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院校动态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大国中东博弈变量激增

2020-04-10 17:22 1518 来源:海文考研

有人说,中东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

在美国伊朗紧张对峙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1月7日至8日突访叙利亚和土耳其,成为2020年第一位访问中东国家的域外大国元首,凸显中东在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地位;11日至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访沙特、阿联酋、阿曼三国。域外国家对中东关注度的提升,给未来中东局势演变带来新的变量。

俄罗斯成一大变量

过去一年,俄罗斯当仁不让地成为大国逐鹿中东的一支强大力量。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通过与土耳其、伊朗的互动,主导了阿斯塔纳和谈进程,牢牢把握住了叙利亚战后政治重建主导权,成为影响叙利亚局势发展最主要的外部力量;在伊朗核问题上,由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俄罗斯成为影响伊朗态度和挽救伊核协议命运的重要角色;在海湾安全问题上,俄罗斯于2019年7月提出“波斯湾集体安全构想”,加强了与海湾国家的关系。

此次普京出访大马士革,是其2015年底出访俄罗斯设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后又一次访问叙利亚。普京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讨论的重点,是未来叙利亚的政治重建问题。2020年将成为叙利亚实现全国和解的关键一年,俄罗斯的作用不可替代。

据克里姆林宫消息,普京不久后还将出访以色列。几个月前,普京还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普京频繁出访中东国家,表明中东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地位的显著提升,也给中东地缘政治变化带来巨大影响。

尽管整体而言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与美国相比还有差距,但其不断进取,将更多地影响中东国家在美俄之间选边站队。俄罗斯已成为影响中东未来国际关系版图的一大变量。

普京2019年总结俄中东外交时说,俄罗斯在中东的地位更加稳定,俄与很多中东国家建立了友好务实甚至具有盟友性质的关系。“俄罗斯将尽力使中东局势尽快正常。我相信,局势恢复正常势不可当。我希望,这一天尽快到来。”2019年6月普京谈到对中东局势的展望时说。

欧盟在探索中调整步伐

欧盟是中东热点问题的重要当事方,并且在一些热点问题形成过程中负有责任。比如,2011年法国、德国、英国等在利比亚问题上动用武力,利比亚在战后出现分裂和武装割据;在叙利亚问题上,欧盟也曾支持该国反对派势力。

从实力上来说,欧盟由于体制原因,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与美俄在中东较量,但其在这一地区又有着重大的战略利益,包括经贸、能源、金融、安全等重大领域。

欧盟是中东近邻,中东局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欧盟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近年来,中东难民问题带来的安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难题,使欧盟深受困扰。前几年在中东肆虐的极端势力也波及到欧洲不少国家。伦敦、巴黎、马德里等欧洲国家城市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一些肇事者是从中东动乱国家回流的恐怖分子,或者在事发前去过中东,受过极端主义思想的洗脑。

因此,在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欧盟迫切需要与中东国家合作,积极参与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但鉴于实力因素,欧盟既需要和美、俄等合作,也需要与中东地区国家磋商来应对中东危机及其溢出效应。

欧盟曾在推动巴以和谈和启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年的马德里中东和会与《奥斯陆协议》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标志。

在巴以问题上,欧盟主要国家没有像美国那样将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在美国停止向巴勒斯坦难民提供援助后,欧盟成为主要外援方;2019年,美国正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但欧盟没有跟随美国政策;在美国“世纪协议”受挫情况下,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也正努力探索召开新的多边中东和谈国际会议。在巴以信任严重缺失以及美国难以居中调解的背景下,欧盟有望成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积极力量。

域外新兴国家的目光

中东地区大国竞争和格局正经历新一轮变局,除了老牌棋手美国、俄罗斯、欧盟纷纷出手外,以印度、巴基斯坦、日本为代表的另一些域外国家也不断把眼光投向中东。

2019年2月,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先后对巴基斯坦和印度展开访问;2019年9月,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也前往利雅得访问,与萨勒曼讨论了海湾地区形势;2019年6月,安倍访问伊朗,这是日本首相时隔41年再次到访德黑兰;近日,安倍再次出访中东国家。

显然,美伊对峙升级下的中东整体紧张局势和地区国家内部动荡的加剧,并没有阻挡域外力量把眼光投向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

中国为解决中东问题贡献智慧

在大国纷纷聚焦中东问题的背景下,中国理所当然也在关注和重视中东局势的发展。事实上,中国与几乎所有中东国家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这是中国与中东关系的一大优势。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参与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为中东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一直在发挥建设性作用。当前,中国仍需更多地与俄罗斯、欧盟合作,更多地与伊朗磋商,在伊核协议框架范围内维护协议的法律存在,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另外,中国领导人就巴以问题提出了“四条主张”:第一,坚定推进以“两国方案”为基础的政治解决;第二,中国主张和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呼吁切实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加快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第三,进一步协调国际社会的努力,壮大促和合力;第四,综合施策,以发展促进和平。这些主张得到了中东多国的高度赞赏。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政府设立了叙利亚问题特使,坚持政治解决轨道,主张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叙利亚问题多边、多轨谈判舞台,中国可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

来源:2020年1月22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上一篇: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看望慰问张静静同志家属 下一篇:商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举办战“疫”系列主题活动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