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复试调剂正文

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接收信息

2022-03-14 12:38 2223 来源:海文考研

一、学院简介

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于2014年1月组建成立。材料与化工学院之组建,旨在顺应国家省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支柱产业的时代需求,发挥三峡大学两个工程学科组合拳的优势,着力推进三峡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和新材料及化工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博士43人,教师博士率90%,硕士生导师36人。学院拥有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校特聘教授8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高层次人才、湖北省杰青、湖北省校企百人、校教学名师等10余人;教职工平均年龄37岁;是目前学校最具年龄优势和学历优势的朝阳学院之一。

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材料科学系等三个教学系;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本科专业;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建有1个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1个校企共建新型石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储能新材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1个材料化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材料分析测试中心,1个无机非金属晶态与能源转换宜昌市重点实验室,1个宜昌区域非金属功能材料研发综合服务中心,1个教学实验中心,13个省级企校合作中心,6个校企共建省级研发中心,15个本科实习及就业基地;在校本科生585人,硕士生194人,留学生50余人;本科生就业率和考研率在学校一直位居前茅。

学院以功能团队为学院构建基元,采取研究团队-研究方向-研究平台-研究生培养-本科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六位一体,教学-科研-服务功能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学院凝练了能源环保型功能晶态材料、动力与储能电池、光伏材料、金属材料和精细化工等学科方向,成立了12个功能团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各类横向合作项目50余项,获专利300余项,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在石墨基材料研究方面获得了宜昌市企业的认可,联合获批国家和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新型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技术的知识产权,建有中试生产线,正在放大生产;在光伏材料、金属陶瓷材料、新型建材领域也具有一些核心专利,正与多个企业联合研发;在精细有机化工领域,建成两个省级研发中心,拥有20余个精细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与多个化工企业联合攻关,形成了较强的服务能力。

二、研究方向介绍

1.功能晶态材料与无机化学

能源环保功能晶态材料团队: 李东升(负责人)吴亚盘侯东芳乔秀清李双祝玉殷亚朦

本方向以面向能源环保领域晶态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宏观性质(光、电、催化、能源转换)与微观结构、形貌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线,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为功能导向晶态材料的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和性能调控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材料体系,重点实现其在新能源利用、环境治理、能源存储和转化领域的应用。目前课题组核心成员10人,均博士毕业于双一流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35人。近年来,课题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Acc.Chem. Res.、Coord. Chem.Rev.、Angew.Chem.Int.Ed.、J.Am.Chem.Soc.、ACS Catal.、Adv.Mater.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60余篇,被引10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累计22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级科技一等、二等、三等奖6项,出版教材5部。目前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0余人,国内外攻读博士的学生10余人,高质量就业率100%。主要研究方向:①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PMOFs):新能源气体存储、催化、化学传感、质子导体;②金属团簇纳米功能材料:电催化、金属-空气电池电极材料;③金属有机框架源材料(MOF源):电催化、光催化、电化学储能;④无机半导体复合材料:太阳燃料催化、电催化、气敏传感、超级电容器等。应用领域:温室气体的电催化、光催化转化为C1资源、光电催化产氢、析氧;储能电池电极材料与器件、燃料电池材料与器件、金属-空气电池电极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气体(氢气、页岩气、天然气)存储;环境污染物传感检测与降解控制等。

联系人:吴亚盘

联系方式:电话:15872521267;邮箱:wyapan@126.com

课题组网页:http://ldsktz.ctgu.edu.cn/yjfx1.htm

催化材料团代忠旭(负责人)陈少娜

本方向以面向区域绿色化工和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相关的催化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绿色催化材料和技术领域问题,主要开展功能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催化活性调控,致力于能源催化转化相关的催化材料及精细化工新材料电催化剂的设计与研制等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❶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铂、钯基及非贵金属阳极催化剂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和电催化性能研究;❷电化学合成氨中催化材料的设计和表/界面修饰;精细化工新材料电化学合成及其工业生产尾物处理技术;❸计算辅助设计SERS传感器、二维材料电催化剂及其性能。

