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院校动态正文

傅志华副院长为我院博士研究生做 “转轨国家的财政经济改革与发展”线上专题讲座

2020-05-21 18:24 1638 来源:海文考研

傅志华副院长为我院博士研究生做 “转轨国家的财政经济改革与发展”线上专题讲座

来源:教务处 作者:jwc 时间:2020-05-21 14:13:18 打印 
字体大小

        2020年5月15日上午,我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中外财政制度比较研究》课程线上课程,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傅志华研究员为大家做了题为“转轨国家的财政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讲座。傅志华副院长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与“苏东剧变”、剧变后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俄罗斯的财政体制改革与现状等问题展开讲授。

        首先,傅志华副院长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从多个维度详细地剖析了“苏东剧变”的原因。以南斯拉夫的“‘铁托集团’被开除”、“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等标志事件为例,傅志华副院长介绍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过程,并认为改革是计划经济框架内的“体制完善”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新思维”在于接受西方多党派的“普世价值”。然而,改革却纷纷走向失败—“苏东剧变”。傅志华副院长认为改革的失败是多方因素造成的。从经济角度来看,主要表现是经济结构的失衡、价格机制的不合理;从政治角度来看,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偏离方向,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次序不当;从改革方式方法来看,改革方式走向极端化;此外,民族、宗教、历史等社会因素以及来自西方国家的干预和影响也对改革的失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傅志华副院长分析了“苏东剧变”后的政治经济形势。政治方面,“苏东剧变”带来的政治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可以说是近200年来欧洲政治的第五次变革。以苏联解体和南斯拉夫一个世纪的命运来看,傅志华副院长认为剧变后大部分国家走向稳定,但仍有一些国家局势不稳,表现为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独联体国家中的“颜色革命”相继爆发。经济方面,剧变后绝大部分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破产、失业和恶性通货膨胀现象。同时,通过详实的历史经济数据资料分析,傅志华副院长指出不同国家的经济危机程度和复苏时间呈现差异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经济体制被强制迅速转轨,人们对急进式改革缺乏心理准备。其二,转轨之初政局不稳,且政府成为改革对象,改革失控;其三,原有的经济联系被人为打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矛盾顿显;其四,投资锐减,增长失去后劲。

        再次,傅志华副院长对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体制转进程进行了分析。根据转轨模式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急进式转轨和渐进式转轨。急进式转轨强调“长痛不如短痛”,速战速决,而渐进式转轨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傅志华副院长认为转轨的模式不分好坏,适合国情的改革模式才是好模式。以采取“休克疗法”的急进式转轨方式,不同的国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既有以玻利维亚为代表的小国的成功,又有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大国在转轨初期的幻想破灭。此后,俄罗斯在转轨的设计上更加强调与现实的相适应性。而70年代的中国改革则采用的是渐进式转轨的方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因此,傅志华副院长认为改革应该充分认清国家的基本国情,做到经济与政治改革相互协调,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实现改革的成功。

        接下来,傅志华副院长深入剖析了俄罗斯转轨以来的财政经济形势。针对俄罗斯的基本国情,傅志华副院长从自然条件、历史、经济发展、财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俄罗斯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黑暗”时刻之后,2000年以来迎来了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其原因为,其一,政局的稳定,普京的“铁碗执政,削藩集权”;经济政策的调整,政府全方位宏观调控的作用、把促进经济增长放在重要地位、调整了私有化政策、以及重视优势产业的发展;良好的外部条件,能源价格的增长,“预算稳定基金”发挥的稳定作用。

        最后,傅志华副院长总结了五个值得大家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分别是:从历史发展角度反思“苏东剧变”;国家经济社会转型模式的评判;国家经济实力与国际政治版图变化形势及影响;财政在大国兴衰中的地位;国情与财政制度的差异性研究问题。

上一篇:工商管理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时间安排 下一篇:计算机工程学院2020年研究生复试时间及名单(第一轮)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