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QQ
微博
取消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海文考研院校动态正文

“疫”路学习: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师生的“教与学”

2020-04-09 09:11 1395 来源:海文考研
“疫”路学习: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师生的“教与学”
 
2020春季学期,注定不平凡,一场疫情打乱了“教与学”的节奏。在疫情防控延迟返校期间,为确保“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到教学内容不减、教学标准不降,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师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他们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加强线上授课指导、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保障了新学期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正常进行。
 
1. 张文丽教授—打好“组合拳”,让线上课堂更高效
居安必须思危,未雨必先绸缪,这既是历史的殷鉴,也是现实的呼唤。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正常秩序。作为《功能陶瓷》的授课教师,张文丽教授特别注意日常教学过程中对网络资源的建设,提前完成了部分《功能陶瓷》在线课程的录制,有力保障了该课程网络教学的开展;同时,张教授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多平台教学设计,形成了以“学习通+腾讯课堂+QQ群”等多种组合方式开展课程的线上教学,极大拓展了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张文丽教授线上视频课程

除了让同学们提前学习录制好的网络在线课程,张教授在教学过程中还精心挑选了大量视频资料放到网络教学资源中,如在《功能材料》中光催化材料一节中放入的辅助学习视频就有20余个;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辅助视频去深入理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答疑、研讨;通过布置网络作业的方式,让同学们对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和运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更认真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比以往更高。作为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张老师在特殊时期未雨绸缪,对新事物没有丝毫畏难,勇于尝试,甘愿付出,为年轻教师做出了表率,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与引领。

 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生线上学习与在线学习交流

 
2. 封孝信教授—课程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两不误”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的重要任务。作为研究生课程《水泥研究进展》的主讲教师,封孝信教授一贯重视通过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夯实同学们的专业基础,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他在教学过程中推荐给同学们大量专业类期刊,指导学生就某个专题针对性阅读;课上不仅重点突出地讲授专业基础知识,课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强化文献资料查阅、科技论文撰写及创新素养的提高。

封孝信教授正在上课

学生正在观看视频学习

推荐的国内外学术期刊和文献资料
在疫情期间,封教授每次在上课前都在学生群里发布课程安排,使学生们可以有针对性预习、提前了解课程内容;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他并不局限于教材,带领学生阅读和教材章节内容相关的科研论文,力求使学生会查、会读、会学、会想、会写;开展线上课堂练习、课堂研讨,进行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课后布置专题论文、查阅文献等作业,让同学们利用腾讯课堂等进行汇报与交流,引导研究生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及学术交流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课程预约与在线答疑

 

对专题PPT和综述论文的要求
 
3. 研究生课程有序、平稳、高效开展
疫情防控期间,新学期的前三个教学周已悄然度过,学院的研究生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各位任课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如严谨授课的左桂福教授、踏实敬业的肖淑娟老师、勤勉认真的白瑞英老师等。老师们积极学习网络新技术,边学边试,不断探索在线平台的新功能,努力为线上教学呈现最佳效果。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左桂福教授

《聚合物反应工程》——肖淑娟副教授
在这特殊的时期里,学院多举措多途径护航“停课不停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院的保障机制都迎来了重大变革。全体师生以饱满的工作与学习状态迎接疫情的挑战,共克时艰,静待花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生课程教学一定会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篇:新医英雄回家啦! 下一篇:研究生部组织师生参加科研网络培训课堂——破解数据收集难题助力科研成果产出
关键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免费获取考研大礼包

称呼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邮箱
学历
微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