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协会承办的第十七届大学生心理文化节圆满落幕。
延续以往举办心理文化月的传统,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的特殊情境,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本年度心理文化节通过线上形式举行。本届文化节以“心有花木,同沐暖阳”为主题,包括心理养成类、心理成长类和心理创新类三大类活动。
心理养成类活动贯穿心理文化节全程,包含“开启一周好心情”、“SD计划(self-discipline自律计划)”、“‘漫读’心海”三项活动,通过记录情绪日记、读书打卡与自律打卡的形式,帮助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在与他人的互相激励与交流中获得力量,保持平和心态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助力实现“停课不停学,居家仍成长”的教育目的。三项活动分为两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与广泛参与,参与达780人次。参与同学反馈,在心情打卡活动中,学会了保持积极情绪的方法,收获了多种调节不良情绪的技巧,在互相支持的小组中获得了安慰与力量。参与自律计划与读书打卡活动的同学,表示通过网上云监督、云自习的形式,消除了自己居家拖延的毛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心理成长类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团体的力量,创建温暖友爱、同心共情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灵成长。大学生心灵成长故事大赛,以稿件的形式征集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路历程与成长感悟。经评审,国贸系闭文青同学的作品《我与我周旋,宁做我》获得一等奖。“心声不凡”活动以“愿每一次善意相助,都能被温柔以待”为主题,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旨在帮助同学们提高表达爱与感恩的能力,令大家善待每一份善意,并对生活保持善意与感恩。
心理创新类活动则以声音、视频、配音等多元化的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关注与分享美好生活与青春故事,构建内心丰盛,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自我完善。“声音的痕迹”活动,通过收集声音与声音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活动收集作品19部,包块自然之声、怀念之声以及感触之声三大主题。参与的同学纷纷表示收获了一场有关声音的心灵按摩,体会到了倾听的意义,发现了大千世界的美好,受到了震撼,收获了力量。“心协版”声临其境活动,通过为影视作品配音并进行心理学解读,收集作品14部,增强了同学们对于心理保健的重视与对自身的探索。经过评选,最终管媛媛与吴倩妮同学的《后妈茶话会选段》配音作品摘得桂冠。心理微视频大赛,以VLOG的形式展现同学们的抗疫故事,作品制作精良,创意新颖,或歌颂为抗击疫情做出卓越贡献的工作人员,或记录参与疫情志愿服务的难忘经历,或展现疫情期间居家的生活状态,令同学们感受到了当代青年面对疫情的坚定信念与青春担当。最终,法学院分会的作品《我陪你长大》以独特创意与温暖情怀荣获本次比赛一等奖。
本届心理文化节历时一个多月,线上开展的形式新颖有趣,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情参与。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创建了温暖友爱、同心共情、阳光向上的心理氛围。
未来,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继续以心理文化节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努力为新时代培育更多人格完善的优秀人才。
1心理养成类活动
2大学生心灵故事成长大赛
3心声不凡活动
4声音的痕迹
5“心协版”声临其境
6心理微视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