联系人:代忠旭

联系方式:13972004268 QQ:276099714 daizx@ctgu.edu.cn

绿色能源与环境催化团队叶立群(负责人) 黄妞刘维郑勇

现有导师4名(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在读研究生14名。团队以太阳能能量来源,解决地球上存在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主要研究方向有:❶ 基于光催化技术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活化H2O2、活化过硫酸盐,用于致病性微生物灭活、抗生素和农药降解、页岩气压裂反排液处理;❷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包括晶态和非晶态有机半导体合成,用于光催化合成H2O2、光催化有机合成反应;❸面向C2+产物获取的光热催化:包括太阳能诱导的光热协同催化生物乙醇制乙烯、光热协同催化CO2还原制C2+产物。

联系人:叶立群

联系方式:18672104697 (微信同号);E-mail:lqye@ctgu.edu.cn

网页:https://www.x-mol.com/groups/Ye_Liqun

能源光催化新材料团队赵君(负责人)董文文巴聃王野

能源光催化新材料团队是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目前主要围绕“双碳”目标以及绿色能源方面的基础应用理论方面的需求,探索相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Œ光催化CO2还原及产氢材料;晶态多孔材料及其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Ž白光LED及荧光材料;有机合成方法学与MOF修饰催化。

联系人:赵君、董文文

联系方式:Tel: 13507206810或15971647002(微信同号)

E-mail:junzhao08@126.com或dongww1@126.com

2.能源材料与物理化学

电介质与能量转换材料团队孙小华(负责人)孙盼盼吕晓伟

本团队围绕清洁能源存储与转换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廉价安全能量存储和转换材料及器件开展相应的应用基础研究。现有导师3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在读研究生13名。研究工作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湖北省科技厅、宜昌市科技局、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部门和单位支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教育厅项目4项,宜昌市和高校开放基金9项。团队成员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40项。目前,本方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均在国内著名企业(如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浙江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秦皇岛爱迪特高技术陶瓷有限公司、湖北骆驼蓄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从事研发工作。

联系人:孙小华

联系方式:13986769803,mksxh@163.com

储能新材料团队倪世兵(负责人)张冬梅裴存原

本方向主要围绕高效能源存储领域中的科学问题与应用需求,开展二次电池(锂、钠、钾及多价离子电池)及材料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基于电化学活化、电化学烧结、电化学重构概念的材料设计;2)新型钒基材料制备方法、储能机理研究及全电池开发;3)三元、锰酸锂正极材料改性。所培养的研究生大多在CATL等国内知名电池企业从事研发工作,部分学生在国家电网等部门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目前团队在校研究生14人,培养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9人次。

团队负责人简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协会会员,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三峡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长期从事二次电池研究。

团队近年来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资助。

联系人:倪世兵

联系方式:13972590756;shibingni07@126.com

光伏材料与器件谭新玉(负责人)

本方向主要致力于各类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材料、器件研发,新型储能材料及器件研发,以及光伏发电系统智能运维相关的新材料研究。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在读博士5人,在读硕士38人。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湖北省科技厅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及企业合作横向项目十余项。实验室拥有从材料制备、电池组装到性能测试分析的整套仪器设备,有研究光伏发电及电力变换相关问题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基于新能源微电网研究的2011省级协同创新科研平台。相关研究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联系人:谭新玉 ,肖婷

联系方式:15872592999,tanxin@ctgu.edu.cn;18986817550,tingxiao@ctgu.edu.cn

3.高分子材料与有机合成化学

环境功能材料团队刘湘(负责人)胡玉林陈卫丰

目前团队成员有4名副教授和20余名硕士研究生。一直从事环境功能纳米材料的研发及其在污水治理和催化析氢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Adv. Mater.; Nat. Commun.; ACS Catal.; J. Mater. Chem. A; Chem. Sci.; Nano Res.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篇。本团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环境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应用; (2)无机晶体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及其在环境催化和产氢等领域的应用研究。(3)石墨烯量子点和功能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研究。

联系人:刘湘

联系方式:13047179310,xiang.liu@ctgu.edu.cn

课题组网页:https://www.x-mol.com/groups/liu_xiang

绿色合成与催化团队王龙(负责人)胡为民阳青青李德莹、孔晗晗

本团队研究方向为新型非均相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绿色有机新反应的研究;有机化合物分离、化学品剖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以及新型绿色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其活性研究。近年来形成了以博士为主体的研究队伍,现有导师4名,其中教授副教授4人。本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联系人:王龙

