及。而我身边,以一个轻松的心态去考试的同学,不仅复习效率很高,就连多考十几分恐怕也并非难事。
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论是课程上还是心理上都会遇到瓶颈期,考研确实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你一定会在某个节点迷茫地、踌躇着甚至疲惫了,但我真诚地恳请你相信我,考研不易但也并不可怕,“人一辈子都会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沦,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这只是我们人生万千考验中的一个历练。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不同的是,有些人迷茫着迷失了,有些人坚强地勇敢着,往前冲了,冲出了重重迷雾,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我相信,你一定是后者,而我身边努力进取的人,也确实都成为了后者。亲爱的朋友,无论我们这些先行者能总结多少经验,都无法替代局中人该付出的努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复试篇: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
一场大考之后如释重负的感觉我是非常理解的,不论结果如何,那个在肩上压了四季的担子突然变轻,仿佛结束了一段咬牙拼命的征程,彼时彼刻,每个人都需要好好地宣泄和放松。但是亲爱的朋友,我希望你明白,此刻你还有更重要的一段路要走,在短时间的休息之后便要即刻启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复试的难度在于,虽然笔试的内容仍然可以参照真题进行充分的准备,但面试时老师的提问则会设计你本科学过的所有课程、做过的所有项目甚至一些实践经历,尤其是如果你不是本校的考生或者非985生源,你面对的提问可能会更有难度,还有英语口语和文献翻译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所以,多方面搜集信息、积极准备复试以及着手联系导师都要适时进行。
自信是这一阶段的杀手锏,如果你能充满信心,并且认真准备过,那么不论复试笔试还是面试,成绩都会比较漂亮。即便初试成绩并不理想,也不能放弃希望,考研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在,有突然爆火的专业就必然会有突然爆冷的学校,今年笔者的一志愿复试资格线比去年上涨40分,竞争非常激烈,难度系数略高,同样的本专业其他一流高校则有下降四五十分的,基本上线就能过复试,不论是哪种情况,过早放弃希望都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也不要因为往年的情况过于乐观或悲观地判断,尽人事听天命的重点在于“尽人事”。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果你面临调剂,我希望你保持清醒。调剂并非一个丢人的事,也不见得调剂的结果就比一志愿差,但此刻你所要做的工作会比较多:第一,想清楚自己所能接受的最坏结果,在这一阶段中,也许你会有不断的妥协,每个人由于未来的目标和规划不同会有不同的选择,所能接受的结果也会有差别,但请你时刻记得,选择了就不要后悔,那是你自己的人生;第二,今早并且大量搜集信息,研招网、考研帮、公众号等都是你广泛搜集信息的渠道,但是复制粘贴的公告很容易出现纰漏,找到合适的调剂信息之后一定要回归到该学校的官网,看清楚要求再发送申请,不符合要求的申请是会被直接忽略的;第三,下定决心、学会厚脸皮和主动出击,多多联系学长学姐、高校研招办或者心仪的导师,而不是发完调剂申请就完事了,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无异于坐以待毙。
调剂阶段无论你面临多大的压力都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不是笔者纸上谈兵。由于我想的非常清楚,个人只接受A区985或中科院的调剂,如果不行就再来一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可想而知,一开始我所收到的回复是很少的,以至于我寝食难安,那段时间毫无胃口、情绪极度低落,以至于后来的回忆中甚至不记得那时有晴天。到我已经要放弃希望、带着高数去图书馆的时候,收到了山东大学的复试许可,两天后中科院的通知也及时到来,随后我仿佛迎来了调剂的春天,回复接续而至,其中不乏985或中科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甚至有了很大的选择权。所以也请你相信,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别样的方式归来,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优秀的你就一定有心仪的出路,回报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如果说复试最重要的是自信,那么调剂大概就是勇气了。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调剂复试很容易出现时间冲突,此时就需要你像之前做过的每一个选择一样,仔细考虑后做出一个不后悔的选择,笔者山大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复试就出现了重叠,最后在调剂报录比未知、没有名单、不知道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条件下,我毅然决然启程去了上海。
根据往年的情况,而今年高分调剂铺天盖地,我此行甚至可以说是“凶多吉少”,但是“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勇气就是哪怕你遭受失利,依然能够饱含热情、充满斗志,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我去了,而且不乏对我比较满意的导师。就像我告诉你们的,一定有人能看到你的光芒,属于你的希望也许就在前面的某个转角,巧笑嫣然地静候着你的到来,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在我们自己的故事里,你也可以。
岁月送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与冷静。我想请你读过毕淑敏的《握紧你的右手》 :生活中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幸运。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因为它不属于冥冥之中任何未知的力量,而只属于我的心。在你纤细的右手里,有一粒金苹果的种子。所有的人都看不见它,惟有你清楚地知道它将你的心炙得发痛。
那是你的梦想,你的期望!
在日复一日埋头复习甚至波澜不惊的青春时光里,难免会有阴影,但一定也会有闪耀夺目的日月星辰。亲爱的朋友,在你走过这段刻骨铭心的征程之后,淡然回首,你一定会感谢那个不曾放弃的自己,那时候庭前树树婆娑高大,盛开着芬芳的小花,那时候窗外月皎洁如玉,昭示着明日的春光。
我们会在前头等待着、注视着、见证着你们自光影中缓缓穿梭而来,阳光在地上洒下斑斑驳驳的阴影,而你的笑容自信温暖,灿若暖阳,一如少年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