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院校动态正文

百岁高龄的高等教育学泰斗,仍在参加越洋视频会议

2020-04-27 11:32 1695 来源:海文考研

百岁高龄的高等教育学泰斗,仍在参加越洋视频会议

       百岁先生,思维不让年轻人。潘懋元先生以年届百岁的高龄,还在参加远程视频学术会议,发表观点。

这对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也是一种激励。


今年即将100岁高龄的潘懋元先生在厦门前埔家中参加了一场越洋在线研究沙龙。(来源: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官网) 

       

      昨日(2020年4月24日)上午,即将迎来百岁华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奠基人、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参加了一场越洋在线研究沙龙

       这场沙龙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举办的一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研究沙龙,主要讨论的是课程建设及相关问题。

       这个主题其实恰是潘懋元先生希望最近的高等教育研究重点关注的。潘懋元先生的学生、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邬大光教授曾回忆,潘懋元先生95岁时曾在济南大学讲道:“我最初提倡高等教育研究,就是基于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我感受到第一线的教师对高等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诉求。可是现在做此类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少,都去研究那些‘高大上’宏观叙事问题去了。高等教育研究也需要回归初心。”

       再加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也是他长期保持关注的学校,他就参加了这场沙龙,而在线越洋沙龙也给他提供了远程参会的条件。

      4月24日上午,他就在厦门前埔家中,坐在笔记本电脑前,参加了沙龙。

      在笔记本电脑的另一端,是“与会”的其它专家,包括在远在美国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理事长曹勇安教授,远在澳大利亚的汕头大学原副校长、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伟廉教授,在厦门大学的邬大光教授,在广西的广西民族大学唐德海教授,在湖南的湖南大学胡弼成教授,以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校级领导和校内相关单位教师干部。 


(来源: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官网) 


       你可能会好奇,一位年届百岁的老人为何也热衷于参加如今流行的在线视频会议。但实际上,潘懋元先生本来就是一个对电脑、手机、视频等新鲜事物抱有浓厚兴趣的学者。邬大光也曾撰文回忆道,2019年5月,厦大教育研究院举行建院40周年庆典时,潘懋元先生曾说过:“人工智能(AI)和教育技术要改变未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研究高等教育的人对此要有所准备。”

        根据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的报道,在本次沙龙活动活动中,潘懋元先生专门做了如下一番解读:

       现在高等教育正从外延式发展转化为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包含课程、教学、师资三个方面,即包含内容、方法、人才(师资)的培养。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18年来所做的工作,正是通过课程的建设来培养师资如何更好地从事教学。学院18年来许多典型的教学方案,我都储存在电脑里面,经常拿来看一看

       这些成就,正是符合于内涵式发展。为什么?因为该学院特别重视课程建设,其课程建设不仅有理论的建设,而且有实际的排练,既有理论联系实际,也有实际联系理论。

       在今天学院专门举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研究沙龙上,他们只介绍了几门课程,其实不止这些。

       通过理论的建设和实践的经验来培养师资、搞好教学,非常符合当前我们内涵式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师资就成长起来了

       因此,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推广。 


2019年7月5日,第一届闽台高等教育研究学术论坛在厦门大学胜利召开。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先生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来源: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官网) 


       通过这段总结,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的潘懋元先生不仅关注精英大学,也同样经常鼓励、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壮大

       而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最近多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友撰写的有关潘懋元先生的回忆文章中感受出来。

         比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华东研究员撰文表示,潘懋元先生具有“顶天立地”的风范,“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传播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潘先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不仅为高等教育发展出谋划策,而且对民办教育、高职教育、合作教育、普通教育以及未来教育也倾注了心血。”

        “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处处体现着实践性、前瞻性特征,这源于先生作为理论研究者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先生常说,高等教育研究者眼睛要往下看,要着眼于现实,要关注社会大众,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兰州大学格鲁吉亚研究中心主任、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车如山也撰文认为:潘懋元先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曾积极为我国民办院校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壮大、地方院校的转型等奔走呼吁,并及时撰写研究论文、组织课题研究、进行实地调查、到各地做专题报告等,为这些院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先生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各类高校(研究型的、应用型的、职业型的,国家的、地方的等)都应该有各自的一流,不应只是排名榜上的那个一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邵建东研究员还专门举出潘懋元先生2017年11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双一流”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一文。

       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专访时,潘懋元先生同样提到了那篇文章。

       “我认为‘双一流’建设不能够仅限于几十所大学几百个学科,应辐射全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所有有实力、有特色的高校和学科,不论出身都应有机会成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双一流’。”潘懋元先生说。

       邵建东认为,先生的观点是希望把这种争一流的精神传递到各式各类的高校,各种类型的高校,包括地方高校,有特色的大学。 


2019年,潘懋元先生成功入选由“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人物40名”名单。本次活动由长江教育研究院、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发起,由方略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协办。 


      因疫情影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已研究决定,原定于2020年5月16-18日举办的“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暨潘懋元先生教育理论研讨会”推迟至7月中下旬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谨以此文提前献给潘先生百岁华诞! 


       本文由一读EDU编辑部综合自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官网、“厦大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邬大光”微信公众号、“格鲁吉亚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常见问题解答(二) 下一篇: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罗正钱教授团队将超快光纤激光器推向可见光波段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