联系方式:13469854536 邮箱:wanglongchem@ctgu.edu.cn

网页:http://clyhg.ctgu.edu.cn/info/1015/3274.htm

功能有机发光材料团队张诺诺(负责人)郑开波晏佳莹

本团队以荧光染料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分子结构设计与光谱响应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主线,开展研究工作,为体内生物小分子的探测、疾病的预警等氟硼、四苯基乙烯荧光材料的结构设计、宏量制备和发光性能调控提供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机制,重点实现其在肿瘤的诊疗一体化、小分子的探测、荧光成像、新能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❶功能有机染料的合成:有机氟硼BOPYIN、四苯基乙烯;❷功能有机染料对小分子的探测:硫化氢、双氧水、甲醛等;❸功能有机染料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肿瘤部位的荧光成像。

联系人:张诺诺

联系方式:15871650541;nnzhang2015@ctgu.edu.cn

网页:http://clyhg.ctgu.edu.cn/info/1015/3264.htm

高分子化工新材料团队周昌林(负责人)李德江汪磊刘杨

团队研究方向简介:①在油气田用高分子材料方向,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企业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可进入石油石化相关领域公司,也可以继续深造;②在5g商用电子设备介电材料方向,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毕业后可进入电子设备相关等领域等国内知名公司从事研发工作,也可以继续读博深造;③在硅橡胶材料方向,与国内500强企业合作,并与企业高级工程师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相关企业从事研发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④在电气绝缘材料研究方面,主要从事聚合物复合材料、增塑剂材料及相关助剂的研究,毕业后可直接推荐进入相关企业从事研发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⑤在电化学电容器储能的清洁能源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工作,毕业后可进入国内知名锂电池、电容器等企业从事研发工作,也可以继续读博。⑥在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方向,主要从事车用材料及相关功能材料,与国内知名企业高级工程师共同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可推荐进入国内车企及高分子材料企业从事研发工作,也可以继续读博。

联系人:周昌林

联系方式:15926988591,clzhou@ctgu.edu.cn

网页:https://www.x-mol.com/groups/zhou_changlin

有机功能材料刘彬(负责人)

本团队主要从事基于动态共价键的超分子组装,以及π共轭体系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❶基于多肽的超分子动态组装;❷新型内嵌金属富勒烯的结构修饰和性质调控;❸二维有机功能材料和器件。

联系人:刘彬

联系方式:15074081692;E-mail:liubin0901@outlook.com

4.金属基复合材料与材料加工工程

金属基复合材料团队刘文俊(负责人)丰平余海州赵疆

本方向以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主要开展新型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和超硬薄膜材料的研究,以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形貌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主线,为新型结构材料的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和性能调控提供新理论、新方法,重点实现其在工模具和耐高温等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❶新型Mo2FeB2基和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❷超硬薄膜材料;❸耐腐蚀、耐高温涂层材料。

联系人:刘文俊

联系方式:13872556596,lwjonly1588@sina.com

功能陶瓷与新型建材团队孙宜华(负责人)

本方向以有色金属氧化物为研究对象,探索设计与制备新型高性能磁控溅射透明导电薄膜材料,通过元素掺杂和烧结机理研究,实现高性能溅射氧化物陶瓷靶材低成本制备和新型功能玻璃的性能调控。开展有色金属氧化物纳米粉体的可控制备,通过材料设计、元素掺杂、包覆改性,探索氧化物纳米粉体的烧结性能或光催化性能。结合材料与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致力于新型类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电介质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探索性能优异的系列新型介电和压电功能材料或发现物理上新现象。开展无机高温材料的研究,探索制备高性能低成本轻质多孔隔热材料以及锂电池正极材料烧成用专用匣钵。已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源刊180余篇,被引800余次。承担国家基金8项,省部级10余项;获省部奖励5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专利成果转让6项。

联系人:孙宜华

联系方式:13872496451,sunny.hust@qq.com

三、调剂专业

目前,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的化学(编号070300)一级硕士点(学术型)、材料科学与工程(编号080500)一级硕士点(学术型)和材料与化工(编号085600)专业硕士点(专硕)都还有一些调剂名额,请努力上进的优秀的同学们积极申请争取!!!

类型:全日制:


备注

如有意向请致电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齐老师

电  话:0717-6397571  

邮  箱:chyjs@ctgu.edu.cn

相关咨询,请加QQ群588163451

有调剂意愿的同学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做好相关登记:


上一篇: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告 下一篇:2022年长江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应用化学专业调剂信息:2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