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上网成本分析(Analyzing cost of grid-connec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林伯强*,李江龙
期刊: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评论(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详细:50卷,2015年10月,1373-1382页
DOI: https://doi.org/10.1016/j.rser.2015.04.194
文献导读:
在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cews)上,由于可再生能源行业,特别是风电和光伏行业的严重冗余,化解产能过剩已被视为2013年的优先议题。解决中东欧国家产能过剩问题的决定将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个可能的影响是,近期的规划装机容量可能会增加,即到2020年,因为与巨大的设备制造能力相比,终端使用量相对较少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直观地说,增加装机容量将是解决可再生能源设备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全球呼吁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应对石油风险以及对能源安全的日益关注,要求中国适当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由于非化石燃料和减排的制约,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下,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确保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公布了2015年和2020年风电和太阳能的规划容量。根据规划,2015年陆上风电并网容量将达到95gw,2020年将达到170gw。到2015年,海上风电将达到5吉瓦,到2020年达到30吉瓦。对于光伏发电,这一数字将分别是10千兆瓦和24千兆瓦。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可能会导致两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可以归结为成本问题。这可以从发电和电网整合的可再生能源链两方面进行分析:(1)在发电方面,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较传统发电方式昂贵。如果考虑到技术过程,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可能会降低。(2)在电网一体化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的技术要求较高,会增加电网的运行成本,电网不友好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成本问题。
除了成本的大小之外,如何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分担成本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和制度安排为上述成本的不同部分带来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本文的目的是分析我国并网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及其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摊,特别是采购成本和并网成本,这进一步涉及到电网基础设施成本和系统平衡。
摘要:
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关于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文献尤为罕见,特别是关于集成和系统平衡的成本问题研究。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并网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的评估来填补研究空白,并分析其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享情况。鉴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及其降本潜力,采用了上网电价定价模型和动态技术学习过程。在采购成本估算中,考虑到中国的节能调度政策,克服了正偏差。结果表明,2012-2020年采购成本为3257-408亿元,2017年达到峰值。本文还研究了进一步涉及电网基础设施和系统平衡成本的电网集成成本。我们发现,到2015年,电网基础设施将耗资278.8亿元,到2020年将增至453.2亿元,而系统平衡将耗资314.9亿元,到2020年将耗资639.7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超过60%)来自于能源转移中的电力损失。由于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及其体制安排,这些成本的不同部分由不同的参与者承销。购电成本由用电方通过可再生能源共享,电网基础设施成本主要由电网企业承担,没有机制明确系统平衡过程中如何分担成本电损失,这可能成为系统平衡的主要障碍。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电网接入;成本评估;费用平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