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的号召,认真落实学校关于新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部署,网上授课以来,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学生在线学习热情高涨,效果良好。
一、以点带面,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确保线上教学内容“不打折”
自3月2日开课以来,人文学院首先开设了8门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后续的课程积累经验、夯实基础,通过“以点带面”,真正做到线上课程成熟一批开设一批。总体谋划到位、准备充分、预案有效、效果良好。
通过前期在线课程平台使用情况摸排,人文学院在线课程授课平台主要集中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智慧树、超星学习通等4种方式,教学形式采用微信、QQ群老师在线辅导答疑和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学生线下学习相结合、线下预习和线上辅导的混合式教学,或者采用“慕课平台+直播+QQ群、微信群互动交流”的三位一体模式,或者平台建课、录课等多形式灵活开展有效教学。老师们精心备课,充分打磨每一堂课每一个细节,在微信群或QQ群上传课程资料,以防网络不畅通影响学生听课,实现教学各个平台的优势互补,确保教学质量“不打折”。
二、以督促教,采取“双向反馈”,保证线上线下课程“实质等效”
人文学院为保障在线教学质量,成立了由“学院院长、书记+副院长、副书记+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在线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组”,深入课程QQ群与微信群,与学生同上一堂课。学院院长、书记、副院长、副书记负责在线课程意识形态方面的监督,并对授课效果进行评价,教学副院长负责监督教学质量和教学组织情况,教学管理人员负责任课教师与学生到课情况、线上教学方式及课堂教学效果情况等的沟通与反馈。3月2日开课至今,学院总共完成了50余门次课程的在线课堂的教学质量保障任务,听课次数达90余次,有效地保障了线上教学质量、维护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每门课程结束后,在线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组成员第一时间将课堂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负责收集教师在网络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在线课堂情况日报表反馈给保障组。通过在线教学的“双向反馈”,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在线教学探索,以达到最好的教与学的效果。那瑛老师开学之前就完成了超星录播,但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听课反馈,发现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师生之间沟通不畅,果断采取腾讯会议直播形式。
三、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传递正能量
在线教学过程中,人文学院老师始终坚持“以德润身,立德树人”的宗旨,全面加强课堂思政。开学以来,广大老师关注学生在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倡议学生自觉遵守政策,严格自律。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及时关注疫情中的学生情绪状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传递正能量。
那瑛老师的《质性研究方法》课程,采用协同教学法,将主题知识、课题研究与问题探究协同,课上学习、研讨与课下调查、讨论协同,学生内部协作与教师指导协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在疫情防控时期,坚守在工作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快递员、清洁工人,通过访谈和在线调查来分析那些为无数家庭正常生活做出努力的“看不见的人”,引导学生分析风险时期的社会参与者是如何各守本分、尽己所能,从而保证社会有序运转。
袁雪老师的《国际私法》课程,主要采用智慧树平台进行在线直播授课和互动答疑,辅以微信群进行信息传递和答疑互动。课程建设和授课中注重课程思政,国际私法主要研究法律冲突和法律选择问题,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适用观念,尊重国家的司法主权和立法主权,在掌握理论和分析案例过程中,立足于中国的司法主权立场,从国家主权和公共秩序出发,树立爱国主义观念。
赵岩老师的《社会分层与流动》课程,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关乎社会公平等相关议题。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对这些社会现象多是感性体验,缺少学理角度的理解和阐释。结合这门课程自身特征,紧密与课程思政内容做衔接,做到知识讲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
四、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有方法,互动学习有收获
目前线上教学已经开展了近一个月,学院开设的8门专业课程教学秩序井然有序,累计开课52门次,为2900余人次进行了在线教学,出勤率达到99%。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学习环境不一样,学习更具有自主性。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是学习的启发人与促进者,负责引导点拨,释疑解惑。为了解线上教学效果,学院以2018级学生为样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在近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完成作业情况良好。
20181341班:在线课堂极大的提升了师生互动,营造了全班向上的学习氛围。以往在线下课堂不是很踊跃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参与课堂,在讨论区写出自己的观点,参与课堂的讨论,同学们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激烈的火花,课堂氛围轻松又愉快。各学习小组在课后认真讨论、反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0181342班:同学们按时签到,积极进行学习、做笔记,甚至比以往在校学习时更加认真,不用往返穿梭于各教学楼,节约了很多时间,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每天登陆平台学习网络课件,做到预习与复习相结合,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以弹幕、微信群、连麦的形式与老师互动,课后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内容。
20181311班:三月份以来,网络线上教学活动如火如荼有序开展,多种平台各有特色各具千秋,将网络远程教育的便捷最大化发挥。有邓志宏老师利用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预习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结合腾讯会议线上授课;有王迪老师利用知到平台预习授课的民事诉讼法等等。网络教学与线下课相比,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在平台上,每位同学有更充分的机会与老师沟通交流,解答疑惑更加便利,资料共享不再有课后延时。学习进度由平台后台检测,老师能够更好的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线上授课将优质课外资源与老师讲授精华结合,同学们听得懂更能听得精。同学们线上课程出勤情况良好。
20181312班:课前,同学们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进行知识的预习。课程中,老师悉心讲解学习中遇见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章节的测试、作业的收取、课堂讨论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充分交流,对学习效果有很大提升,更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下,老师在微信群、QQ群或课程平台中上传学习资料,同学们可以进行线下自主学习,多渠道的教学内容丰富了对于知识本身的认知,让同学们在疫情期间能够充分学习,不浪费大学时代的美好时光。